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绝对值得收藏的十位电影配乐大师 (上)

2008-07-26 23:12 381 查看
TOP1:电影音乐的王者——— 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





电影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是电影配乐家中的佼佼者,曾超过24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提名,并5次获奖。同时,他的配乐还15次获得格莱美奖(Grammy Award)。
其著名代表作有:《侏罗纪公园》、《拯救大兵瑞恩》、《星球大战》三部曲、《辛德勒名单》、《第三类接触》、《大白鲨》、《E.T.》、《爱国者》等。尽管有人抱怨他的音乐听起来都一回事,但其气势磅礴的配乐,确实无可替代。
一九七五年夏天,权威的纽约时报影评说《大白鲨》不过是一部故弄玄虚的怪兽恐怖片,但是观众不信影评,大家排着长龙,等着进场听约翰威廉斯步步进逼,比心跳还要狂猛的惊悚的乐声,享受恐怖之后的虚脱。
  约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于1932年生于纽约长岛,1948年随其家人迁居洛杉矶并就读于UCLA,在空军役毕后,他返回纽约进入Juilliard School深造,学习钢琴。在纽约期间他曾加入爵士乐团担任钢琴手的工作,成为一名钢琴家也是他最初的志愿。之后约翰威廉斯重返洛杉矶,并尝试为当时多位著电影配乐家,包括Bernard Herrmann ,Alfred Newman,Franz Waxman,Elmer Bernstein,Henry Mancini,Jerry Goldsmith等人,担任钢琴演奏的工作,也因此渐渐走入电影音乐领域。
  60年代约翰威廉斯开始为电视影集担任配乐,并且赢得两座艾美奖,这两部作品分别是《海蒂》和《简爱》,其中《简爱》尤其被约翰威廉斯视作创作生涯中的重要作品,同时这段时间约翰威廉斯也有许多出色的喜剧电影音乐,如《华丽冒险》,《偷龙转凤》等,也因此约翰威廉斯几乎被定型成喜剧电影音乐家.
  1967年,约翰威廉斯为爵士音乐剧《娃娃谷》担任编曲(Adaption),首次获得金像奖提名,而1969年入围金像奖的《华丽冒险》,则是约翰威廉斯首次以原著配乐入围金像奖,1971年他更以音乐剧《屋上提琴手》获得奥斯卡最佳音乐编曲奖,这是他的首座金像奖,其独树一格的华丽交响曲风颇受瞩目,陆续获得许多为电影作曲的机会,也走入了John Williams 70年代早期的灾难片时期,其中包括《海神号》,《大地震》与《火烧摩天楼》等灾难电影音乐都获得金像奖的提名。在这个时期的作品中,约翰威廉斯虽未跳脱当时流行的轻音乐或爵士音乐等配乐模式,不过也不乏具有交响乐实力的片段,尤其在管弦电影音乐日渐式微的70年代,这些灾难电影音乐是当代少数保持交响配乐传统的作品。其中《海神号》与《火烧摩天楼》都获得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但并非出自约翰威廉斯之手。也许正因为这些灾难电影音乐累积的经验,使得约翰威廉斯得以在1975年以《大白鲨》风靡世界,并拿下他个人的第二座金像奖,而这才是他的第一座原著配乐金像奖。
自约翰威廉斯成为斯皮尔伯格的御用配乐大师后,两人合作长达二十于年,是当代公认最成功的好莱坞“导演/配乐”组合,除了《横冲直撞大逃亡》,《失落的世界》,《侏罗纪公园》和《虎克船长》外,其余每一部作品皆获得奥斯卡最佳原配乐的提名,《E.T.》与《辛德勒的名单》并获得1982年和1993年的原著配乐金像奖。而《虎克船长》中的主题曲“When you are alone ”则入围当届金像奖最佳原著歌曲。在听这首温柔缠绵的歌曲时,不知道有谁还会记起当年的大白鲨和印第安那琼斯。
  《大白鲨》疯狂卖座之后,斯皮尔伯格的兄弟卢卡斯耗资一千万美金,拍了部科幻电影《星际大战》,卢卡斯请教斯皮尔伯格谁是作曲高手,斯皮尔伯格想都没想就说:“约翰威廉斯!”约翰看完还没做特效的毛片后,认为这是一部让高中小伙子们看的娱乐片,就参考浪漫乐派曲风,写了很有“帝国”风情的音乐,而且还亲自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百人合奏,没想到电影全球狂卖,电影原声唱片更是大受欢迎,这真是让当时很多电影界人士大跌眼镜的事。在《星际大战》的电影配乐里,约翰威廉斯表现出炉火纯青的主题式变化不仅创造出一部华丽磅礴,排山倒海的的太空歌剧,而且他的配乐技巧,也对日后的好莱坞电影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这一张原声碟在市场上的空前成功,也宣告了纯音乐的配乐在商业上的实力。在当届金像奖中,斯皮尔伯格,卢卡斯与威廉斯无疑是最闪亮的明星,《星球大战》配乐的成功,也带领管弦交响配乐的风潮重返好莱坞。
主题式变化是威廉斯配乐的惯用手法,他常为电影中的主角或主题事件谱写一段主题旋律,然后在影片中随着角色的遭遇和剧情的转折,将这个主题变化出各种情绪的变奏,这样的技巧实际上是出自瓦格纳歌剧,但同样的手法在不同的音乐家手上,自然是各有巧妙不同。约翰威廉斯的主题往往呈现精确的诠释和高度的可辨识性,使得音乐和电影中的角色情节形成密不可分的结合,大白鲨的神出鬼没,印第安那琼斯的传奇冒险,绝地武士的神秘力量,银河帝国的大军压境,正义化身的超人,流落他乡的E.T.,在约翰威廉斯的音乐中彷佛历历在目,这也使得他的音乐不仅深受影迷与乐迷的喜爱,更一再受到金像奖与葛莱美奖的垂青,成为近年来提名率最高的电影音乐工作者。
  约翰威廉斯曾经在茱丽亚音乐学院主修过钢琴,可是他不甘在乐团里做钢琴师,他立志要做个作曲家,他很能掌握电影音乐最倚赖的动感节奏,特别是用铜管的华丽庄严来装点电影主人翁冒险犯难的行动,有霸气风范,所以洛杉矶奥运会也就选中他那很有瓦格纳霸气,有如圣主下凡的铜管乐章。 尽管约翰威廉斯擅长如《星际大战》,《第三类接触》,《超人》,《印第安那琼斯》等大气势,大场面的科幻冒险电影音乐,但实际上约翰威廉斯对于诠释内在情感的小品电影也一样手到擒来:如古灵精怪又温馨感人的《小鬼当家》,情感刻划细腻的《无罪的罪人》,神出鬼没的《月黑风高》……他柔情细致的一面,也能在他的音乐中得以充分的体现:《辛德勒名单》提琴弦乐的如泣如诉,道尽了犹太子民愁苦无依的悲情血泪;《西藏七年》中马友友的大提琴有如探险家穿越群山万壑,在冰原雪域萧索独对的黯然销魂。午夜聆赏,难免泪落沾巾; 《生于七月四日》则在悲怆的刻划中呈现出史诗的美感,在音乐的感召下让人觉得自己是如此的渺小……
  是电影造就了约翰威廉斯,而约翰威廉斯则进一步的,将自己的音乐带出电影外,走入音乐演奏会中。同时,约翰威廉斯也一直尝试协奏曲,音乐剧等非电影音乐创作,曾和不少知名交响乐团,如伦敦爱乐合作发表他的非电影音乐作品。
  在电影音乐工作者中,大概很难再找到一个如同约翰威廉斯般,跨越古典与流行,电影界与音乐界的多元化作曲家,如果没有了约翰威廉斯的音乐,我们又怎能想象这世上竟然有这样一颗心,它可以容得下这两款截然不同的曲风缪斯;你或许更难想像这位鼎鼎大名的作曲家,从来都不愿读剧本,他只相信眼睛看到的,因为他独具慧眼,不但可以看到影片风情,还可以读出电影无法捕捉到的爱……

TOP2:电影音乐的唯美主义者———约翰·巴瑞(John Barry)
  




约翰·巴瑞原名JonathanBarryPredergast,1933年9月3日生于英国的约克镇,是电影配乐史上最负盛名的老一辈电影音乐大师之一。他早期为11部007系列影片所谱写的配乐中,带有爵士摇滚风格的邦德主题脍炙人口、历久不衰。约翰·巴瑞曾获得4座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奖———《生的自由》、《东狮》、《走出非洲》和《与狼共舞》,以及1座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奖———《生的自由》中的《BornFree》。约翰·巴瑞的作品大致可以区分成早期的爵士摇滚,与近期的唯美管弦乐两种典型风格。
  《走出非洲》(OutOfAfrica)1985年这无疑是约翰·巴瑞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并让他又一次站在了奥斯卡的领奖台上。该作品精雕细琢、诗意内敛的优美旋律与影片完美结合,奠定了他作为世界顶级配乐大师的地位。总共12段配乐,随着扣人心弦的主题旋律的逐渐展开,约翰·巴瑞以气势恢宏的管弦乐描写非洲辽阔的大草原,以巴罗克式的古典小品刻画人物细腻的心理活动,以土著打击乐和人声来展现非洲的风土人情。出现在片头的配乐主题,是约翰·巴瑞根据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主题的动机创作的。
片子《HaveYouGotAStoryForMe》中娓娓细语的钢琴,《Safari》一开场时诗意开阔的弦乐,《Karen’sjourney》浩翰壮阔的铜管以及《AloneOnTheFarm》的真情款款、优雅娴静,无不呈现一种细腻自控的唯美,成熟高雅的感情。
  《与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1990年20世纪80年代末期,约翰·巴瑞由于健康因素作品产量锐减甚至停顿,直到1990年才以本片复出,并获得了他的第4座奥斯卡最佳配乐奖。约翰·巴瑞则将这部作品献给了3位帮助他渡过健康危机的医生。这部长达3个多小时的史诗巨片也成为他所创作的最长的一部配乐作品,结构上也最为复杂。所有20段配乐,主要有3大主题旋律———《The John Dunbar Theme》、《Two Socks-The Wolf Theme》和《The Love Theme》,彼此之间相辅相成、刚柔并济。《TheBuffaloHunt》所带来的追杀捕猎,万牛奔腾的壮观场面令人血脉贲张;别出心裁地用口琴演奏的《TheJohnDunbarTheme》描绘出空旷的草原上,主人公寂寥的身影。这部极具艺术性的作品成为约翰·巴瑞傲视影史的经典名作。
他的代表作为大家所熟知的有:《007系列》前期的作品、《午夜牛郎》、《远离非洲》(out of Africa)、《与狼共舞》、《时光倒流70年》(Somewhere in time)、《桃色交易》、《卓别林和他的情人》(Chaplin)。

TOP3:电影音乐灵魂诗人—— 埃里奥.莫利康(Ennio Morricone)







埃里奥.莫利康,1928年生于罗马,毕业于著名的圣切契里亚音乐学院, 迄今为止已经参与制作了各国电影配乐作品400多部,是意大利最多产,最有建树的作曲家,虽然他一生仅仅获得过奥斯卡的区区几次提名,但是其他任何一位摘得金像的作曲家,在见到Ennio大师的时候都会毕恭毕敬的主动伸双手相握!Ennio大师的旋律由于乐思宽广,质朴流畅,极富歌唱性,而具有在一瞬间就渗透人心的强大感染力;他的配器由于构思独特,选材广泛,不落窠臼,而使观众闻而不忘,回味无穷;他的配乐手法由于体裁多样,富于独创性,而使电影音乐的语汇获得极大丰富,从而使听众(包括专业人士)的电影音乐思维大大拓宽.

从1964年到1984年的这20年间,Ennio Morricone与意大利导演Sergio Leone共同在世界电影史上,写下了熠熠发光的一页.在他们2人合作的"赏金三部曲": <一把金币>(A Fistful of Dollars);<为了多几块金币>(For A Few Dollars More);<好坏丑>(The Good,The Bad and The Ugly)中,世界电影音乐史上首次出现了粗砺,潇洒的小号主题;空寂,辽远,漫不经心的口哨独奏;甩鞭声,由男声合唱出的戏谑音效;和加弱音器的小号怪诞,调侃的音色.令人耳目一新,给世界各地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Ennio Morricone和Sergio Leone合作完成的"往事三部曲"更是人类电影史上不可超越的三座丰碑.无论是1972年的<革命往事>(Once Upon A Time: The Revolution);1984年的《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还是1968年的《西部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全都饱含着Ennio大师无与
伦比的美妙音乐,观众们很难忘记那动人心魄的排萧独奏;那凄厉哽咽,刺人心肺的口琴声;更难忘记那牵动着人类共有怀旧情结,仿佛飘过了无限时空的女高音无言哼唱......这些迷人的音色,流畅的旋律以及隽永的风格,对世界各国无数的影片产生了巨大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龄的Ennio大师依然佳作不断,显示出令人叹服的持续创作实力.他与意大利导演Tornatore合作的7部影片当中,诞生了《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玛琳娜》等众多经典配乐

Ennio Morricone四十个岁月近四百部电视电影音乐作品及80篇交响乐章的谱奏,从作曲、编曲、管弦乐编曲、指挥一以贯之的创作态度,在讲究分工的今日,他的坚持默默地为电影音乐保留了一种难能可贵的传统美德,而且也让欧洲的影音工业,在Nino Rota与Fellini创造意大利影音界近30年的传奇后,不至于太过寂寞。放眼电影音乐领域,Morricone是少数在年过70依然固守岗位的耆老,另外从高频率的精选辑出产的商业价值观察,其作品的流通广性跟John Williams比起来,德高望重的敬仰度丝毫不妨多让。

TOP4:独树一帜的风笛——詹姆斯·霍纳(James Horner)







  詹姆斯·霍纳1953年8月14日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早年师从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古典音乐大师GyorgiLigeti,后在南加州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后,又继续攻读获得音乐作曲硕士和博士学位。在他获得博士学位后,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转入电影界,为美国电影学院及新世界电影公司出品的一些低成本恐怖片或科幻片配乐。詹姆斯·霍纳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炙手可热的电影配乐高手,他所创作的情感主题音乐以其优雅的旋律、强烈的情节暗示带出唯美华丽、充满诗意的配乐风格,在乐坛独树一帜。
  《勇敢的心》(Braveheart)1995年詹姆斯·霍纳为该片所创作,并由他本人亲自指挥著名的伦敦交响乐团完成的配乐成为他最伟大的经典作品,丝毫不比电影本身逊色。丝丝入扣的情节,通过不断变化的主旋律和快慢交错的节奏大大丰富了影片直线进行的叙事构架。片中《The Secret Wedding》和《For The Love Of Princess》等曲目出现的苏格兰民族乐器风笛,在詹姆斯·霍纳出神入化的运用下,时而欢快、时而悲壮、时而神秘、时而缠绵,形成他以后创作的一个代表风格。《Revenge》、《The Battle Of Stirling》和《Falkirk》这几段战争场面的配乐可谓是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泰坦尼克号》(Titanic)1997年詹姆斯·霍纳为本片所作的配乐使他又一次捧回了奥斯卡两项大奖、两项金球奖和无数大大小小的各类奖项,而且该原声大碟在排行榜上高居榜首达6个月之久,创造出了配乐界一个神话。詹姆斯·霍纳用管弦乐和电子合成器创作了一种富有创造性和革新意义的音乐。开场的《LeavingPort》和《Take Her To Sea,Mr.Murdoch》表现出纯洁抽象的感觉。从头到尾随处可见低沉的号角挽歌,挪威女歌手茜丝儿(Sissle)宛若天籁般的吟唱与苏格兰风笛的间或插入加强了影片的悲剧色彩。
其代表作有:《光荣》、《燃情岁月》(legends of the fall)、《勇敢的心》(Brave heart)、《阿波罗13号》(Apollo 13)、《泰坦尼克》、《蒙面佐罗》(The mask of Zorro)、 《Deep impact>(末日大撞击)、《The devil’s own》 (Harrison Ford)、《美国鼠潭》。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