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维架构 > Linux

Linux下的GCC (GNU C Compiler)

2008-01-15 15:28 766 查看
Gcc编译器能将C、C++语言源程序、汇程式化序和目标程序编译、连接成可执行文件,如果没有给出可执行文件的名字,gcc将生成一个名为a.out的文件。在Linux系统中,可执行文件没有统一的后缀,系统从文件的属性来区分可执行文件和不可执行文件。而gcc则通过后缀来区别输入文件的类别,下面我们来介绍gcc所遵循的部分约定规则。

.c为后缀的文件,C语言源代码文件;
.a为后缀的文件,是由目标文件构成的档案库文件;
.C,.cc或.cxx 为后缀的文件,是C++源代码文件;
.h为后缀的文件,是程序所包含的头文件;
.i 为后缀的文件,是已经预处理过的C源代码文件;
.ii为后缀的文件,是已经预处理过的C++源代码文件;
.m为后缀的文件,是Objective-C源代码文件;
.o为后缀的文件,是编译后的目标文件;
.s为后缀的文件,是汇编语言源代码文件;
.S为后缀的文件,是经过预编译的汇编语言源代码文件。

2、GCC的执行过程

执行要进行四步:预处理,编译,汇编(Assembly)和连接(Link);

命令gcc首先调用cpp进行预处理,在预处理过程中,对源代码文件中的文件包含(include)、预编译语句(如宏定义define等)进行分析。接着调用cc1进行编译,这个阶段根据输入文件生成以.o为后缀的目标文件。汇编过程是针对汇编语言的步骤,调用as进行工作,一般来讲,.S为后缀的汇编语言源代码文件和汇编、.s为后缀的汇编语言文件经过预编译和汇编之后都生成以.o为后缀的目标文件。当所有的目标文件都生成之后,gcc就调用ld来完成最后的关键性工作,这个阶段就是连接。在连接阶段,所有的目标文件被安排在可执行程序中的恰当的位置,同时,该程序所调用到的库函数也从各自所在的档案库中连到合适的地方。

   在预处理阶段,输入的是C语言的源文件,通常为*.c。它们通常带有.h之类头文件的包含文件。这个阶段主要处理源文件中的#ifdef、 #include和#define命令。该阶段会生成一个中间文件*.i,但实际工作中通常不用专门生成这种文件,因为基本上用不到;若非要生成这种文件不可,可以利用下面的示例命令:

   gcc -E test.c -o test.i ;

在编译阶段,输入的是中间文件*.i,编译后生成汇编语言文件*.s 。这个阶段对应的GCC命令如下所示:

gcc -S test.i -o test.S

在汇编阶段,将输入的汇编文件*.s转换成机器语言*.o。这个阶段对应的GCC命令如下所示:

gcc -C test.s -o test.o ;

最后,在连接阶段将输入的机器代码文件*.s(与其它的机器代码文件和库文件)汇集成一个可执行的二进制代码文件。这一步骤,可以利用下面的示例命令完成:

gcc test.o -o test .

3、Gcc的常用模式

编译模式和编译连接模式。下面以一个例子来说明各种模式的使用方法。为简单起见,假设我们全部的源代码都在一个文件test.c中,要想把这个源文件直接编译成可执行程序,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 GCC -o test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