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复旦大学“首届全国高校翻译专业建设圆桌会议”共识

2007-05-16 18:25 447 查看
2007-4-30 上午 10:09:33 阅读211次
一、会议召开的背景
2006年,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教育部批准在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三所高校设置“翻译”(英汉互译)专业,并招收本科学生。2007年,该专业的试点又增加了四所院校。可以预测,今后还将扩大规模。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件大事,也是翻译界一件鼓舞人心的好事。但是,翻译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专业发展面临着很多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由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翻译系发起、联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于2007年4月21日召开了“首届全国翻译专业建设圆桌会议”。参加此次圆桌会议的有全国获准招收翻译专业或已设立翻译系的部分高校,包括今年新增翻译本科专业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共50余人,具有代表性。
二、会议内容
鉴于教师的质量是办好“翻译”专业的核心,此次会议的议题围绕师资队伍的建设进行。目的是统一对关键问题的认识,提出推动本专业教学尽快完善的各自及联合措施,迎接即将到来的评估。
与会代表充分发表意见,从不同方面讨论了迫切的问题,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涉及多个方面。对于“翻译”专业今后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综合起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目前翻译专业教师的现状;师资建设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师资素质提高的方式;对口译教师和笔译教师评价的区别;师资素质的内容等。
三、会议达成的共识:
1. 提高翻译专业意识:翻译教师首先要提高专业意识,充分了解翻译专业与英语学习之间的差别(本专业的设置即说明二者不能等同),并将此贯穿到教学中去,有意识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朝培养目标靠近,真正体现“翻译”专业的特色,翻译教学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与相关业界互动。协调翻译职业化与教师职业化之间的矛盾,学习理工科“产学研一条龙”的做法,将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翻译机构相结合。
2.翻译教师的要求:本科层次的翻译专业教学,其目标是培养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而要求教师(尤其是今后补充的教师)有相当的翻译实践经验,如:笔译课教师应有相当数量的翻译作品,口译课教师应有比较丰富的同传或交传经验。同时,翻译教师也要精通翻译的一般策略与技巧;有宽广的翻译理论视野,熟悉译论的国内外发展动向,在教学中能做到理论与实践完美的结合。
3. 翻译教师基本素质:翻译教师要博览群书,要 “通中西、融文理,知古今”, 熟悉和了解相关领域的综合知识,尽可能多地掌握职业知识,尤其应当熟识中外历史文化。在教学上,要有无穷的琢磨翻译激情,懂得教学的互动与循循善诱,要不断总结、反思教学,善于研究翻译教学规律;在科研上,要不断创新,要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助人自我发展的能力”。
4. 翻译师资资源整合: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师资优势,可以加以整合,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及共享。具体形式有:互派人员讲座或听课;利用假期举办专题培训班,开设网络课堂;与其他院系合作等。
5.翻译教师的评估:翻译教师需要扮演多重角色:要做好的译员,做好的学者,要为职称评定、发表文章而发愁。呼吁对翻译教师,特别是口译教师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应拓展科研成果认可范围,提供强大支撑体系,这样才能留住高素质专业人才。另外,招募口译教师时应注重实践经验,口译教师要有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该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琢磨,融会贯通。
6. 翻译师资的培养:随着高年级课程的到来,高水平师资会出现短缺,解决办法有:自身培养(选拔优秀博士生留校);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利用柔性人才引进政策,聘请国内外专家、教授讲学;进行各校师资互相讲学;暑期举办口笔译培训班等。
7. 翻译师资的构成:应多元化,既可以包括正规外语院校毕业的硕士、博士,也可以吸收社会业界优秀从业人员加入师资队伍,甚至可以招聘跨专业人才如计算机系的毕业生进行机器翻译教学。
8. 如条件成熟,可考虑成立非正式机构,如“高校翻译专业联席会”, 定期碰头,及时交流信息,研讨诸如学生实习基地的落实、课程设置的修订、合作编写教材等。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