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主流RISC芯片及相关服务器产品

2008-06-12 20:13 204 查看
[align=center]主流[/b]RISC[/b]芯片及相关服务器产品[/b][/b][/align]
1964年CDC公司推出的CDC 6600是第一台超级计算机,具备了RISC的一些基本特征。
1976年的Cray-1向量机使用了与CDC 6600类似的想法。
1968年John Cocke在IBM的San Jose研究中心开始ASC(Advanced Scientific Computer)项目的研究,ASC计划后来被取消。
1975年,Cocke到IBM的Yorktown研究中心开始研制IBM 801,801是最早开始设计的RISC处理器,是PowerPC的前身。
比801稍晚开始的有Patterson在Berkeley的RISC-I及RISC-II,Hennessy在Standford的MIPS项目,RISC-II是SPARC的前身,MIPS项目是MIPS处理器前身。
801的项目经理Joel Birnbaum到HP创立了PA-RISC。
1994年Intel和HP宣布使用相同的系统结构。
早些时候,著名的大型机制造商(如IBM)、超大型机生产商(如Cray),还有大量涌现的中小型机厂商都忙于结构复杂的高性能算法。他们为技术和商业市场提供了快速、离散逻辑、性能价格多样的复杂系统,但是没有一家涉足微处理器,而将这项技术留给了开发批量芯片产品的半导体厂商。
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80年代初。70年代末,受摩尔定律的制约,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过程中,集成晶体管的数目持续倍增。先是出现了16位微处理器,接着,80年代中出现32位微处理器。
在半导体厂商和计算机厂商各行其是的时候,有人看到嫁接PC机性能优势和微处理器价格优势的可能性,于是创造了工作站。工作站提供了相对便宜的台式系统,可满足商业和技术市场的主要处理需求。但是,二者刚一结合,矛盾就暴露出来了,这就是基础算法结构设计和应用这些设计系统之间的矛盾。处理器是由半导体厂商设计的,而系统则由工作站公司开发,双方对芯片和系统的认识有很大的分歧。半导体厂商开发研制的32位芯片不能满足工作站的需求。
不久,一种新的微处理器设计思路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就是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它的中心思想是简化硬件设计,硬件只执行很有限的一部分最常用的指令,大部分复杂的操作则使用成熟的编译技术,由简单指令合成。RISC出现的结果是,相对少的晶体管可设计出极快的微处理器。
自从20世纪70年代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精简指令集计算)技术推出以来,高性能微处理器设计的中心从半导体厂商转向了系统厂商。由于其优化的指令系统带来的运算速度的提高等优势,使得RISC技术在80年代后期,逐渐在高端服务器和工作站领域中取代了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复杂指令集计算)成为主流的微处理器设计架构之一。随着RISC架构的提出,各个具备一定技术实力的厂家开始在这个架构的基础上研发出自己的处理器,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生产芯片的厂家经历了各种分分合合,到目前为止,我们见到的主流RISC芯片主要有PowerPC、SPARC、PA-RISC、MIPS等,这些芯片分别由重要的服务器厂商用来作为其高端服务器产品和工作站的核心。几乎无一例外地,各种大型计算机和超级服务器都采用RISC架构的处理器,RISC处理器已经逐渐成为高性能计算机的代名词,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指的Unix服务器阵营。下面,我们主要介绍PowerPC、SPARC、PA-RISC、MIPS几款主流RISC芯片以及相关的服务器产品。
PowerPC[/b]微处理器[/b]
20世纪90年代,IBM、Apple和Motorola共同开发了PowerPC,这款RISC架构的芯片的主要特点是可伸缩性好、方便灵活。第一代PowerPC代号为601,采用了0.6微米的生产工艺,晶体管的集成度接近300万个。1998年,铜芯片问世,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纪元。2000年,IBM开始大批推出采用铜芯片的产品,如RS/6000的X80系列服务器产品等。铜技术的诞生使CPU的生产工艺达到了0.2微米的水平,单芯片集成度达到2亿,大大提高了服务器产品的运算性能。现在,1GHz的Power4处理器已经推出,该产品率先采用0.11微米工艺,晶体管集成度达到1.7亿。
PA-RISC[/b]处理器[/b]
  PA-RISC由于其简单精巧的设计和高效的指令集,使得这系列芯片的执行效率在其同档次RISC芯片中比较突出。HP 9000系列服务器产品原来采用Motorola 680x0系列芯片,后来,寄存器结构(load/store)的PA-RISC(早期的芯片代号为Spectrum)的出现取代了早期的16位堆栈结构(stack based)的处理器。1986年,HP发布了代号为PA-8000的第一款64位芯片,主频为180MHz。这款芯片在原来芯片系列的基础上增加了寄存器的个数,并实现了5个指令的无序处理,随后,8500的出现又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HP传统芯片的研发方式,主要是在芯片中增加1.5Mb L1缓存。新一代的8700芯片,采用0.18微米的制造工艺,其主频已经达到了800MHz以上。
  另外,HP和Intel在IA-64芯片方面的合作,将把HP在PA-RISC芯片研制过程中的技术转移到IA-64中,并采用称为EPIC(清晰并行指令)的设计,这样,IA-64每时钟周期可运行20条指令,相比之下,CISC通常只能运行1到3条指令,RISC一般是4条指令。IA-64芯片的各种优势将给传统的RISC架构芯片未来的发展带来不小的冲击。
MIPS处理器
  MIPS是出现最早的商业RISC架构芯片之一,1986年该公司推出了R3000处理器,1999年,又发布了MIPS 32和MIPS 64架构标准,为后来MPIS处理器的开发奠定了基础。新的架构集成了所有原来MIPS指令集,并增加了许多更强大的功能。在MIPS芯片的发展过程中,SGI公司在1992年收购了MIPS计算机公司,1998年,MIPS公司又脱离了SGI,成为MIPS技术公司。MIPS最新的R12000芯片已经在SGI的服务器中得到应用,目前其主频最大可达400MHz。
  除了以上的几种RISC芯片外,还有DEC公司从1992年开始推出的Alpha芯片,也是重要的64位处理器,到现阶段,最新一代应用到服务器产品的芯片代号是Alpha21264,Alpha指令比较简单、容易实现且主频较高,但是,与PowerPC比较起来,Alpha不支持字节访问和分段,并且需要10条指令来完成一个循环,比PowerPC多4条。在DEC公司被Compaq收购之后,Alpha芯片主要用于Compaq服务器和工作站产品。
SPARC[/b]处理器[/b]
  1987年,Sun和TI公司合作开发了RISC架构的微处理器――SPARC,这是业界出现的第一款有可扩展性功能的微处理器。此后出现了64位高性能的UltraSPARC 处理器,为Sun公司的工作站和服务器提供了发展原动力。UltraSPARC有三个满足特定需求的系列产品线,即可扩充“s”系列、集成“i”系列和嵌入式“e”系列。针对每一系列产品,Sun公司不断推陈出新,致力开发和推出性能更强、性价比更好的产品。
  1998年,Sun公布了Ultra SPARC微处理器到2002年的未来发展规划, 预测产品频率的未来走向。该发展规划详细阐述了适用业界领先结构、具有二进制兼容性的未来处理器的性能情况。它还预测,到2002年初,第五代UltraSPARC V微处理器主频估计会达到1.5GHz。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