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看到的 转一下 ^^

2008-03-25 17:50 225 查看
转载的。作者84年的。同龄的都看看吧。

发信人: sofaboy ( 大北窑东  11  朝阳半壁店 ), 信区: Career_Plaza
标  题: 关于我们这一代人就业的一点理性思考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Mar 22 18:49:57 2008), 站内

咱们这一代人,比我大5岁一直到比我小5岁的所有人,也就是80后的人,赶上人口高峰,竞争非常激烈,说白了就是美国的婴儿潮。这是历史规律,谁也没办法,主席也没办法。

婴儿潮的特点,就是这批人从出生到死,一辈子竞争都非常激烈,好工作不好找,好学校需要玩儿命的考。美国的情况大家已经看到了,那整整一代人这一辈
子就是这样的。日本也是。那种一般聪明水平的人,如果他是95年生的,那么可以考上八中;如果他是85年生的,那么考三十五中都够呛。事实就是这样,不赖
个人不努力,只赖自己生的时代不好。

因此,现在找工作,我觉得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等你40-50岁的时候,你还能不能有个可靠的饭碗,有没有竞争的实力。确实就是这样。现在找工作,
具体的起薪以及工作岗位其实相对来说都无所谓,关键是你的这种选择能不能让你40-50岁的时候,在同龄的这群人里面依然具有竞争力,甚至具有比现在更大
的竞争力。咱们的父母这一代可能还好一些,50多岁下岗了还能当个售票员,而等到咱们那会儿可能情况会更糟的。因此不能跟现在的40-50岁,父母这个年
龄段的人群去比。

那么应该怎么选择?答案其实不难,第一,选准一个行业,一直做下去,这样逐渐你在这个行业里面越来越值钱。我这个"行业"指的是大行业划分,比如我
24岁开始做基金分析员,30岁改行做了证券研究,这都算金融口,这样就可以。但是不能说24岁开始做电子仪器,30岁改行做粮油交易,这俩八杆子打不
着,进了粮油行业之后你永远比别人落后10年,再聪明也不能获得最佳的竞争实力。

第二,选一个今后能够基业长青的行业领域。就是说这个行业今后肯定还需要这么多人,不会让你出现结构性失业。例如银行、国防、农业等等(当然指的都
是高级的)这些,虽然有的看起来薪水和地位都不高,人都不愿意去,但是等到你40-50岁的时候,你身处这些行业的价值就都体现出来了,那时很多其他人看
着你眼红,他们也进不去了。你最幸福。

第三,选一个技术含量高的领域,不要选司机、厨师、初级财会人员这种虽然符合前面两条,但是什么也积累不起来、随便谁都能顶你的职业。

因此,如下几种地方是要格外慎重选择的:

1,房地产。不用多讲,10年后房地产需求大量下降、价格大量下降,所有行内人全失业。

2,外企。很多同学被外企的刚毕业时给你的高薪所吸引,并希望进去后呆到40岁左右能变成外企or行业内的领导人。但是要看到,能变成领导人的人还
是少数,大多数年轻人进去之后等到40岁左右,会被当时招进来的更加年轻的、廉价的劳动力所代替。于是外企会无情地把你踢开,你就只好转到民营企业里去继
续干了,收入和地位会一下子下来很多,甚至你就找不到地方可去了。

3,不做实质性工作的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人员。这些地方很闲,不累,收入不错且稳定,因此成为大家竞争的热点,归根结蒂还是一个懒字在起作用。如果
你想一想你做这种喝茶水、看报纸的工作做到40岁,赶上人事调整,你还能去干什么。即使不失业,多半情况下也只能拿最低档次的工资,一直到退休。

4,所谓的"管理培训生"。名字起的很好听,说起来也不错,其实意思就是进了企业没有你的岗,先漂一段时间,两年后如果表现不错,给你个岗位开始从
头干起,不行的话两年后踢出去,因为我只跟你签了两年合同,踢你你也没法说什么。现实中很多名企的"管培"就是在这么运作的。所以索性这样,倒还真不如刚
一进去就在一个具体的岗位上开始干起来,专业越做越棒,做到最后谁也没法顶你,你是最有经验的。例如硕士期间就主攻数字整流器的研究,毕业后到一个企业中
专门做数字整流器的岗位上一直做下去,可能30岁之前你的收入、地位相对较低,但50岁的时候你就是最香的,而且这会儿谁羡慕你也只能是干羡慕,谁也没法
顶你了。

大家不要以为50岁离自己还远,事实上从硕士一入学甚至更早就要开始有一定策划和准备。咱们这一代人我刚才说过了,一辈子从生到死都是一直的激烈竞
争,而且这帮人还飞到美国去,在异国他乡展开第二战场,搞的美国现在也是鸡飞狗跳。因此,一开始的路线选择,如果选对了,一下子就能甩开一大堆和自己一样
聪明、一样勤奋但是在职业生涯、社会现实认识方面犯糊涂的同龄人。清华里面这方面的糊涂人为数是不少的。
当然,这就意味着自己年轻的时候会很辛苦,比别人多学很多东西,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花更多的时间、钻的更深、更费脑子。如果你不怕辛苦,那么你后半辈子就可以很幸福;否则,如果现在当个很清闲的公务员开始养老,那么后患无穷。眼光一定要放长远。

有的人可能说:等咱们50岁的时候,没准儿社会变了、就业-市场-生活行情变了,一切都变了。我先走一步算一步吧,车到山前必有路。这种心理很多人
都有,但是事实上是很难说的,因为毕竟这么多80后的人头已经生出来了,一张张嘴都张开了等着吃饭。美国、日本的婴儿潮那一代赶上了那么多经济危机、动
乱、萧条、政局动荡或者国家兴旺发达的历史事件,其人口太多、特定年龄段的人失业率高、就业困难的现状和大趋势仍旧难以改变。

总之,作为清华的同学,理应今后为国家的发展而真正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多学东西,在行业中最苦、最累,当一把手,而不应该都去选择清闲的职位,这样国家才有希望;在另一只手上,为了自己和自己家庭未来的稳定、幸福,也应该在这方面考虑清楚。

完。


留言

Corsair said: 唉... 倒霉啊...

Franklin85 said: 唉,毛爷爷给中国留下的最大的定时炸弹。

文博 said: 作者看得太深刻了,确实让人深思!真要好好的规划自己,否则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pongba said:

作为清华的同学,理应今后为国家的发展而真正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多学东西,在行业中最苦、最累,当一把手,而不应该都去选择清闲的职位,这样国家才有希望。

除了这段话(一下子把为了生存大计变成了为了国家大计,难道前面的论述都是没必要的?只要摆出“建设四化”就行鸟?)之外还算中肯 :-D
关于外企的那段缺乏说服力。如果仅仅被年轻人挤下,那同是做技术的,其他行业怎么就不会被年轻挤下呢?反过来说,既然是做技术越来越吃香,在外企做技术不也是越来越吃香?
不过也许还有其他原因吧。

sog.white said: 不是吧,80后的是婴儿潮,竞争很激烈吗?

我怎么感觉是70年代中后期的是竞争最激烈的,到后来就慢慢缓和了呢?

譬如说,我们这一代,一般家里xdjm都有好几个;80后的都是独生的了。

我原来很担心80年代起来,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但当我交往、面试过一些80后的人之后,我的担心有所缓和。

80后的人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在人品厚道方面要差很多,注定了只会追求急功近利。

百草园sog said: 人口问题是基本的经济分析依据啊

Cody said: 这么烂破绽百出的帖子你也转?……

百草园sog said: 有关于当代人口分析的书吗?

:bigsmile

zhiqiang said: @cody: :D

@pongba: 清华学生一向又红又专... 写出最后一段不为怪事。此篇文章引发思考多于其观点自身。

@sog.white: 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并不一定是出生率最高的时候,就比如80年代计划生育那么严格,中国人口还是暴增一样。考虑人口问题不能单单考虑单个家庭出生率,而要考虑其整个人口历史。

如果仔细看看中国人口数据的话,70s的父母是建国之前或左右出生的,那时候中国出生率并不是太高。而80s的父母多半是响应高祖的人多力量大出生的,其人数比前者要多得多。

就我的层面上看来,觉得80后这一代竞争激烈主要是因为扩招等。作者所举的高中的例子我就不知道了,为何90后考高中容易,因为小孩少了,高中多了,或者高中容量变大了?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