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老兵不畏死只怕被遗忘,大阅兵呼唤老兵方阵

2008-12-17 22:09 148 查看


当年在浴血搏杀的战场上,无数青年军人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流尽了自己最后一滴血,硝烟散尽,其中的幸存者,如今都已经成了风烛残年的老人,一群被称为老兵的老人们。二战诺曼底登陆纪念日、俄罗斯红场阅兵,我们在电视上屡屡见到白发苍苍的老兵,胸前佩戴着闪耀的功勋章,端坐在椅子上,坦然接受着人们敬佩的目光和热情的欢呼,这是一种怎样的荣耀和自豪啊!这代表着国家最高褒奖,代表着历史的厚重与正义,老兵是活着的历史,我们不能再等了,应该在六十周年大庆时,请他们走上前台,接受全国人民的敬仰和欢呼。
应该给他们这份迟到的光荣!!!
老兵接受检阅,可以按兵龄和参加战斗来划分为六个方队
第一梯队:工农红军方队
工农红军: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日~1937年7月6日中国工农红军的的革命,2005年初,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北京青年报、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共同策划并组织了"我的长征--寻访健在老红军"大型系列采访报道活动,经在全国范围内经反复查证、采访,目前可以确认的参加过长征的健在老红军共有136名,年龄最大的是老将军吴西,104岁;最小的是9岁参加长征的女红军苏力,78岁,平均年龄90多岁,这些都可算做寿星了,但是到2009年10月1日,这个数字可能不会超过100了。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寻找10位老红军以乘车的方式受阅,应该是可行的。
第二梯队:反法西斯军队方队,由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抗日老兵组成
八路军、新四军( 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为中华民族的存亡,而与日寇浴血抗战的老前辈,这些人的平均年龄在85岁左右,是我们的爷爷辈,现存人数这个数据我没有查到,但根据55年授予一级独立自由勋章313枚,二级独立自由勋章4152枚,三级独立自由勋章31098枚;这个数据来推算,目前在世的大约在10000人左右,其中抽出100名身体条件比较好的乘车参加阅兵,应该是可行的。同样,我们也不能忘记国民党抗日老兵,他们也曾为民族存亡而浴血搏杀,这些人不仅要在大陆找,还要去台湾邀请,如果他们不方便向共  产  党领导人敬礼,也无需强求,可以手持鲜花挥动即可。在阅兵车后,可以倒拖一批当年与日寇搏杀中缴获的战利品,如日军军旗、军刀、军装、钢盔等,在彰显我赫赫军威的同时警告一下那帮还"拜鬼"的日本灰孙子。

第三梯队:老解放军方队
老解放军:(1945年9月3日~1950年6月30日)这些人年龄约在80岁左右,人数约有5万人,抽选出200人,按一野、二野、三野、四野的顺序排列,乘车受阅,也是完全可行的

第四梯队:志愿军方队
抗美援朝志愿军:(1950年10月19日~1953年7月28日)这些人年龄约在75岁左右,人数约5万人,可抽选出200人乘车受阅,并把缴获的棒子"白虎团"军旗也拖一下,让他们知道天高地厚。

第五梯队: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1969年对苏自卫反击战,1970年抗美援越,这些老兵大有人在,都在65岁左右,徒步受阅是可行的。

第六梯队:
1979年-1988对越自卫反击战:那是整整两代人都无法忘却的回忆,我至今都清晰的记得,当年父亲所在部队上前线时,整个部队家属院一片哭声的情景,"再见吧!妈妈!"这首歌唱了很久。当年参战的年青军人,现在大多在50多岁左右,许多人已经是社会名流、各级领导,留在部队的最起码也升到了上校、大校,(以独臂英雄丁晓兵为例)这个受阅分队可由2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已经退役的老兵穿65式军装,并携带当时的武器装备,身体伤残的坐在轮椅上,专门排成几列,由战友们推着受阅,另一部分由现役的参加过反击战的校官、将官们组成,就让独臂英雄丁晓兵领队,闪耀的将星将告诉后人,真正的战将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不是唱歌跳舞或打球演戏就能得到的。这些人可以采取分列式受阅,但动作标准就不要强求,毕竟50多岁了。

列宁曾经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一个不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不尊重英雄的民族,不是强大的民族,同样,一个仅仅在经济上繁荣的国家,并不能代表国力的强盛,"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中国历史上曾经经济繁荣的宋朝,正是由于沉迷于歌舞升平、纸醉金迷之中,而丧失了尚武精神,埋下了灭亡的祸根,最后惨遭蒙古铁骑蹂躏,汉人只能做五等人,连牛马都不如。

在今天的和平环境下,正是要通过这样的阅兵活动,通过让老兵受阅,让我们重温历史、不忘国难,让尚武精神永植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

转自新浪军事 沙场亮剑的文章,觉得很有道理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