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项目人生,成长与感悟(2)

2008-04-20 21:21 225 查看
项目人生,成长与感悟(2
——成功路径分析
田俊国

我想,在座的各位,如果你不想碌碌无为地了此残生,如果你没有从政的机会,那么大约你有三条路可走。
  第一条路当专家。
  沿着你的专业走下去成为某一领域有名的专家、学者,如果你选择这条路,我送你一句话,就是“禁忌之处显风骨”。
  第二条路,做职业经理人,当管理者,做大公司的CEO。我也送一句话,叫“高天之外看春秋”。
第三条路就是干脆自己创业当老板。我也送你一句话,是“风雨之后见彩虹”!
有时候一个人可以兼走两条,或者三条都走,但实际上兼走三条成功的人还是很少,但是兼走两条的成功的人却是经常的。
  首先,要当专家,就要做到“禁忌之处显风骨”。禁忌之处是不毛之地,别人不敢碰的难题。这个项目别人搞不定,你去搞,这叫去禁忌之处,如果你搞成功了,就显示了你的风骨。所以,要做专家,第一个品质就是敢于迎接挑战、敢于迎难而上,为常人所为之不敢为!当然你也要有一些专业基础,不是傻胆大。常见的一些人,第一次做项目根本找不到做项目的感觉,稀里糊涂应付,到了第二次的时候,努力一下勉强能应付下来,做第三个项目的时候,就觉得做项目没什么意思,乏味了,不想做了,这样的人不具备这样的素质。
所以,专家能够在看似枯燥、重复的事情中找到兴趣点,精益求精,追求尽善尽美!对自己感兴趣的或发现规律的事情,不厌其烦的重复去做,熟能生巧,最后做成专家。
有的员工找我谈话说:“现在老把我放在项目上,一个项目做完就进下一个项目,老是重复同样的工作,觉得这个工作枯燥乏味了,不想干了。”
  我就问他,你觉得做这样的事情是无谓的重复?这是对生命的浪费吗?对你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挑战性了吗?那么,这个领域的专家中,怎么就没有听到你的名字?说明你还没有作到专家的地步,做到专家的人还没有厌倦你就厌倦了,那说明你凡事不能深入进去,浅尝辄止,不具备做专家的潜质。凡是感觉自己工作是事务性的简单重复的人,我觉得你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你是不是你投入不够,留心不够,视野太窄,缺乏总结,你将来很有可能最终成为有经历而没有经验的人。这时候你需就要调整一下心态,第一项目和第二项目看似一样,但是你在这个过程中投入的注意力和观察点不一样,项目经理做第一个项目能够勉强应付,第二个就基本能独立做下来,做第三个的时候才能有一些自己的创新思维,体现自己的风格。第四个、第五个项目你可能更加从容…… 到第N个,你会做到近乎完美设计,随心所欲地驾驭。然后,若干个以后,你会达到艺术的境界,甚至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就算工作是重复的,人在工作中的表现,和人在工作中所投入的注意力也是可以不重复的。
  我想我们的黄教授,已经把他的工作做到艺术的境界,他能把项目做到完美。今天站在讲台上,我告诉大家我的一个爱好就是做演讲,我曾经把我的一个PPT讲了上百遍,没有一次感到厌倦,我每次都有新的体会和收获,我的内容都会得到丰富和改进,所以我今天站在这里演讲才非常从容。这就是作为专家的出路,你必须往这个方向发展,否则你就会感觉工作缺乏激情,工作是一种累赘。
  还有惰于思考,人浮于事,总打算把一些事情应付过去人,是成不了专家的。这样的话,总有一天,你会因为你的应付而悔恨,你应付多了,体会就少了,收获就少了,一份投入就一定有一份回报,尽管这回报很多时候不是以货币形式体现出来的。
  想走专家的路的话就要在某一领域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变化,可惜,很多人等不到足够的量的积累,就改弦易辙了。这个漫画的题目是《这里面没有水,另找一处挖》,我印象中是1983年的高考作文的题,你千万不要拿你的生命做赌注去到处挖井。
量的积累符合蝴蝶效应。也就是说,在初期的时候,你一次努力的没有成果,两次努力的没有成果,多次努力收效不大,但只要坚持下去,当你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会突然跳跃,有一个爆发!空气动力学对蝴蝶效应有专门的迭代函数来解释。

  假如你不想做专家,你想做经理人。我现在就是往经理人的路上走。你就要努力做到“高天之外看春秋”。
  什么叫“高天之外”。就是站在高处看嘛。就是要换位思考,多角度看问题,员工站在经理的高度考虑问题,就有可能成长成经理。
  拿破仑讲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你打工的时候,你只知道埋头干自己的本职工作,视野太窄,不为上司考虑,不为其他同事考虑,那么,你永远不会有太大的全局观,职业经理人的路对你一定是堵死的。
  做经理人需要从I型人转成T型人,T型人需要有组织能力和影响能力。组织能力体现在依靠团队的力量做成一件事,要有影响力让大家能向你看齐,还需要涉猎面广,外行管内行容易孳生官僚主义。要成为通才,还要愿意承担份外的工作,体验不同的角色, 一件事情你可干可不干,要是选择了干,那么你的涉猎面就宽了一点点,经验和体会就多了一点点,影响力也大了一点点。如果你这一生没干过几件自己都很佩服自己的事情,恐怕你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
  《菜根谭》里讲了:“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如果立身不高,就像在尘土里弹衣服上的灰,在泥巴里面洗脚,你永远都跳不出那个泥潭。立身不高,有时候跟见识太少有关系,就像山区里放羊的孩子,问他为什么放羊?放羊是为了取媳妇,为什么要娶媳妇,娶媳妇是为了生孩子,为什么生孩子?生孩子是为了放羊,这是因为没见过山外面更精彩的世界,立身没办法高!今天能来这里参会的人,应该还是有点见识的,还是要立身高一些的。
  
如果你想做老板,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毕业不久就扭头出去做老板,现在工商注册非常容易,拿点注册资金你就能成为老板。你一旦成为老板,你就知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不容易。我们公司有些员工出去创业,我曾经给他们做了一个三五个人年收入一百万的损益表,给他算完这笔帐,他就放弃创业的想法,因为没有充分准备,没有长远设计的创业实在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很艰难。
我已经大学毕业十好几年了,前不久,碰到我的一个同学,他是一毕业就卖兼容机去了,那时候生意好做,也赚了一点钱,但十几年来他的公司一直没有发展壮大,他发现他的职业发展无路可走了,公司年年都做二三百万,只能勉强维持,搞下去看不到发展的希望,不搞又没饭吃,就只能年复一年惨淡经营,想关了公司去打工,发觉他这样的职业经历在职场上也缺乏竞争力。
所以,有的人一毕业找一个小公司打工,然后在公司体验了几个月,就看到天花板了,感觉开公司太容易了!觉得老板的水平不过如此,他也可以去开公司,于是他也充其量开一个能勉强维持的小公司,因为勉强维持的小公司说白了跟卖鞋的小贩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所以我认为优秀的公司培养优秀的经理人,差的公司培养很多小老板。当你在一个很优秀的公司工作,你始终觉得自己欠缺的东西很多,很多业务需要你去学习。当你有了多年职业经理人的经历之后,再出来当老板,你就可以从容应对很多复杂的情况,你下面的员工才会觉得你这个老板很不错,能把事情做大,跟着你能学不少东西。
创业要有自己的事业理论,创业的目的是为社会做贡献,而不是投机、挣钱。微软的事业理论是让每个办公室和每个家庭的桌上都摆上一台电脑,而且每台电脑都用微软的产品。微软实现了他的理想,为时代进步做了卓越的贡献,也因此,时代成就了微软。企业的使命就是找机会服务于这个社会,推动社会某一领域发展进步,而盈利只是推动了社会发展进步,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附属品,是标不是本。尽管大家创业的出发点都是为自己考虑的,但客观上都是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做贡献,从而在社会的认可中得到应有的回报,所以,别老想这个事情赚钱,那个事情赚钱,而要想到这个事情社会上有需求,我做这个能满足社会需求,所以我才去做。
做老板更还要有自己的影响力,能知人善用,对内能领导和团结一批真正的人才,在外你还要有好的人脉,关系也是第一生产力。还要具备公司运作管理的管控能力,能够有效控制你的公司和员工,我认为,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为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负责任,如果没有驾驭公司资源的能力,你可能就是这种悲哀者。
当你具备这些能力和素质之后,还要够抓住一个为社会的服务机会,毕竟想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太多了,找一个能做的事也不容易。仅凭一腔热情,盲目创业,创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搞投机,我想是没有多大出路的。
做老板就要“风雨之后见彩虹”!你在经理岗位上经历了很多的事情,经历了很多的风雨,才能攒一点企业运作和管理的经验,你大概才知道如何当老板,才能有更大的成功把握。这是第二种创业形式。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