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未来计算在“云-端”

2008-08-06 21:53 316 查看
未来计算在“云-端”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 张亚勤
URL : http://www.microsoft.com/china/crd/innoforum/innoforum_14.mspx



未来计算在“云-端””趋势

近年来,疾速发展的互联网在极大地拓展了PC的用途的同时,也似乎在逐渐取代其作为“个人计算应用核心”的位置。有观点认为,下一个十年里,包括软件、硬件、服务等在内的计算资源将由大众化、个人化、多点(终端)化的分布式应用不断向互联网聚合——也就是计算将由“端”走向“云”,最终全部聚合到云中,成为纯“云”计算的时代。

然而,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却证明,用户对计算和通信端的需求却在急速增长。2008年6月下旬,市场研究机构 Gartner 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正在使用的PC数量已超过10亿台, 且新兴市场PC拥有量的强劲增长将使这一数字在2014年初翻一番。如果我们以1981年IBM推出开放式架构的PC作为全球个人电脑产业崛起的起点,那么,经过了20多年,“PC 使用量”首次达到了10亿台。但由10亿至20亿,则只需要五到六年——这表明,在可以预见的未来,PC 仍将是重要的个人计算和沟通工具,且由于新兴市场剧增的需求,全球 PC 市场还会进一步“扩容”。同样根据 Gartner 的预测,今年智能手机的“单位销售量”将达到1亿7220万部,较去年同期增长约41%。



在我看来,纯“云计算”并不是启动计算未来的“万能钥匙”,“云-端”共存、“云-端”互动才是未来计算架构的发展趋势。被誉为“革命性的计算模型”的“云计算”其实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等既有理论的延续,其愿景是互联网为中心,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服务。



目前业界有观点认为未来用户获取计算资源会像用电那样简单方便、价格低廉,只要插上插头,数据、服务、应用就全都从“云”层里“飘”过来。但是问题在于,用户这边的插头插上“电”以后仍然需要“电器”来实现各种应用,就好像我们烹饪饭食时“不止”是用电一样,倘若没有电饭锅和微波炉这些终端,那就什么美味佳肴也做不了。



其实,“云计算”的愿景与某些曾一度流行于业界的技术构想颇有雷同。多年以前,便有一些预言家提出了“网络计算机”(NC)的概念,大抵是采用价格低廉的芯片,不装配(或是装配容量较小的)存储设备,能够在互联网上储存和提取数据,进行各种应用。平心而论,这种技术理念不是完全没有市场前途,但也决不是适合所有的用户。2000年的时候,我曾指出,NC 作为一种理想可能会形成一个产品品类,但却永无主流化之日——近10年过去了,NC 至今仍未形成一个产业,这已足可说明问题。



因此,我认为“云-端” 计算才是未来计算的发展趋势。网络时代的计算应以数据、用户和服务为三大中心,并将具备五个基本特征。



三大中心

以数据为中心(Data Centric)。这是为了要解决海量数据的获取、存储、管理和搜索的问题,并使数据变得越来越智能化、结构化。计算无“数”不在——有别于“以应用为核心的计算”(Application Centric Computing),未来将以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作为计算技术研究和体验的核心,相关的研究领域则涵盖了平台技术探索、数据分割、数据挖掘、互联网数据搜索等等。从“应用”到“数据”决不止是技术思路的进化,它还标志着一个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计算时代的开始——无论是工作,又或是娱乐,这个时代的效率都更高。



以人(用户)为中心。这是数据集中化之后的必然结果,也即让数据和服务围绕着个人,而非相反。过去人在与机器进行“交流”时总处于被动的位置。你不只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想做什么”,还须明白“如何去做”;现今,你只要明白自己的意图,便可以把剩下的工作交给计算机或其他终端。



以服务为中心。特别是建立在以广告和搜索为新的业务模式的服务,展现了软件企业应用户需求而变的一种努力。所谓的服务可以是网游,可以是 IP 电视,也可以是各种各样用户所需的个性化服务。作为 .Net 战略的延伸和“升级”,微软于2005年11月发布了 Live 网络服务战略。通过 Live,用户可以畅享各种互联网服务,获取个性化体验、自定制内容和多元化通讯。最近我们正在探索 Live 服务的新模式——Live Mesh,它可以让用户轻而易举地在各种终端之间同步数据,并随时与任何人分享。此外,我们也在尝试着向企业客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软件服务,客户无须下载和安装相关的软件,即可通过IE浏览器来在线使用与本地软件几无二致的功能。



五大特征

在这种计算架构下,全球IT产业的新趋势体现在以下五大方面:

第一,随着IT产业由PC 时代走向互联网(Web)时代,信息科技让传统工业焕发了全新的、旺盛的生命力。仅仅在几十年前,把一切商业交易行为放置在全球互联的网络上、以软件和服务来驱动还是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而今,曾经的“不可能”已几乎成为现实——原本需要几个月甚至更久才能贯通的传统经济流程在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之后,往往只需几分钟即可被打通,而基于互联网商业营销平台的交易执行更是被缩短到几毫秒内——而这些已可视作是未来经济模式的雏形。换言之,软件和互联网正在以强大的渗透力,给人类文明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都因层出不穷的新技术而不断更新。



第二,PC的概念向“PC+”的方向变迁。也就是说,PC不再只意味着“个人计算”,同时也将成为个人通讯(Communication)和个人控制(Control)的中心。而且PC的计算能力在不断向其他设备(像手机、汽车、家用电器)迁移,其用途也因此被拓展到更多的领域。在不久的将来,有电的地方都能计算,有计算的地方都有智能,有智能的地方都能上网,个人和企业都将由此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第三,计算的架构将从“端”(Client)走向“云+端”(Cloud+Client)。你会把自己的家庭录像上传并储存在电视台吗?我想没有人会这样做——所有的数据、服务和应用都依托于互联网“云”里,看上去很美,但很明显,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并不是每一位用户都能完全信赖隐藏在“云彩”背后的服务商,把有关个人隐私的数据上传到网络存储端。不仅如此,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带宽、存储、计算都不大可能是免费的,完全基于 “云“的服务绝不会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从通讯的供求关系来说,虽然带宽在不断增长,但数据的容量也在同步增长,比如一部1080P的电影,基于国内现有的带宽条件便不大可能实现即时播放。再从技术角度来说,客户端的计算能力强,才能带给用户更多精彩的应用。所以我认为“云服务平台+客户终端”的计算架构更可靠、更灵活,代表了产业的发展方向。根据客户的需要,未来的计算和服务会分别存在于云和客户端之中。

第四,软件和互联网产业参与者的业务模式会由“软件”(Software)走向“软件+服务”(Software+Service)。软件+服务是走向IT未来之路的重要途径。通过整合最优秀的软件和实时更新的服务,IT技术在选择性、适应性和功能性方面都将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在传统软件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利用web 2.0所提供的实时更新的成熟服务,配合丰富的用户前端体验,其功效远远强大于单一软件或单一服务。打个比方说,“软件+服务”就像一把大伞,综合了很多现有的概念和技术趋势,包括“软件作为服务(SaaS)”、“面向服务的开发(SOA)”、“Web 2.0”及用户体验在内。此外“软件+服务”还将为用户带来更高效、更便捷、更安全的计算环境。



第五,在新的技术趋势和应用形势下,软件技术将会惠及更多的、数以亿计的用户。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因飞速发展的信息科技而受益的用户大多生活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将来的5到10年,会有更多新兴国家的用户受益于互联网时代,受益于“PC+”,受益于“云-端” 计算,受益于“软件+服务”的新模式。



为了迎接这五大趋势,从中寻求未来的成长点,作为产业的领军者,微软的策略是要拥抱两个世界——一个网络(Web)的世界和一个设备(Devices)的世界。这两个世界在未来不再是独立存在,而是互相融合。各种设备通过网络和软件联接在一起,从而无所不能。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