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维架构 > Linux

Linux常用系统配置命令

2007-05-05 21:51 344 查看
arping -c 4 -s 211.83.153.28 -I eth0 211.83.153.254
xfontsel 配置字体样式
注:装声卡驱动(alsa-utils)之前先安装alsa-base
修改显示屏:
# xvidtune
然后修改
/etc/X11/XF86Config-4文件内的
#Modeline:3
Modeline "1024x768" 97.41 1024 1104 1224 1420 768 772 775 813
EndSection

消除linux下的屏幕偏移现象和调整屏幕刷新率

1、在win下调正屏幕位置,使之正中
2、启动linux,进入xwin(这时屏幕应该是歪的),开一个字符终端小窗口,运行xvidtune,用left和right按钮调好屏幕位置,再show一下,将终端窗口上显示的那一行输出记下来,类似这样的语句
"1024x768" 94.50 1024 1093 1168 1376 768 769 772 808 +hsync +vsync
3、编辑/etc/X11/XF86Config-4(或XF86Config,编辑前最好先拷贝一个作好备份)文件,找到Section "Monitor"中当前分辨率的那段,应该你会看到类似
Modeline "1024x768" 94.50 1024 1093 1168 1376 768 769 772 808 +hsync +vsync这样的语句(没有的话就将记下来的东西在开头加Modeline,将它添加到EndSection的前面,红旗linux就没有),按照刚才记下来的东西修改其中的相应位置的数值,改完后保存文件,然后重起xwindow就ok了。

(用nvidia显卡的用户请注意,如果你用系统自带的驱动按上面方法校正了屏幕偏移现象,后来又安装nvidia显卡的驱动,则很有可能在安装完nvidia驱动后xwin启动黑屏或重新出现偏移现象,这是因为nvidia驱动本身已经校正了屏幕偏移的问题,请将调整过偏移的那行前面加#号注释掉,譬如:

Modeline "1024x768" 94.50 1024 1093 1168 1376 768 769 772 808 +hsync +vsync改成

#Modeline "1024x768" 94.50 1024 1093 1168 1376 768 769 772 808 +hsync +vsync,再重起xwin就ok了)

注:此方法同样可以用来调整刷新率:运行xvidtune,用中键(或左右两键一齐按下)拖动VTotal,这时会看见Vertical sync(刷新率)值会变动,调到你自己想要的值(不要太高),然后按test试一下效果,如果没问题的话,按show,再按上面的第3点同样修改XF86Config-4(或XF86Config)文件,保存,重起xwin。

关于取消Magic自动挂载
注释掉/etc/rc.d/rc.local里的/usr/sbin/fsautomount行
然后手工修改/etc/fstab,将win分区挂在到自己想要的目录
卸载j2re-1.4.2_05-fcs
[root@MagicLinux sxhong]# rpm -qa | grep j2 //查找
j2re-1.4.2_05-fcs
[root@MagicLinux sxhong]# rpm -e j2re-1.4.2_05-fcs //卸载
//手工配置IP
指定IP:
ifconfig eth0 211.83.152.10 netmask 255.255.255.0
用ifconfig命令配置的网络设备参数,机器重新启动以后将会丢失。要给208.164.186.1配置默认网关,使用命令:
# route add default gw 208.164.186.1
要使系统中所有网络接口停止工作,使用命令:
# /etc/rc.d/init.d/network stop
要启动系统中所有网络接口,使用命令:
# /etc/rc.d/init.d/network start
LINUX软件安装指南
就我现在接触的只有tar.gz、rpm和bin格式,朋友们可以帮忙补充一下。
1、tar.gz安装,卸载

如果是tar.gz文件,利用以下命令解包:

cd /temp

tar zxvf fcitx-3.0.0.tar.gz

  如果是tar.bz2文件,利用以下命令解包:

cd /temp

tar jxvf fcitx-3.0.0.tar.gz

>解压tar zxvf file.tar.gz 2>进入刚解开的目录 运行./Configure 配置相关编译配置文件;3>make;make install,这就完成了此类软件的安装。当然,肯定不会所有此格式的软件包都要这样装, 最可靠的还是看看目录中的readme或是install文件, 里面一般都会说清楚软件的安装方法。
有关它的删除可能就有些麻烦了, 有些软件在make install后, 会把执行文件或是库文件放到系统文件夹中, 如果软件提供相应的uninstall命令就好, 如果不提供, 可能就得一个一个文件慢慢删了, 不过也有相关SHELL命令组合可以记住它倒底放了哪些东西在哪里, 且应该可以用SHELL命令组合直接删掉那些文件,可怜我不会, 还希望哪位大侠提供一下。当然, 也有不在系统文件中放东西的软件包, 那样就直接删掉那个被解开的文件夹应该就行了,
2、rpm的安装,卸载
我在SHELL模式下用得少, 所以知道的参数不多, 真正想掌握还得看man rpm
安装可以用rpm -ivh file.rpm 参数i是安装的意思, v好象是校验,h是显示安装进度条(没有去查)
升级 rpm -Uvh file.rpm,参数U是升级安装,也可以用它进行安装,
卸载 rpm -e file 注意,没有rpm后缀只要文件名和版本号就行了
还有一些其它的参数经常会用到, 如--nodep忽略依赖性安装,--replace重新安装等等.有一点我想请教, 如何一次性安装所有有依赖性的软件包。。。
3、bin安装,卸载
bin包是编译好的二进制可执行文件,在用chmod 755可执行权限之后, 可以直接运行
./file.bin就能安装, 至于卸载,我还不是很清楚, 好象也是删除它所产生的目录就行了

系统安装 - Linux 挂载文件系统

lilleo - 2002-12-03, 10:30am
发表主题: Linux 挂载文件系统
1、挂载点必须是一个目录。

2、一个分区挂载在一个已存在的目录上,这个目录可以不为空,但挂载后这个目录下以前的内容将不可用。
对于其他操作系统建立的文件系统的挂载也是这样。但是需要理解的是:光盘、软盘、其他操作系统使用的文件系统的格式与linux使用的文件系统格式是不一样的。光盘是ISO9660;软盘是fat16或ext2;windows NT是fat16、NTFS;windows98是fat16、fat32;windows2000和windowsXP是fat16、fat32、NTFS。挂载前要了解linux是否支持所要挂载的文件系统格式。

挂载时使用mount命令:
格式:mount [-参数] [设备名称] [挂载点]

其中常用的参数有
-t<文件系统类型> 指定设备的文件系统类型,常见的有:
minix linux最早使用的文件系统
ext2 linux目前常用的文件系统
msdos MS-DOS的fat,就是fat16
vfat windows98常用的fat32
nfs 网络文件系统
iso9660 CD-ROM光盘标准文件系统
ntfs windows NT 2000的文件系统
hpfs OS/2文件系统
auto 自动检测文件系统
-o<选项> 指定挂载文件系统时的选项。有些也可用在/etc/fstab中。常用的有
codepage=XXX 代码页
iocharset=XXX 字符集
ro 以只读方式挂载
rw 以读写方式挂载
nouser 使一般用户无法挂载
user 可以让一般用户挂载设备

提醒一下,mount命令没有建立挂载点的功能,因此你应该确保执行mount命令时,挂载点已经存在。(不懂?说白了点就是你要把文件系统挂载到哪,首先要先建上个目录。这样OK?)

例子:windows98装在hda1分区,同时计算机上还有软盘和光盘需要挂载。
# mk /mnt/winc
# mk /mnt/floppy
# mk /mnt/cdrom
# mount -t vfat /dev/hda1 /mnt/winc
# mount -t msdos /dev/fd0 /mnt/floppy
# mount -t iso9660 /dev/cdrom /mnt/cdrom
现在就可以进入/mnt/winc等目录读写这些文件系统了。

要保证最后两行的命令不出错,要确保软驱和光驱里有盘。(要是硬盘的磁盘片也可以经常随时更换的话,我想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 )
如果你的windows98目录里有中文文件名,使用上面的命令挂载后,显示的是一堆乱码。这就要用到 -o 参数里的codepage iocharset选项。codepage指定文件系统的代码页,简体中文中文代码是936;iocharset指定字符集,简体中文一般用cp936或gb2312。

当挂载的文件系统linux不支持时,mount一定报错,如windows2000的ntfs文件系统。可以重新编译linux内核以获得对该文件系统的支持。关于重新编译linux内核,就不在这里说了。

四 、自动挂载
每次开机访问windows分区都要运行mount命令显然太烦琐,为什么访问其他的linux分区不用使用mount命令呢?
其实,每次开机时,linux自动将需要挂载的linux分区挂载上了。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设定让linux在启动的时候也挂载我们希望挂载的分区,如windows分区,以实现文件系统的自动挂载呢?
这是完全可以的。在/etc目录下有个fstab文件,它里面列出了linux开机时自动挂载的文件系统的列表。我的/etc/fstab文件如下:

/dev/hda2 / ext3 defaults 1 1
/dev/hda1 /boot ext3 defaults 1 2
none /dev/pts devpts gid=5,mode=620 0 0
none /proc proc defaults 0 0
none /dev/shm tmpfs defaults 0 0
/dev/hda3 swap swap defaults 0 0
/dev/cdrom /mnt/cdrom iso9660 noauto,codepage=936,iocharset=gb2312 0 0
/dev/fd0 /mnt/floppy auto noauto,owner,kudzu 0 0
/dev/hdb1 /mnt/winc vfat defaults,codepage=936,iocharset=cp936 0 0
/dev/hda5 /mnt/wind vfat defaults,codepage=936,iocharset=cp936 0 0

在/etc/fstab文件里,第一列是挂载的文件系统的设备名,第二列是挂载点,第三列是挂载的文件系统类型,第四列是挂载的选项,选项间用逗号分隔。第五六列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还望高手指点。

在最后两行是我手工添加的windows下的C;D盘,加了codepage=936和iocharset=cp936参数以支持中文文件名。参数defaults实际上包含了一组默认参数:

rw 以可读写模式挂载
suid 开启用户ID和群组ID设置位
dev 可解读文件系统上的字符或区块设备
exec 可执行二进制文件
auto 自动挂载
nouser 使一般用户无法挂载
async 以非同步方式执行文件系统的输入输出操作

如果你是单用户系统并不需要给其他人访问权限:你可以:
/dev/hdc2 /mnt/windows ntfs noauto,user,uid=xxx,gid=xxx,umask=007 0 0

You can find out what your userid and groupid is with:
你可以用如下命令找到你的用户id和组id

$ cat /etc/passwd | grep username
username:x:500:500:realname:/home/username:/bin/bash

If you were using the above user, the /etc/fstab entry would be:
如果你正在使用如上的用户,那么命令如下:
/dev/hdc2 /mnt/windows ntfs noauto,user,uid=500,gid=500,umask=007 0 0

将挂载的文件挂载到文件
mount --rbind /mnt/windows2/电影 movie
大家可以看到在这个列表里,光驱和软驱是不自动挂载的,参数设置为noauto。(如果你非要设成自动挂载,你要确保每次开机时你的光驱和软驱里都要有盘,呵呵。)
USB:
# fdisk -l /dev/sda

Disk /dev/sda: 131 MB, 131104768 bytes
3 heads, 32 sectors/track, 2667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96 * 512 = 49152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 1 2668 128016 6 FAT16

root@:/mnt# mount -t vfat -o iocharset=cp936 /dev/sda1 usb

用户登录时,bash首先自动执行系统管理员建立的全局登录script :/ect/profile。然后bash在用户起始目录下按顺序查找三个特殊文件中的一个:/.bash_profile、/.bash_login、/.profile,但只执行最先找到的一个。
  因此,只需根据实际需要在上述文件中加入命令就可以实现用户登录时自动运行某些程序

查看字体:xslfonts
查看指定进程:pgrep

系统操作:
我们查看硬件的芯片组是的命令是 lspci -v 或者是dmesg
系统内核版本;
代码:
[root@localhost beinan]# uname -r -m -p -i
2.6.11-1.1369_FC4 i686 i686 i386

lsmod 查看已经加载的内核模块;
如果一个设备在内核的编译中是以模块方式加载的,主要是通过lsmod 来查看;
代码:
[root@localhost beinan]# lsmod
http://www.linuxsir.org/bbs/forumdisplay.php?f=49 http://www.linuxsir.org/bbs/search.php?searchid=451233 http://www.linuxsir.org/bbs/search.php?searchid=451248 http://www.linuxsir.org/bbs/showthread.php?t=45116 http://www.linuxsir.org/bbs/showthread.php?t=217259
美格770PF主要性能 详细资料>>
显像管类型 纯平
显像管品牌 三菱
显示器接口 15针 D-sub
显示器尺寸 17 英寸
栅距/水平 0.25 mm
水平扫描频率 30-70 KHz
垂直扫描频率 50-130 Hz
分辨率 1280×1024
带宽 110 MHz
认证标准 CUL/TUV/GS/CE/FCC-B/MPR2/TCO99
特殊功能 无
附件及选件 NULL

/////////////////////////////////////////////////////////////////////////////////////////////////

///Debian
从 源码安装:apt-get -b source qterm

配置xserver-xorg:dpkg-reconfigure xserver-xorg

让声卡每次起动都能工作
echo "password"|sudo /etc/init.d/alsa force-reload

file:///usr/share/applications/lumaqq2004.desktop

apt-get可以使用代理服务器,修改 /etc/apt/apt.conf,添加一行:

Acquire::http::proxy "http://yourproxy:yourport/"; (注意最后面必须用";"结束)

代理都是设置在/etc/apt/apt.conf文件中的:
如:
Http {
Proxy "http://用户名:密码@代理IP地址:8080";
}

也可设置http-proxy变量。
# 在环境变量中设定代理
export PROXY=http://211.90.168.94:8080/
debian网络配置
配置网卡:dpkg-reconfigure etherconf
重启:/etc/init.d/networking restart
配置文件:/etc/network/interfaces
指定IP:
ifconfig eth0 211.83.152.10 netmask 255.255.255.0
用ifconfig命令配置的网络设备参数,机器重新启动以后将会丢失。要给208.164.186.1配置默认网关,使用命令:
# route add default gw 211.83.153.254
arping -c 4 -s 211.83.153.28 -I eth0 211.83.153.254

debian下的sourcenav的使用说明
因为sourcenav不支持中文的locale,所以会报错误.
只要输入:$export LANG=en_US
$export LC_ALL=en_US

$snavigator
这样就能正确的起动.

Debian
Debian的特色字体配置工具:
defoma - Debian Font Manager -- automatic font configuration framework
dfontmgr - GUI frontend for defoma, DEbian FOnt MAnager //图形化的字体注册界面
psfontmgr - PostScript font manager -- part of Defoma, Debian Font Manager
x-ttcidfont-conf - Configure TrueType and CID fonts for X

xlsfonts 查所有字体
mkfontdir(最好用mkfontscale)与ttmkfdir有一样的功能,debian上装了

从源文件编译:
$ apt-get source foo
$ dpkg-source -x foo_version-revision.dsc
#使用下列命令创建二进制软件包:
$ cd foo-version
$ su -c "apt-get update ; apt-get install fakeroot"
$ dpkg-buildpackage -rfakeroot -us -uc

# su -c "dpkg -i ../foo_version-revision_arch.deb"

lftp乱码:
lftp中若本地locale是UTF8,而远程是gbk,则会产生乱码,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消除:

set ftp:charset “gbk”
set file:charset “UTF-8″

其中,ftp设置的是远程编码,file设置的是本地编码。

可以在 ~/.lftp/rc 写上 (如没有新建一个rc文件即可)
debug 3
set ftp:charset GBK
set file:charset UTF-8
set ftp:passive-mode no

alias nosetcharset ” set ftp:charset ; set file:charset “

XMMS中文乱码:
beep media player对中文的支持非常友好。你可以考虑使用它代替xmms。
解决XMMS文件名乱码的简易方法-看radish的解决方法后

今天刚装了XMMS,但文件名乱码,看着实在是难受,就找解决的办法,看了好多,最后用了radish的终极解决方法,但radish写的 有些简单,使我走了不少弯路,现详细介绍我总结的 方法,给新手一个明了的解释,见笑了
1.用env LC_CTYPE=zh_CN.GB2312 /usr/bin/xmms命令调出XMMS,/usr/bin/xmms是启动XMMS的地址,你用whereis xmms命令可以找到他的位置
2.打开XMMS,右击左上角的窗口,选择'选项'-'首选项',打开'字体'选项卡,会看到播放菜单里用的字体是:-adobe-helvetica- bold-r-*-*-10-*,我们在这个字体后加上hanzigb16st,两者之间用逗号隔开即:-adobe-helvetica-bold-r -*-*-10-*,hanzigb16st
确定.
3.在桌面上右击,创建启动器,在名称中输入XMMS,在命令中输入:env LC_CTYPE=zh_CN.GB2312 /usr/bin/xmms,确定.OK.
这样直接点桌面上的快捷方式就可以了 ,且显示中文.
上面只是方法,下面我说一些你也许用的着的东西
1.其实系统是支持中文的,XMMS也可以调用,只是我们不知道其代码,就象上面的hanzigb16st,找他的 方法是:
$/usr/bin/xterm
这样打开了xterm,输入xlsfonts,会显示好多字体.在这里可以找到下面三个字体:hanzigb16fs,hanzigb16st,hanzigb24st,这就是后来我们用的字体.
2.在创建启动器的时候,我们用了env LC_CTYPE=zh_CN.GB2312,为什么不是直接用/usr/bin/xmms呢,答案是那样的话你打开的 XMMS的播放清单还是乱码,但用前缀的命令,就不会出现乱码问题,具体为什么我也不清楚,我也是新手,我写的这些也不过是为新手兄弟们少走些弯路,写的不好,让老手们见笑了.
下面附上radish的文章
mms中文解决终极方案

不管是什么local下,中文歌曲名称显示的解决方法:
1、系统有中文字体
在xterm里运行 xlsfonts
查看输出,cp中文字体信息
2、用下面的命令运行xmms
env LC_CTYPE=zh_CN.GB2312 xmms
如果是菜单启动,请修改菜单
3、在启动后的xmms 配置字体
在字体配置的第二项(第一项可以不改),在英文字体后输入","并张贴刚才拷贝过的中文字体。
现在你就会发现原来xmms的设置是这么的简单。
ftp://ftp.fedora.cn/pub/fedora-cn/linux/6/i386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