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对半年工作的想法(看《走出软件作坊》系列文章有感)

2008-08-24 19:56 204 查看
对半年工作的想法(看《走出软件作坊》系列文章有感)

在上两周准备IT维护体系的构思的过程中,看了一个系列文章《走出软件作坊:三五个人十来条枪,如何成为开发正规军》,同时结合半年来的工作,有了一些思考,总结,想法。作为一个新人的理解肯定有不足的地方,请给多多包涵。

前言

第一个想到的问题,就是定位,IT究竟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要IT系统帮助。IT不单单是技术,同时包含着管理思想,业务流程。这是最常听到的理由,带着这个问题和答案,我在这半年的工作中慢慢体会着。

IT系统的最根本目标就是为了提高企业工作效率,通过IT手段显示各种管理方法,从此获得利润最大化。实现手段就是最小的成本、最少的人、最少的时间、最简单的方法达到目的。最常用的是信息管理和流程管理,例如提高数据查询时间,实现管理思想,企业决策分析根据等作用。

既然IT系统的作用这么大,需求肯定很大了。没错,为此IT维护中心工作是有明确的分工来应对的,项目班负责对外的要求,业务/数据/流程整理,开发班负责系统/功能实现,维护室负责系统硬件维护,用户支持,网络保障。从此完成一个完整的软件周期。

想法

之前的都是一些从维护体系的思考中想到的,回到具体的这半年的工作中。在开发班的工作中,学到很多知识也面对了很多困难,同时也有了一些思考。(这里我重点讲开发过程的部分,也是我接触最多的部分)

1. 需求管理

没错,虽然是开发人员,但不代表需求管理与自己无关。对待需求一般的做法是大家用一个Excel表记录需求的,这是一个好办法。但是实现的过程常常是,项目班手里,开发人员手里,需求方手里都有着不同的版本的excel表。就是需求有哪些,说不清。

这并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情况不严重的可以通过MSN沟通,邮件交流解决,情况严重的可以使用一个需求管理系统完成(记录每一个版本的需求和完成情况)。

不是严重问题,为什么会特意讲呢?因为他第一次让我明白,为什么需要IT管理,由最初期的电话交流,纸质记录(容易丢失损坏不易统计不易共享不易同步修改),到现在常用的excel表+IM工具交流(容易各个人手上的EXCEL内容版本不一致),再到IT系统的出现解决同步/共享的问题。这不单单是IT技术的进步,也是一种管理方法的体现。类似的应用还可能在用户咨询,工程进度等工作的方面。

我第一次对我IT定位的疑惑和答案有点体会了。

2. 开发过程

开发是一个需要积累的活,同时编程的思想引导着我思考工作,生活的问题。开发不是单打独斗的活,多思考利用已有的健壮的架构,框架可以减轻很多工作。例如统一用户视图(UUV),统一认证等就简化了开发,维护的工作。这是SAAS(软件即服务)这个流行思想的体现。也与IT的目的相符合。不用管过程如何实现,只需满足用户,提供相应服务。

这是我第二次对IT定位的理解,IT是对事物的解释和重组。代码中包含着业务思想,管理模型。如果说第一次了解是因为电脑性能的提高,网络的出现,那这一次的理解就是因为开发中的思想,体现着管理方法,从而达到优化业务流程,加快企业运作的作用。

3. 测试管理

测试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为了不让以后享受折磨,那么必须卡好关,不然以后的电话,QQ都会烦死人。另一方面,也是对用户体验的负责。用户本原来的工作模式好好的,却要面临改变,改变一个人的固有习惯本来就不容易,现在还要改变一群人的习惯,一旦出了大的BUG,抵制情绪是可想而知的。

对于这个测试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不知道如何测试?为什么这样说,用户到需求人员,再到开发人员,只有硬邦邦的文档说明,误会肯定不少。如何准确清晰描绘用户需求值得思考。

1. 需求描述方法上,一般使用的UML工具,对于我们有些大材小用的感觉,而且也不好使用和用户理解。是不是可以考虑用PPT+WORD+ EXCEL的描述方法。(在微软项目组学来的,他们只用excel,但效果差不多)

到了描述某个节点的时候,PPT上手(用图形比文字更易引起兴趣)。一页PPT相当于一个界面窗口。每页PPT的图形模仿了菜单、输入框、按钮。按钮按下,还可以跳转到其他的PPT页上,和软件操作流程非常相似。

PPT让程序员很直观的看到未来软件做出来是什么样子。关于PPT的详细描述,如字段,流程,特殊注意,特殊控制,都用WORD说明好。

遇到有报表功能的时候,用EXCEL把报表画出来,可以让用户更好接受。

这3个工具都是我们平常用得最多的,熟练程度应该不低,这样的话当需求书一出,系统的基本模型也大致顶好了。

2. 在需求入手的途经上,可以深入了解项目背景,原来有没有在用的系统,原系统有哪里不足,有哪些好的地方,用户最迫切的需求在于哪里。有重点的引导需求向已开发过的功能/模块方向走,重用/继承稳定的代码/模块,。还有其它例如准确把握使用人,负责人,时间点,协调个部门矛盾,流程等等超出我的经历了。

结语

我还有体会想说,但又觉得头绪有点乱了。对工作的思考,总结让我感觉兴奋,因为这时一个很好的实践过程 (就例如学习新知识都会拿样例代码运行修改一样),加深了我对技术和业务思想(书上的知识经过实践理解)的理解。

想法不成熟的地方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磨练,改进,多思,多看,多问。

因为还有很多很多的疑问在脑中,期待以后的工作中得到答案。

――待续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