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古典诗词作业

2007-06-14 22:29 204 查看
基本上是网上找的,一段一段拼凑起来的,然后自己做了点修改,全文登载如下...
本来听说是晚上的课交的,于是乎下午做实验回来忙着搞了出来,累死了,头疼脑热的,晚上去上课,结果说,不交了,改在25号再交,晕死a~~~宁宗一哦...
ps:晚上去画了一只脚,左脚,没完就觉得有点大,结果回来跟人家45码的脚一比,还是大了两圈...呵呵

古典爱情诗词鉴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XXX
学号XXX

玉楼春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临川人(今属江西),北宋前期著名词人。景德初年,晏殊刚14岁,就以“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命为秘书省正字,后历任要职,官至兵部尚书。他以词著称于文坛,尤擅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兴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

晏殊的词承上啓下,承袭南唐风格,追宗“西昆体”,以情致胜。文词典丽,雍容华贵,妙语天成,韵味独特,又不失清新雅淡,含蓄委婉,温润圆融,意趣横生的艺术风格。有“导宋词之先路”,“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和“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等佳句,为千古传颂。

本诗中首句写绿杨、芳草、长亭路,物物总关别情,将人的感情非常自然难的流露于自然景物之上。词中的"年少",意在表现年青人的洒脱,以为缘分不难,抛了还可以重来,正所谓的"年少轻别离"。后两句写道,自己要能无情该多好,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倍受熬煎,把一寸芳心都撕成千丝万缕了,可女性偏偏又是这么的多情啊,多情却带来了无尽的苦闷。将一种矛盾,惆怅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词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整首词感情真挚,情调凄切,抒情析理,绰约多姿,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作者在抒发人生感慨时成功地使用了夸张手法,更增添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上阙首句写景,时间是绿柳依依的春天,地点在古道长亭,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两人分别之处。“年少抛人容易去”一句叙述临行之际,闺女空自泪眼相看,无语凝咽,而“年少”的他却轻易地弃之而去。年少,是指思妇的“所欢”,

也即“恋人”,可见,本词写思妇闺怨,是用的“妇人语”。“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两句,把思妇的思念之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从相反方面说明“抛人去”者的薄情。白昼逝去,黑夜降临,她转辗反侧,很久之后才悠悠进入梦乡,但很快就被五更钟声惊醒,破的还是残梦,使她重又陷入无边的失望;窗外,飘洒着春雨,那些花瓣像是承受不住,带着离愁纷纷落下。“残梦”和“落花”在这里都是用来曲折地抒发怀人之情,语言工致匀称,“婉转缠绵,深情一往,丽而有则,耐人寻味”。

下阙用反语,先以无情与多情作对比,继而以具体比喻从反面来说明。“无情”两句,用反语以加强语意。先说无情则无烦恼,因此多情还不如无情,从而反托出“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情思;“一寸”指心,柳丝缕缕,拂水飘绵,最识离怀别苦。两句意思是说,无情怎似多情之苦,那一寸芳心,化成了千丝万缕,蕴含着千愁万恨。

末两句含意深婉。天涯地角,是天地之尽头,遂作“有穷时”。然而,别离之后的相思之情,却是无穷无尽的,正是“只有相思无尽处”。这里通过比较来体现出因“多情”而受到的精神折磨,感情真切而含蓄,对于那个薄幸年少,却毫无埋怨之语。

总的来说本词写闺怨,颇具婉转流利之致,词中不事藻饰,没有典故,除首两句为叙述,其余几句不论是用比喻,还是用反语,用夸张,都是通过白描手段反映思妇的心理活动,亦即难以言宣的相思之情,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全词意蕴隽永,意象蕴藉,委婉含蓄。特别是最后两句,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深深的爱意跃然纸上。

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