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写在考研前

2008-10-02 16:38 169 查看
记得高三初始,每位同学写都写了一份决心书之类的文章,现在我又面临着一场人生路上的重要节点,现在也想理清下自己的思路,记下些东西,以便自己在以后能有所参照。  

  我的感觉是,考研前最核心的问题是考研的目的与意义,即为什么要考研呢?--综合考虑分析,考研将是最适合自己情况的选择。

  一、考研是知识补习与积累的大好时机。
这次考研我是跨专业、跨学校。从生命科学转到计算机科学,这不仅是个人强烈兴趣爱好的原因,更是由于将来更遥远梦想要求的缘故。或许,这次换学科将成为我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而对于计算机科学,我觉得仅凭在基地的创新实践活动是远不够的,也许对于找工作,谋个工程师或项目经理的位子是够了,但是,若想把握信息时代的命脉、在计算机领域走得更深更远,则我自己是绝不会原谅自己在本科阶段停留在目前的这种专业及工科基础上的。学习操作系统,网络,组成原理,数据结构,都是自己喜欢的课程、是自己实实在在认为很用得着的课程,这将和学习植物动物、有机无机、生化物化时的心态是怎样的差异!如愿地学习自己爱好的科学并立志于美好未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在生科院的这前几年或许少享受了不少这种幸福,现在就要补回来。

  二、考研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机会。
凭借自己这几年的大学生实践活动若争取一下,拿到学校的保研指标还是比较有希望的。我也完全可以早早搞定未来两三年的研究生生活的入场券,继而过保研猪的生活。但这样没意思!我不是喜欢平淡安定生活的人!至少年轻时还不是,前面的路更精彩!高中时我选得是学校,也可以说是环境。离开家乡到外地,这一步现在看来走得很对。现在考研考虑的是专业方向兴趣,为了将来自己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而决定放弃生物转向计算机,因为我信奉“最有意义的人生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并从中获得生存的保障”的价值观。华工是非常好,而且估计研究生的研究内容我或许会相对适应些。但是未来的自己是不会仅满足于做技术的,读研换个地域,到北京去,到与政府相近的区域,去感受下其他地区的环境与经济政策,是必要的。正如师兄的经历感受及建议:能来到计算所尽量不要留在本校,“北京的机会比武汉太多太多”。

  三、考研是对自己经历财富的继续开采,同时也是换一种生活方式。
我这个人,内心就是太不老实。虽喜欢享受烂漫悠闲的生活,但日久会憋不住的。实现自己的价值是我喜欢做的事情,因此我会适时去选择值得去奋斗的目标,并为之倾注所有的热情。

从第一学期我就没打算将自己塑造成一个以加权为中心,把其他活动、爱好之类的都当成业余调剂的悠悠书生。我的大学是用来认识、发现自己的价值观,并培养塑造自己的。年轻时最缺的是经历,大学这个没有风险的试验场,若还把它用来像高中一样作为应试试验场,就太贬值了!因此我的大学生确充满了激情:风风火火在学生会待过甚至参加了主席团的竞选(结果失败但是值!),曾经广交朋友在大一时和大四、研究生一起创办过协会(虽然结果是无疾而终,但仍然值!),最终我找到电工基地这个让我天天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地方,而在这里面的震撼就不提了,这和前两项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说不完的。。。暑假归来,电脑、生活用品、书籍全部搬回宿舍,基地里消失了我的痕迹,这宣布着我的退役,尽管难说再见,但是我大学生活的另一段总是要告别基地生活这一段的,正如当初基地生活这一段告别学生会、协会生活那一段一样。后面的世界总是会更精彩的。而这新的一段,便是我选择的考研。信息电子类顶级的两大国家赛事我都以经历了,也无什么特别遗憾的事情,另外,大学生活,少了考研、考G托之类的生活,将会是一种缺憾。我知道,考研将是继续锻炼自己、实现自己,甚至是验证自己的一次好机会。

  也许前三年的大学生活也太不常规了:天天跑往四五里路外的电工基地,并吃住在那里,过着“桌上电脑桌下床,夜间工作白天睡”的“高级”生活,虽说这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到的,虽说将来我会十分怀念,但时间久了,的确有点腻。这种生活只能作为宝贵回忆与精神经验,这种拼命的生活形式不应当是我全部生命的大部分。每次大比赛完之后,换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享受,简简单单的按时作息、上自习、运动,会体会出一种特别的惬意。考研了,我要享受一下自习室、餐厅、宿舍三点一线学习生活的乐趣,感受一下“好好学生”的日子,做个好学生。  

  考研的目的与意义这个最核心、最危险、最强大的问题,它从一开始就可以决定考研结果的成败,这也如我参加的最后一次比赛获得的经验:项目一开始的目标的好坏及明确度就已经决定了你这个作品的最终等级。至于考研的具体规划策略以及落实,那将是如同平时做的项目一般,我会像我以往的激情、信心、努力、韧性与坚持来面对它。

  记得高三开始我的那篇规划的结尾是“经过了高三,谁还说我们不是成人?”现在我想说的是:考研是一次成年人的考试。从做出这个选择的开始,你就要为自己的将来负责!

http://p.blog.csdn.net/images/p_blog_csdn_net/byhongda/EntryImages/20081002/A393107358099CHI.jpg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