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思维,杂谈

2008-07-04 13:31 141 查看
又一个月没写什么东西了。

最近天气一直不好,或者说,一直不怎么正常,7月份了,才有点夏天的味道,实在反常。今年中国多灾多难,天灾人祸都一起来了,但有时候我很难区分哪些是天灾,哪些是人祸,也许这就是造物主的意愿——留下一些问题让我等凡人去思考。

6月是股市持续下降的一个月,降印花税救市的行径果然撑不起一个熊市,然而赌红了眼的股民还是瞪着这红红绿绿的曲线和数字,指望能够翻盘,网上各大论坛,谁要是唱衰股市,就要受到无数的攻击和谩骂,仿佛只要没人唱衰,股市就能一直牛下去似的……利欲熏心,人们习惯于偏执,已经听不进别人的半点意见了。根据一次网上调查,9成的股民表示自己在股市或多或少赔了钱,这9***中不乏资深的老股民,如果数据准确,那理性思考一下,要不要入市?这几乎不用想,肯定不要,别人玩了这么多年都不能保证自己赚钱,自己整个一个门外汉,难道能比他们强?再看看那些证券投资基金,一个高级经理的年薪高达数千万,这什么概念,日薪10万!这些钱哪来?就是那些投资者的血汗钱啊,凭什么我们要拿出这么多钱去供养一个根本不创造实际劳动价值的人?

每次有什么利好消息一出,就一大堆股民跑上论坛请教高人:我这次能解套了吧?可以跑了吧?然后跟帖无数,仔细一看,几乎都是被套的人,指望这次解套,我一见这种情况就知道根本玩完了,根据信息在博弈中的作用原理,如果信息反映了人人都想解套,那谁来接盘?这样就只能越套越深,如果大家都保持沉默,还可以博一下傻。当局者迷啊,大多数人失去了本应该有的思考力。

也许大多数人都是一种认赔出场的心态,就好像买彩票,中奖几率微乎其微啊,或者就根本可以看作是0,还是有那么多人愿意为彩票掏钱,为什么?两块钱一注,不贵啊,输了也无所谓,但如果真让我赢了,嘿嘿……所以彩票发行者的腰包就这样鼓起来了,这就是一种不理性的行为。股票跟彩票多少有些相似点,大多数入市的散户都是拿自己的“闲钱”,所谓闲钱就是赔了也不会对自己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真正搏命的人却不多。

那楼市和股市是不是也有些相似呢?是的,但最大的不同是:股市跌,90%的人会有意见;而楼市涨,90%的人会有意见。房价太高,大多数人买不起房,目前是个太普遍的现象了,但大多数人买不起房并不代表大多数房卖不出去,这是因为这个社会财富的极其不均衡,10%的人拥有这个社会90%的财富!现在也是从博弈的观点出发:如果无房者整天叫嚣房价要跌,跌了好让自己卖得起房的话,那房价就很难跌下去。因为大家都知道了:需求还这么多。当然了,博弈这东西也不是万能的,只是它能教会我们更理性地思考,更理性地选择。

俗话说,女人不问年龄,男人不问工资。但如果真的有人问你的工资,你会怎么说?要知道,我们这个社会人跟人的收入差距是非常非常大的,大到什么地步?在我老家,如果每个月都稳定地有个1500这样的收入,不是太浪费的人的话,日子就已经能过得不错了。但在上海,这几乎是生存的底线,有个两三千收入算低,四五千一般,六七千不高,上万还行……现在,我们来思考如何回答“工资问题”,如果拒绝回答,那么对方会认为自己不够真诚,影响关系;如果我的回答比对方期待值要高,那么容易引起对方妒忌;如果我的回答比对方期待值要低,那么还要分两种情况,一是得到对方的同情,另一是得到对方的蔑视。如果是关系不错的朋友,那么得到同情的几率远远高于得到蔑视的几率,如果关系淡淡则反过来。OK,这样大家都知道应该怎么回答了吧。一般对于较好的朋友来说,有意回答低一些,没准一起吃饭的钱人家直接包了:),如果关系淡淡的人,直接避开这个问题是不错的选择。

我很喜欢一个寓言,关于神父和上帝的故事:一次洪水,水已经淹没了教堂的地板,神父站在水里向上帝祈祷。 一只小船开来,划船的人对神父说:“快上来,否则你会被淹死的。”神父说:“不用了,上帝会来救我的。”于是小船走了。 水越来越大,神父只好站在教堂的桌子上,这时候一只快艇开了过来,开快艇的人对神父说:“快上来,否则你就没命了!”神父说:“谢谢,不用了,上帝会来救我的。”快艇就这样走了,神父继续祈祷。 洪水却没停止,教堂几乎全被淹没了,神父只好站在屋顶向上帝祈祷。这时候一架直升飞机开了过来,飞行员对神父喊道:“你快上来,否则就要被淹死。”神父还是说:“不用了,上帝会来救我的。” ……结果,神父被淹死了,他上了天堂,见了上帝,气愤地问上帝:“我是你如此忠诚的信徒,你为什么不救我?”上帝道:“我已经派了两条船和一架直升飞机去救你了,难道你还想要我派一艘航母去才行么?”人们都期待奇迹会出现,但所谓奇迹,其实也是靠人的双手去创造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人即便有再好的想法,如果不去实施,到最后也是一场空,回到我们软件开发这个工作上来,你认为Windows是这么开发出来的?当然是人开发出来的,微软的工程师一行一行代码,把它写出来的,如此庞大复杂的一个系统,开发难度当然是相当大的,Windows 2000的核心开发团队就有大约2500人,那Vista的开发团队之庞大更是毫无疑问,让那么多人一起工作是件不简单的事情,而微软做到了,这得益于这个公司非常人性化而科学的管理和对员工的足够重视,最大程度地挖掘了人的潜力。近期看了一本书,其实出来好些年了,这书,是在微软工作的华人写的,书名《软件开发的科学与艺术》,作者中有大家可能非常熟悉的资深开发者陈宏刚,林斌等。看完后也许你更加会认同《人月神话》中所提到的那个观点——没有银弹!因为我们没有一个足够强大的工具来自动完成那些根本没法预计的程序的复杂的逻辑。微软的软件工程师很优秀,但他们跟我们一样也是凡人,一样会产生bug程序,一样会感到疲倦,所不同的是,他们足够敬业,一丝不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细心地修正自己的bug,当然还有强大的测试队伍为他们的软件提供了质量保障。

“细节决定成败!”话虽然有些绝对,但我很赞成其中的意思,细节太重要了,我们做软件的,尤其感到这点,到了开发的后期,困扰着我们的都是那些所谓的“小问题”,一点点疏忽就能让我们花费巨大的代价去补偿它。我曾经发现这样的问题,程序运行时出错,我debug它,在一个最不可能出错的地方出现了内存访问错误,太奇怪了,我继续耐心地,一步步地观察内存的变化,最后终于发现了,在执行到出错的这一步之前好几步,发生了内存越界,这种错误并不是每次都出现,如果产品就这样交给了用户,又在最关键的时候出错了,那后果无疑是很严重的,则是代码上的细节。当然有很多设计上的细节,也是很重要的,界面上的设计失误,往往会导致许多误操作,如果这些误操作又没有被处理好,那就很容易导致一些不可预知的错误。

乱七八糟,就写那么多,跟技术关系不大,明天开始放假,到13号,回来后我再整理整理材料,写篇像样点的技术文章。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