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项目的一些经验总结

2007-03-20 19:56 405 查看
1、系统设计
在项目开始前的阶段着重理解式样书和需求,把握住项目整体框架(业务逻辑,程序流程)等大方向。然后根据式样书的详细程度确定是否需要详细设计,详细设计的制作可由高级程序员或项目经理参与设计,也可由程序员自身设计并整理形成文档,一方面促使对系统的理解和业务逻辑的正确把握,另一方面便于他人阅读。详细设计要做的事情包括:业务逻辑、程序流程、数据表关系。设计完成之后需要通过项目组评审,之后方可编写代码。当然也可在编写代码的过程中完善此类设计文档。

2、代码质量
衡量代码质量需要有一个客观的标准进行评价。可按正确性、可读性、优雅性三个方面进行代码质量的评价。代码的正确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可读性包括代码的风格,注释等让人很容易看懂,当然优雅性是最高的要求,是对代码的精益求精,避免冗余的代码、力求精辟的算法,让代码产生美的艺术感。

3、测试
要重视单元测试,程序中的很多低级bug都是可以在这个阶段及时发现,这个过程由程序员自身来完成。之后需要进行集成测试,这个阶段主要解决一些模块衔接、数据是否正确等bug ;由高级程序员对于普通程序员的代码进行走读;这些都是从主观方面入手,另外可使用一些辅助管理工具如缺陷管理平台mantis对bug进行跟踪管理。
附:mantis下载地址:http://www.mantisbt.org/mantis/file_download.php?file_id=350&type=bug 这是一款极其优秀的缺陷管理平台系统,支持多项目、多角色同时管理,提供大量分析报表,对系统的bug情况一目了然。

4、工作量的度量
这是一个不太好把握的工作,正因为如此更要引起重视。估量正确的工作量很难度分配给合适的项目组成员。并定期跟踪进度,重视开发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度点,从而才能在全局上把握控制好项目进度。

5、开发模式
一种是由高级程序员(或项目经理)进行系统详细设计(细致到函数级),然后分配给程序员进行代码的实现。
一种是把系统按大的模块进行划分分配给程序员自身进行详细设计之后提交项目组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代码编写。
这种分法主要是根据项目时间的长短而定的,有时候可能两种开发模式会交叉出现。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