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学会经营自己

2006-09-27 14:38 232 查看
  在克服困难的过程当中,需要学习新的东西,需要跟很多人打交道。如果你能够真正征服了这些,就一定能够达到目。

  编者按:全球化经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中国经理人在通向全球化经理之路上会遇到什么困难?中国经理人怎样才能成功地发展成为全球化经理人?本刊副文摘编辑Stephen Chen带着这些问题,在北京采访了通用汽车中国(GM China Operations)公司科技总监刘小稚博士。

  刘博士早年在国内接受了多年中国的传统教育,后留学德国,获工学博士学位。随后,她在通用汽车公司(GM)的全资子公司,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Delphi Automotive Systems)欧洲分部从事销售工作。在跨国公司的工作生涯中,她不断得到提升。刘博士现为通用汽车中国公司的科技总监兼总工程师。作为大型跨国企业的高级经理人,刘博士与中国经理人一起分享应该如何象经营企业一样经营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

  你能在大型跨国企业成为一个全球化经理人,是否得益于你在国外的教育背景?

  把我之所以能够到今天,全都归功于我在国外读书的那10年,我觉得是不太公平的。我之所以发展到今天,最关键的就是我的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工作作风的建立,很大一部分是我在中国工作过多年。

  我在中国学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东西。这是至今为止我的座右铭。不管你做什么事,第一要做认真。第二很重要的,就是以身作则。不管你在哪里做管理,你要是自己做不好,就永远不能调动下属去做事。

  另外,就是要尊敬你的人,不要分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不管是领导、同事,还是下级,哪怕是扫马路的,你都要有一种坦然,要能够尊敬他们。

  你个性中的哪些要素帮助你成为全球经理人呢?

  我一直是一个比较放得开的人,不太随大流,也不太去追求别人怎么样说你是不是第一名,或者是别人怎么看你。这就是为什么我能够到国外以后,比较快地适应下来。

  德国比较讲究个人奋斗,没有人逼你去做什么事情。所以,这个国家就培养了人的独立工作能力。现在我来看,很多基本工具,在工作中就慢慢掌握了。

  我做事有一个很严格的作风,就是永不放弃。碰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才会考虑怎么样寻求另外一个办法,但是不能把你的主攻方向忘掉。

  在克服困难的过程当中,需要学习新的东西,需要跟很多人打交道,需要有很多的勇气,需要有很多的时间。如果你能够真正征服了这些,就一定能够达到目标。

  如何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全球经理人?

  首先,国际性公司的管理都有比较严格的系统和很好的流程。对公司所有的流程都要很快地掌握,而且要掌握公司近期和远期等各方面的目标,理解给你的这个工作,是要让你做什么,然后要非常集中精力地在这方面好好工作。一个接一个的工作你都做好了,你的职业就已经被你自己给发展了。当公司觉得你能够做得好的时候,能力在工作中表现出来了,它就会给你机会。

  其次,在现代社会当中,交流非常重要。如果你的工作做得很好,但没有人知道好在哪里的话,你这个工作还是不好。我们中国人比较大的一个失败,就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很好地交流。做了很多工作,自己感觉极好,结果发现没有人知道。

  第三,作为管理者,不管是在哪一个级别,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断地虚心学习。在一个大公司里,人才太多了。你左看右看全是精英。那么,你怎样才能在这个精英团队中生存?你一定要坦然地在这个精英团队里虚心学习每一个人的长处。

  刚才你提到一些中国经理人的不足。你认为,中国经理人要成为全球化经理人的主要障碍在哪里?   

  现在很多中国经理人还解决不了的最大问题,就是不敢冒风险,不敢为人先。什么都是最好不要去冒险,要是有风险,就让别人去做。正是这样,耽误了自己的职业发展,尤其是在跨国公司中的个人职业发展。

  中国的企业领导者可能更多的是,分配给下属的每一个工作任务,都指示得很清楚。通用汽车公司的领导在此方面只会指出一个方向。

  我们的中国同事一般都是跟着人家后面,但是不愿意去接受挑战,不愿意考虑怎么样由自己来领导。怎么样跳过这一点,怎么样从跟着走,变成领着走,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很多事情上敢为人先。

  中国经理人不敢为人先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自信,老觉得别人做得好,认为自己这样做,可能比不上外国同事的好,所以说,中国的经理人一般不缺技巧,缺的是自信。其实,自信是慢慢建立起来的。如果你扎扎实实地做工作,成功就能给你提供一些自信。自信是在不断克服困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是,要培养你的人。要让他们跟着公司的发展而发展。你不能压年轻人,这是绝对不行的。如果一个人做得比你好,你要有这种胆量让位。我之所以这几年发展得比较快,原因之一就是我不断地培养年轻人,而且让他们独立工作。通用汽车公司非常强调公司的发展和人的发展,这里面就包括了在你离开你的工作之前,要培养一个能够做这个工作的人。

  那么,你是如何培养下属的呢?

  第一,要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比方说,我在做工作的时候,首先特别提倡一个团队。第二,我特别愿意开发每个人的思维。在分派工作的时候告诉他们,不要怕犯错误。我希望看到,每个部下都能够出一个比我好的主意。这就是之所以我们组能够有很多非常好的主意,但都不是我的。第三,通用汽车虽然也提供一些培训,但它更多的是提倡在干中学,更多的是提供很多比较有压力、有挑战性的工作。你如果做得好,你就可以继续发展。你要是做不好,那就等于把机会让给了别人。所以,它是有一种竞争机制。

  作为一个全球化经理人,你认为自己尚有哪些不足?

  我有时候有点内部的好强,就是内心觉得不能输。我们中国人有时候刚好就是有这种特点,你说输吧,也不敢输,赢也赢不了。英语也是我的一个问题。这也是我在交流方面出过很多问题的事情。语言的确是中国人在跨国公司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跟别人交流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人家愿意跟一个他能听明白的人交流,这样就把你的职业发展可能性减小了。

  我的另外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对自己要求比较严,那么我对我的同事要求也比较严。这个是我应该要注意的。我也在不断想办法不要把我自己做事的方式完全压到部下身上。我觉得在管理上,这方面是我必须要注意的,也就是不要太狠,不要把人性忘掉。

  摩托罗拉如何培养接班人?

  在摩托罗拉(Motorola),员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与公司的业务发展密切挂钩,两者做到有机协调地向前推进。该公司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李重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正是推行了一套公司采取主动、员工积极参与,旨在发挥每位员工所长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机制,员工的职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公司的人才资源得到了很好利用。

  在摩托罗拉,员工的职业规划与发展,被纳入公司的业务长远规划(business long-reach plan)中考虑。也就是,公司为了指导自身的长期发展,制订了业务长远规划,其中包括业务的长远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战略等。为了支持公司战略的实施,设计了相应的组织结构,制订了相应的人员需求计划,其中决定了需要多少哪些类别的人员,需要多少年的工作经验,职位有多复杂,有多大的职责。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员工数量的年度财务预算。公司设计的组织结构如果提供了职业发展机会,公司就会首先考虑给予内部员工,而且还可以考虑从外部招聘人员加盟公司。

  该公司每年举行一次组织发展和管理评审会(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Review,ODMR),对员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进行动态管理。届时,公司的每一个事业单位就会对各自的长远业务计划和组织结构进行审查和评估,目前的组织结构是什么样子?五年之后的组织将会是什么样子?要分成多少个部门?还是多少个小的营业单位?与此同时,也要了解上一年的发展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例如,培训够不够?发展机会够不够?有没有不断的工作轮换?内部的导师制(mentorship program)执行过程中,各个导师对新员工进行帮助的成效如何?同时,还要考虑怎样才能实现今年的组织发展目标,例如有没有足够的人员去填补组织空缺。

  如果组织结构发生新的变化,那么每个员工就有潜在机会开始岗位轮换,其中的关键就是接班人问题。在摩托罗拉,每一个职位一般有三个接班人,第一个是直接接班的,第二个计划在三至五年内接班,第三个要么是少数民族,要么是女性。第三个接班人涉及到该公司目前实施的员工多样性发展计划,也就是需要形成多民族、多种族和性别平衡的人员发展结构。公司将所有的接班人,根据其工作表现和发展潜力进行排名,然后针对不同排名给予相应的培训。以上是公司主动采取的主要措施。

  对员工而言,每个员工在每个季度都可以同各自的主管,就“你在公司是否有明确的个人发展前途?”“你是否因性别和文化传统等因素受到歧视?”等问题进行沟通,或者是在公司的计算机系统上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

  同时,员工个人在每季度同主管进行绩效评估的时候,也可以谈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机会,每次绩效评估的最终结果,都会包括员工及其主管达成共识的员工个人发展计划的内容。这些信息都会汇总上报,供公司对员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进行必要的调整。此外,员工还可以通过公司的内部职业机会系统,查询各个部门的人员招聘信息,一旦发现有新的机会,如果觉得自己也符合条件,那么随时可以提出申请,而且在申请的时候,不需要经过自己主管的同意。

  哪种管理能力最能让环球经理人得心应手?

  中国的经理人正面临着如何国际化的问题,因为以后的竞争和市场将是无国界的。面对国际化竞争,中国经理人需要具备怎样的管理技能?世界经理人文摘网站特此就这个问题进行了网上调查。其中34.8%的人认为“有效处理变革的能力”最能让世界经理人得心应手;29.7%的人则认为是“跨文化的有效领导能力”; 26.4%的人认为“全球战略思考能力”最能让自己得心应手。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到,中国经理人非常关注处理变革、战略思考和跨文化的领导能力。确实,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企业面临的将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行业竞争也不可避免地更为复杂和激烈,市场的变化也将越来越剧烈。

  因此,经理人日益感到适应变化,处理变革的重要性,因为“适者生存”是市场的规则。jxch4321@sina.com认为:“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企业面临的环境更是个瞬息万变的环境。经理人的应变能力、对新事物的敏感度显得极其重要。由于互联网的关系,很多游戏规则将被彻底改变,对企业发展的正确思考源于对变革的正确思考。”的确,企业能适应变化的环境,采取果断的变革措施,可以得到更快的发展速度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市场总是不断变化的,谁能在市场的全球化进程中,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和信息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谁就将处于不败之地。持“全球观”的az_az0443@sina.com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企业面临的是全球市场,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经理人能够拥有全球战略思考能力来代替昔日的地方局域市场下的思考方法!全球化的现今,企业的优势都是相对而言的。只有拥有了全球战略思考能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扬长避短!”

  跨文化的管理将是企业国际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经理人国际化不可缺少的重要技能。billh@cm.com.cn的见解是:“只有‘跨文化的领导能力’才能在世界经济和公司并购的浪潮中屹立不倒,同时这也是无论在‘新经济’还是‘旧经济’时代都同样能让世界经理人得心应手的能力。”

  管理能力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处理变革,全球战略思考和跨文化的领导能力都是不可忽视的管理技能。经理人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自己的个性来确定重点提高的方面,在企业及经理人国际化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