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什么是面向服务体系结构?(二)

2008-04-25 18:50 357 查看
陈智罡chzg99@21c.com 专栏:http://blog.csdn.net/chzg99/admin/EditPosts.aspx
一个服务的结果 通常是使得消费者的状态发生改变,但是也可以是提供者状态的改变,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例如当你听到CD播放机播放的音乐后,心情从“压抑”到“高兴”得到了转变。如果你想要一个包括两者状态都改变的例子,那么出去在餐馆吃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你花钱享受了美餐,餐馆提供服务而获利。 我们想要一些人帮我们工作的原因是:这些人是专家。消费一个服务要比亲自去做通常代价小而且更有效率。很多人明智得认识到,自己不会在每件事情上都足够聪明而成为专家,同样的道理也可应用在构建软件系统上,我们称为“separation of concerns",这被认为是软件工程的一个原则。 在软件代理交互中,SOA如何能获得松散耦合呢?这要使用两条体系结构约束: 1 对于所有参与得软件代理,有一小套简单且普遍适用的接口。只有通用的语义在接口中被编码。这些接口应广泛提供给所有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 2 描述消息受到接口间传输可扩展方案的制约。系统行为不通过或仅是极少通过消息描述。可扩展方案限制了消息的词汇和结构。可扩展方案允许新版本的服务被引入,而不需要打破原有存在的服务。
在电源插头例子中,可以看出接口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接口不能工作,系统也不能工作。接口连接在分布式应用中是花费大而且是容易出现错误的。一个接口需要去描述系统行为,要通过不同平台与语言去正确实现是非常困难的。远程接口在许多分布式应用中也是最慢的部分。为所有的应用复用一些通用的接口,而不是为每一个应用建立一个新的接口,这是有意义的。 由于我们仅有一些通用的接口,因此必须在消息中表示出指定应用的语义。在接口之上,我们能发送任何一种消息,但是在说一种体系结构面向服务之前,有一些规则需要去遵守。 首先,消息必须是描述性的,而不是指导性的。因为服务提供者是负责去解决问题的。就象去餐馆,你告诉服务生你想吃什么和你的口味,但是你并不告诉如何做出你点的菜。 第二,如果你的消息没有写成被各方都能理解的格式、结构和词汇,面向服务提供者将不能够理解。对消息的词汇和结构的限制,对于有效的通信是必须的。一个消息被限制的越多,理解消息就越容易,尽管这是以降低可扩展性为代价的。 第三,可扩展性是非常重要的。要理解这条并不困难。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一个软件系统所在的环境也是不断变化的。这些改变要求在软件系统、服务消费者、服务提供者,以及它们交换的消息中也要求有相应的变化。如果消息不是可扩展的,服务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将被固定在一个服务特定的版本上。尽管可扩展性的重要性,但它传统上被忽略,最多被简单的认为是一个好的实践而不是什么基本原则。限制和可扩展性牢牢的缠绕在一起,两者你都需要,增长一方将会以损害另一方为代价。应该有一个适度平衡的策略。 第四,一个SOA应有一种机制,它能使得消费者搜索一个服务上下文以发现一个服务提供者。这个机制是灵活的,不必有一个注册中心。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