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SVC入门(1)

2008-06-28 21:19 99 查看
功能强大的终端(手机、数字电视)和灵活的网络接入方式让很多业者认识到IPTV和未来的3G的移动视频应用已经成为闪闪发光的金矿。但是如何让同一个视频节目能够通过不同的带宽接入方式在手机和PC或者电视上同时播放呢?可伸缩编码提出了一个“一次编码,按需传输”的解决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根据用户的带宽和终端的分辨率、处理能力决定适当的码率、帧率和分辨率,只传输码流的部分。
听起来很强大吧。嗯,相关的研究工作其实已经有20多年了,从MPEG-2的制定开始就已经包含了可伸缩编码的部分;MPEG-4又来了一次;H.264/AVC的单层编码的工作基本完成之后,又花了3年的时间来进行SVC的研究工作,并且成为H.264/AVC标准的一个部分。你会问有SVC的产品么?很遗憾,SVC应该还是停留在实验室的阶段,它的编解码器实在太复杂了,对于芯片的实现是个非常大的挑战。另外,理论上的混合网络的边界应该有SVC的码流extractor,对于产业界的设备升级也是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既然没有实用性,为什么还要做呢?好吧,说实话,专家们也要挣钱养家。在下一个标准出来之前,总要找点事情做吧,至少SVC听起来还是很吸引人的。
Anyway,我也要开始学习SVC了。我希望能够把学习SVC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分享给也对SVC有兴趣的人们。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SVC的重要的时间点:
1.       2003年10月,MPEG针对新一代的可伸缩编码开始征求技术草案,基于wavelet的方案大热,在14个方案中居然有12个之多,而仅剩的2个是基于H.264/AVC的扩展方案。
2.       真理又一次是在少数人手中,2004年10月,最终HHI的基于Hierarchical B和MCTF的H.264/AVC扩展方案获得采纳。在之后的过程中,一开始备受重视的MCTF被从标准中去掉,仅仅作为编码端的一个预处理模块出现。
3.       2005年1月,MPEG和VCEG决定将基本完成的SVC方案作为H.264/AVC标准的一个附件。
关于SVC的比较全面的介绍可以在CSVT的07年9月的SVC special issue中找到。其中H. Schwarz的“Overview of Scalable Video Coding Extension of the H.264/AVC standard”和C. Andrew Segall的“Spatial Scalability Within the H.264-AVC Scalable Video Coding Extension”我觉得应该是必读,其中Schwarz的文章也可以在JVT的文档中找到(JVT-W132)。当然,如果想深入SVC,针对其某项技术进行研究,那么JVT的文档也是必不可少的。JVT的历年的提案可以在http://ftp3.itu.ch/av-arch/jvt-site/ 中找到。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