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南海十三郎,香港少有的好电影!

2006-11-18 00:00 441 查看


大多数影迷第一次看《南海十三郎》都是通过CCTV-6,迄今为止,我一直都认为这是CCTV-6播放的最好的几部电影之一。
虽然没有听过粤剧,对这方面也没有什么兴趣,但这并不妨碍我对这部电影的喜欢。 “千万不要自称是天才,因为天才的结局只有两个,一个是像阿唐一样早死,一个是像十三郎一样疯疯癫癫。”这是杜国威对天才的解释,对十三郎一生的概括,虽然这并不与历史上真实的南海十三郎相符,但是他们的天才是相似的,命运是相似的。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的谢君豪将十三郎演绎的活灵活现,从少年的意气分发到老年的穷困潦倒,极为传神。
电影中十三郎的一生都是近乎“疯癫”的。求学时为了心仪的女人放弃学业;事业蒸蒸日上时放弃了去香港的机会而选择劳军;在劳军中因不愿编写“香艳大腿”痛打军官;劳军结束后受不了整个编剧界的恶俗风气而选择离开;在火车上嘟囔着“为什么不在我最风光的时候遇见她”跳下火车,造成了脑震荡;在香港潦倒乞讨时遇见薛老五要洗心;遇见唐涤生(十三郎的徒弟)变清醒后又目睹唐涤生心脏病突发去世,变的更加神志不清被送精神病院;出院后得知自己的父亲去世从而更加疯癫,一直到死。
一、 四次痛哭
第一次——跳火车
第一次哭是十三郎因为他心爱的女人没有认出他,没有在他最风光的时候再次遇见他而跳下来了火车。他双眼迷茫,心如死灰,因为这个世俗的社会,也因为那个不恰当的时机。
第二次——唯一的知己早逝。
这一段是全片最感人的地方,师徒二人再次在香港相见,师傅落魄乞讨,徒弟风头正劲。“相见若似梦,自从别去匆匆,此刻再重逢,咫尺隔万重,我再见恩师,心中百般痛,彷似宝剑泥絮尘半封,昔日壮志与才气全告终,江中雪,泪影两朦胧,辜负伯牙琴,你莫个难自控,知音再复寻,俗事才未众。”这首词是对两个天才最好的描写。当十三郎洗去他身上多年的泥垢,“盛装”出席唐涤生新戏上映时,他没想到看到的却是阿唐最后的呼吸。
第三次——得知父亲死去。
当十三郎从精神病院出来在一家寺庙当导游时,无意中得知了自己父亲的去世,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离他远去了。对于十三郎来说,他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已经彻底没有了,可是这个世俗的社会还在折磨着他。
第四次——离开人世,得到解脱。
十三郎死了,死在了一个冬天,死在了他最熟悉的大街上,脸上盖着那幅《雪山白凤凰》。他死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警察多年来只是把他当成个疯子。谁还记得那部《寒江钓雪》,谁还记得那个潇洒倜傥的十三郎,一切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死对他来说是一种最好的解脱。
二、 三次激动
第一次——放弃学业
十三郎就象大多数天才一样,对爱轰轰烈烈。一见钟情,放弃学业跟着她来到上海。年轻的放任在那些世人的眼里无疑于疯狂。
第二次——寒江钓雪
《寒江钓雪》是十三郎的第一个曲本,是为当时的名伶薛觉先(电影中的薛老五)量身定做。这部《寒江钓雪》也使十三郎在粤剧界一举成名,风光无限。这时的十三郎是张狂的。
第三次——痛打长官
战争爆发后,十三郎去上海劳军,可他编的劳军戏并不受欢迎,受欢迎都是那些被他嗤之以鼻的香艳戏,为了文化不被糟践,文弱书生的他动手打了当兵的长官。

在世俗人的眼里,十三郎是疯的,狂的,傲的,不入世的,这就是天才,不在乎世俗的眼光,不在乎社会的规则,天才真的与世俗无法妥协!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武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