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有关3S产业前景的一些思考

2008-11-28 19:38 155 查看
作者:朱金灿
来源:blog.csdn.net/clever101

同学之间偶尔小聚,因为都是GIS专业毕业,便讨论起3S产业的前景。这是一个宏大的主题,而且我已两年多不从事GIS方面的开发,在GIS这方面不是权威。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就我了解的领域把以前一些断断续续的想法汇总一下,以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从思想根源来说我认为中国古代人类的“顺风耳”、“千里眼”和“神行太保”的梦想不会改变(正如人类为什么要登月,从政治、经济、综合国力方方面面分析当然有很多原因,但不会离开一条:登月是人类的梦想,这从神话故事就可以看出)。而3S正是实现“顺风耳”、“千里眼”和“神行太保”的有力手段。因此从人类梦想角度大家可以看好3S产业。

现在我谈谈我稍微了解的空间信息服务和我比较熟悉的遥感图像解译的前景。一提到空间信息服务,很多人就想到:不就是导航服务吗?其实仅仅从导航服务会把市场想狭窄。在空间信息服务的前景需要开拓市场,细分市场和确立盈利模式。所谓细分市场其实很多时候大家都把劲压在汽车导航和手机导航,造成这个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有没有想过,这个市场也是可以细分的:比如随着老龄化时代的进行,老人对定位服务的需求是怎样的,他们和成年人是一样的吗;比如宠物要不要定位服务呢?比如危化品车辆要不要定位服务呢,运钞车辆要不要定位服务呢?比如如何与便携式消费电子产品结合在一起?……再设想远一点就是假如处于机器人时代,机器人要不要导航呢?……我的想象力有限,大家可以想更多。总想起这样一个故事:两个推销员到一个岛上推销鞋子,甲推销员见岛上的人都不穿鞋子,就走人了,乙推销员发现这正是推销鞋子的好机会。他大力向岛上的人宣传穿鞋的好处,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岛上的人都穿上了乙推销员推销的鞋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很多时候市场都是隐藏的,需要挖掘的。在一个个性化的时代,认识到这一点尤为重要。

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可“鞋子”的价格。定位服务暂时还属于一种高级消费。但是只要价格合适,消费者还是会接受的。目前据我了解:定位服务暂时还处于一种和移动和联通进行合作搞增值服务的盈利模式。这种模式,很可能导致移动和联通都插足空间信息服务,从而造成两家垄断,不利于竞争市场的形成。在这方面需要国家从长远考虑制定合适的政策促进这一市场的成熟。如果要真的避开移动和联通的蚕食,我的一个设想是捆绑消费电子设备进行销售,开发单机版软件,然后定期让消费者更新地图数据,当然这取决于消费电子设备的存贮容量足够大和处理器速度足够快。照目前硬件的发展速度,这点我们还是可以保持足够乐观的。

第二我想谈谈遥感解译方面的前景。和公司的一位高手聊过,现在遥感有三个方向:高分辨率遥感、雷达遥感和高光谱遥感。这里的遥感解译属于高光谱遥感。说起来惭愧,遥感本来是3S的老大哥,但是近期GIS和GPS两位兄弟迅猛发展,令自己相形见绌,究其原因:遥感民用化还没找到一个好途径,更重要的是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遥感就是实验室的玩意,骗骗国家的钱可以,忽悠不了大家。其实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人类对信息的追求趋势是越来越精确,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类渴望的是搜索到的信息都是自己所需要的。这就需要信息产业对信息进行精细加工。具体到遥感就是对图像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进行精细加工(现在很多数据挖掘也是忽悠人的,主要是设定初始化条件太多,人为干预严重,就是你设定一个条件没有理由,造成处理结果的不可预期,重复性差)。遥感的两个亟待克服的问题一是定性和定量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图像解译分析到东西是什么(是水体还是植被),量有多少;二是可重复性,按照相同的步骤,每次解译的结果基本一致。现在我参与一个国家863项目(这个是大家比较认真做事的),研究使用遥感找矿,稍微看到了这方面的曙光,尽管离实用化还有一定差距。遥感方面的研发需要国家重点支持。个人感觉国家在遥感投资是有重大问题的,具体表现为重复建设严重:一颗卫星上去了,重复做一套信息系统、图像处理系统,其实这些系统毫无技术先进性,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其实国家应该重点支持有前途的遥感解译前途,因为该领域制高点不为我所占,必为外人所占;另一方面国家在科研项目(如863项目之类)也存在严重问题,对有前景的项目缺乏持续的投入,造成前期出了一点成果,后续支持跟不上,最后成果只留在实验室,并未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我再谈谈遥感解译方面的市场。在很多人的眼里这一片是没什么市场的。市场这方面比不上GIS,但也不意味着市场不可扩展。以遥感找矿为例,如果真的做得好,全国有多少地矿局,甚至可以出口到外国;新矿区可以用来找,老矿区也可以用;中国可以找,外国也可以找;陆地可以找,海洋可不可以找呢?再远一点,地球可以找,外星球可不可以找呢?当然考虑到中国特殊的软件市场,卖软件还是靠不住的。恰巧遥感解译是充满专家经验的,我设想这样两种盈利模式:软件开始是廉价或免费的,但是通过软件培训收费;二是提供图像加工服务,这种加工,不再是之前粗加工,而且充满专家经验的精加工,比如用户提供一幅原始图像,这边进行矿藏信息提取,最后将成果图交给用户。

遥感的另一个前途是3S的合成和协作。我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GIS的优势在于空间分析,RS的优势在于栅格图像清晰,易于判读,如何在栅格图像上叠加矢量进行综合数据分析?

08.11.23.初稿
08.11.25.第一次修改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