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创业?如果为了成功,那不值;如果可以接受失败,就可以去做。

2007-03-02 20:34 441 查看
按:网络很奇妙。我由梁宁的博客上,发现了她的闺密秦涛的博客,上去看,是我们江苏人,文字好,性情也洒脱。而后从秦涛的博客上发现了一个健康杂志的编辑的msn,心想,健康杂志的编辑,认识一个是一个,多多益善。结果是,我还没认识秦涛,倒和健康杂志的编辑接上头了(msn上,至今未见面),他还约我公公写了一篇文章,样刊本月出来了。

今天风大雨大,我这关节炎的左腿疼得有些坐不住,看到健康杂志编辑,突然想到了秦涛,然后去看。对了,也是因为秦涛,才看到了戴志康的博客,还有李想等一干80后的文章。

秦涛的这篇文章我喜欢——

我爱“羊”“马”“牛”


阿里巴巴主办的网商大会我从来没参加过,今年是第三届,一参加,发觉果真不是一般的搞笑。比如,大谈创业经的三位大侠居然是:“羊”致远,“马”云,“牛”根生。还有一位爽约的是孙正义。

顺便插播一个我编的段子:为什么今年孙正义本来说要来又没来,其实真正的原因是这样的——
话说堂堂日本首富、软银董事长孙正义接到马云的邀请,原本答应要来,但是后来,越研究这份名单越觉得不对劲,终于勃然大怒曰,欺负我不懂中国文化?“孙”在中国是一只著名的猴子,跟你们“牛”“羊”“马”三个中国人在一起,那明显是要把我这个韩国人当“猴”耍,这个局我还看不出来吗?

于是这下孙正义才打死也不来了!



言归正题,听了“羊”、“马”、“牛”的创业经,果然受益匪浅。特别是过去一年,作为丁丁之姑,我也是创业者,对创业有了切身体会,相信领悟得比去岁更多。

创业也还真是件颇有意思的事情,体现着创业者鲜明的个性。比如,“牛”的路是顶出来的;“马”的路是识出来的;“羊”的路,是和气生财;至于孙正义的“猴”路,难度最高,要想模仿,得跟他那样身轻臂长,还会“不翼而飞”的武功。

至于天资平庸的我们,模仿不了“牛”“羊”“马”“猴”的大事业,另选一件小事做起,也未尝不可。比如,丁丁地图是选择了一条生活资讯与服务的“羊”肠小道,网商们选择了一条电子商务的“马”肠小道,同样越来越多来自IT的人已经开始看好与传统经济结合的“牛”肠小道,还有资本运作的“猴”肠小道……小道都可以走成大道,行行都出状元。

对“羊”“马”“牛”三侠的第一感觉,聪明自不用提,但最强烈的感觉,是人品正。

人品正才能做百年老店,蛇只能在地上爬,鼠只能在洞里钻,我更喜欢“羊”“马”“牛”,他们不仅亲切自然,保持着平民色彩,而且对社会的贡献远大于索取,令人尊敬与爱戴。
可惜“猴”没来,没法比较,丰富我的动物论。

软银、雅虎、蒙牛、阿里巴巴给社会带来的价值,是有目共睹的。不约而同地,牛根生和马云也提到把别人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前的观点,你们也可以研究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牛根生说,财散人聚财聚人散,做老板的要懂得散财,才能聚人才。马云说,团队利益和社会利益,都要放在自己的个人利益之上。


因此,对那些赚钱的欲望超过了贡献价值的人而言,他们可以成功一时,但不会取得长久或宏大的成功。这绝不是大道理,这是运数与天理。


“羊”“马”“牛”我都喜欢,但最喜欢的,还是“羊”致远的风格,去年只觉得他笑得好灿烂可爱(还记得俺俩的合影吧),今年才发现他平和得令人心生敬意。创业是一种极易迷失自我的考验,而杨致远却宠辱不惊,看上去始终如一。杨致远说,对创业者,不一定要牺牲全部才能获得成功,长久的成功需要平衡和心灵的安静

看上去他就是这种安静平衡的典范。

谢文老师解释为他的安宁是自教养而来,宽容与气度都自教养而生

做人窄不窄,以后就多想想“羊”致远吧!

杨致远说,怎么衡量该不该创业?如果为了成功,那不值,如果可以接受失败,就可以去做

我深以为然。

在我这段时间采访的80后们的经历中,创业也往往是水到渠成的事,例如姚欣和戴志康,最初都没想到要创业,他们拥有了技术,想把技术让更多的人使用,才顺利成长地产生了创业的想法。

前段时间另一个朋友在创业,是个技术型公司,我也试图帮他融资,写商业计划(最后获取融资并不是靠我写的商业计划书),以前我老嫌他气焰不足,因为他总是在说,这件事可能成也可能不成,听了杨致远一席话才有所领悟,那种只想成功不想失败的想法太浮躁与急功近利了。

所以我开始问自己类似的问题:如果蒙牛失败了,它留下的,是孩子们的健康;如果阿里巴巴失败了,它留下的,是网商们改变生活的梦想;如果我的blog有一天写不下去了,我希望至少还留下几个段子,给大家曾带来轻松片刻……

这样想,能够保持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平衡。

而你同时会发现,另一些公司和人,如果失败了,留下的东西很少

互联网还年轻,还需要积淀,需要时间,让道理显现,去评说功过是非。

马云又说,他不赞成年轻人辍学创业,年轻人最好的创业就是把学习搞好。

我觉得在现有的教育体制里,辍不辍学倒不是以是否身在校园为标志的,许多人在学校里也未必是在学习,就算真的在课堂上也未必就是学习了。

但是年轻人无论做什么,靠的不是仙气儿,而是靠接地气儿。“接”就是学习的过程

杨致远很诗意地说,年轻人是市场上最好的资源,他们比有经验的人知道的更多。如果你有了一个好主意,不要怕,跟随自己的心走,然后在实践中改善修正自己的想法。

我想,也许一个好的创业者,大多数人未必能够理解你的行为,但你一定是能够理解大多数人的想法,他们就是那个“地气儿”。
如果你觉得自己聪明过人,高高在上,总想当什么王者,那事情就悬了。

反思我自己,也曾经有忘乎所以的阶段,吃了些创业者的苦头,回身看去,才发现曾经浅薄如斯。

也感谢方兴东曾经对我说:人的心态越低,就越有力量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