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博客网投放3000万元广告很可能导致blog市场误入歧途

2008-04-12 12:51 239 查看
"黄红星认为,为吸引更多的点击,获得更多的广告分成,个人博客就会写与(空调)产品相关的文章;同时,阅读此类文章,点击此类广告的网民,要么有消费意向,要么对此行业感兴趣。"借此新闻点评一二:
1:
一个公司最怕的就是把钱砸向虚空。
bokee、TCL依据什么做出了这样的商务策略?
       第一点,个人博客为什么会根据"为吸引更多的点击"而写"与(空调)产品相关的文章"?这个条件A本身就是建立在错误的基础上的。博客作者自己凭什么断定写与产品相关的文章就会得到更多的点击呢?莫非是bokee认为博客读者们喜欢看产品相关的文章吗,一旦有人写了"TCL空调我爱你",就会得到数十倍的点击量?当然此处不排除bokee自己作弊,来给博客作者一种假象。
      另外,如果真的有这么一种受众,他们看到写空调写电视机就眼睛发亮,那他们肯定是酝酿中的购买者,他们为什么不去专业的评测网站?
我倒是觉得亚马逊和卓越和当当这种卖书的,打广告更靠谱!       第二点,我们先不谈会不会有大量博客作者主动写这种软文。退而求其次,在此种激励条件下写出的博客文章,是否真的还会有人愿意读吗?
我在这里质疑它的可读性。       这又分两个层面,是否能引来点击量,取决于两个条件:1:博客作者写得好不好?2:是否流露出明显的广告倾向?
       换句话说,如果我是在餐馆百无聊赖地等座位,那么手中拿一本精英广告图册,我也许会一页一页地翻看那些软文。但如果我是在上网,悠闲自在地四处溜达,我还会专门看这些催肥药催出来的文笔又参差不齐的软文吗?
       bokee的这种做法无异于揠苗助长,结果可能是TCL又白投了一千万,当然有没有真划帐呢?今年上半年亏损2.05亿美元的TCL多媒体,在去年净亏损 达5.99亿港元,在此种形势下,李东生会把TCL这一千万事先划过来吗?深表怀疑。
 
2:
评点一下bokee的商业意识。
经济观察报的方军认为"我始终认为,对个人来说,blog不需要盈利,我们写blog不是为了盈利,正如过去那些参与自由软件、开源软件的人,他们确有收获,但他们的目的绝不是为了盈利。"这个我同意,写blog的人,你不要把他们认为是经济动物,他们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如果捎带手能挣钱自然好,但是如果因此要主动去迎合什么写作出什么来,我想,这个真的不靠谱。因为这再也不是"真实意思表达",从而导致bokee的博客文章失去了信任。没有了信任,博客和传统媒体又有什么区别呢?这个可以类比于IBM和开源软件的关系。写各种各样开源软件的高手们很难从软件方面盈利。IBM最开始想依靠把这些开源软件打包卖给用户,卖软件卖硬件来挣钱。实践证明,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如何从这些不属于自己的、自己不能控制的技术中获利。博客也是如此。虽然bokee开发并给用户提供了博客空间,博客作者写得很起劲。但是,请注意,博客作者不属于bokee,博客文章更不属于bokee,bokee也无法控制这数以百万计的作者写什么。 
所以基于这种判断,方军才会总结说:"
但IBM其实很轻松地做到了,它是通过向服务转型做到的这一点的。试图把这些技术"卖"出去,这条路没有哪家公司走通了。如果IBM还是试图向顾客销售硬件、软件,它的处境和微软、Sun一样。但是,IBM把自己定义为为顾客提供整合的信息技术服务之后,它越了解、越支持这些来自开源社区和其他公司的技术,它就越能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它把外部的技术融合到自己的商业模式之中了,并因此获利。
我以为,公司试图从blog中盈利,大概不是卖广告这么简单。没有真正的模式转换,发现不了blog的商业价值。
"
也就是说,
试图向bokee自己的博客作者和读者直接销售广告,其实是在走一条崎岖的路。
blog是有商业价值的,但因为它与广告的商业模式是不相容的,所以不采用 IBM式的"为顾客提供整合的信息"是没有出路的。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