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一些过程改进问题

2008-06-22 21:32 162 查看
一些过程改进问题
同志的心得

参加了杨老师的CMMI模型培训,获益良多。结合实际,说几个过程改进问题。

1. 需求跟踪做的不好,项目组对需求追踪质疑,结果到了测试阶段才发现不少功能没有实现或是有问题,成果鉴定被迫一拖再拖。需求追踪的目的被曲解,需求追踪矩阵落入形式化。从上一次工作坊可以发现这些问题,需求的对应关系也没做好。杨老师说的由工作产品作者负责自己的信息是个好方法,应该推广到项目实际工作中。至于对需求跟踪的态度,个人感觉,如果产品线高层给予足够重视,可能问题会好很多。

2. 对估算,项目经理是不太相信估算结果的,质疑估算准确性,最终做出的计划可能是没有依据估算结果的。不“尊重估算”,应该是估算水平一直没有提升的原因,所以把估算不好归结为没有历史数据支持有点牵强。历史数据确实很重要,但是对估算的态度更重要。本次培训还提到了“大部分估算都是太乐观的”,在实际中确实挺普遍,杨老师说的方法之一是先估算规模,再按规模估算工作量。但是规模的估算如果做的不好呢?

3. 关于度量,提到的“成本工作量”和“量度工作量”两个概念,觉得很有意思,有用处,解决了之前对有些工作量不可比的困扰。还提到度量是每个人的责任,所以每个人需要很清楚自己相关的度量数据。不过产生了一个问题,个人清楚自己的数据,组织怎么才能有效地收集这些数据。因为仅有的一些数据都经常被拿去做与度量关系不大的活动比如考核,导致的后果是数据收集的不客观,影响了分析决策,项目效率也提升不上去。再一个现状是,度量理念没有普及,没有“用数据说话”的氛围。很简单的例子,会议中讨论问题显得比较“虚”,一次会议下来没见着几个数据,会议纪要写的更“虚”。这些情况应该是亟待改进的。

4. QA的问题,杨老师强调QA为了保证客观性一定要保持独立,独立于项目,独立于制定规程的队伍。现实情况是刚把PM和QA分开,又将EPG和QA工作合并。再一个,过程质量导致产品质量,不过很多人不这么认为,可能是我们的规程与实际项目脱节了,QA坚持的和项目运作的没有归结到一个目标之下。QA的能力问题,好的QA要懂工程技术、富有经验,可是现在的QA没有几个是这样的。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