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史上最强!PC时代的20位英雄(中)

2006-08-05 11:43 323 查看
PC之父

  创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微电脑的殊荣,现在一般都归到爱德华·罗伯茨(Edward Roberts)身上。



爱德华·罗伯茨

  罗伯茨是位电脑爱好者,1974年,罗伯茨决定利用8080微处理器装配一种供黑客试验的计算机,《大众电子》杂志为寻找独家新闻,主动上门观看了罗伯茨的设计方案,之后决定让他制成一台原型机,由杂志社在封面予以报道。

  1975年1月,《大众电子》封面刊出一台很小的计算机照片,大字标题写着:“世界上第一组堪与商业机相媲美的以成套形式提供的小型计算机——牛郎星8800”。根据杂志的介绍,“牛郎星”勉勉强强算是一台电脑,在金属制成的小盒内,罗伯茨装进两块集成电路,一块即8080微处理芯片,另一块是存储器芯片。既没有可输入数据的键盘,也没有显示计算结果的“面孔”。插上电源后,使用者需要用手按下面板上的8个开关,把二进制数“0”或“1”输进机器。计算完成后,面板上的几排小灯泡忽明忽灭,就像军舰上用灯光发信号那样表示输出的结果。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装置,却引发了大地震。罗伯茨的“牛郎星”电脑问世后,美国出现了一个电脑业余爱好者购买散件、在家庭车库内组装微电脑的热潮。 尽管“牛郎星”十分原始,但它把计算机发展到大型机时代料想不到的辉煌阶段。

  商用软件之父

  个人电脑的真正飓风是由AppleⅡ刮起的,而AppleⅡ成功的重要推进器就是VisiCalc电子表格软件。因为售价3000美元的AppleⅡ对家庭并没有多少吸引力,但配备了电子表格的AppleⅡ,就足以让人们把VisiCalc作为惟一的理由而购买它。从某种意义上说,AppleⅡ就是一台VisiCalc机器。



布莱克林

  VisiCalc的发明人就是丹·布莱克林(Dan Bricklin)。1973年毕业后,布莱克林进入DEC,与他人合作编制了DEC的第一个字处理软件WPS-8。26岁时,布莱克林进入哈佛商学院寻求新的职业生涯,他在哈佛的分时计算机系统上用BASIC编写软件,进行财务计算。当时他常遇到的问题是,对不同的题目必须重新编写程序,于是他便开始思考能否用一种通用的计算模式来解决该问题。布莱克林用一个周末的时间粗粗地做出了一个演示版本。虽然这个演示版本是用BASIC写成的,速度很慢,而且行列只能添满一屏,但它已经具备电子表格的许多基本功能,此时已是1978年初。由于AppleⅡ等个人电脑产品的问世,布莱克林和麻省理工的老朋友富兰克斯顿一起合作,成立了软件艺术公司(SA),决定为AppleⅡ开发VisiCalc,发行商是丹·弗莱斯特拉的公司叫Personal软件公司(PS),可以说这是最早的微机应用软件公司。

  电子表格VisiCalc的出现将PC从业余爱好者手中的玩具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商业工具,独立地改变了PC业的发展方向。布莱克林创造的不仅仅是一个产品、一家公司,而是整个软件产业。VisiCalc引发了真正的PC革命,它极大地激励了软件开发者,并从此宣告了PC商用化的到来。

  IBM PC之父

  如果说个人电脑之火是由苹果引燃的,那么IBM的介入,才真正将这场大火燃遍全球,热度持续近20年而不减。而缔造IBM PC的,就是颇富个人魅力的唐·埃斯特利奇。



埃斯特利奇

  1980年中,IBM召集高层咨询会议,要对如火如荼的个人电脑浪潮作出应对。这时实验室主任洛伊站起来,提议打破常规,秘密组织一个精干小组,在一年内搞出PC来。 洛伊仅挑选了12名最优秀的工程师来演绎一段类似苹果公司经历过的传奇故事,担当这个名为“西洋棋”项目的负责人就是埃斯特利奇。以往,埃斯特利奇在工作上被认为“极不合作”,不听别人使唤,只凭自己的意思行事。而这种不合群的态度,正适合IBM PC计划,洛伊将它交给埃斯特利奇,事实证明这个选择十分英明。

  1981年8月12日,IBM PC如人们预想的那样跨进了PC业,没有人惊奇和兴奋,因为要等一段时间,人们才真正明白PC时代的开始。在第一台PC发布前几个月,埃斯特利奇还着手下一代产品——PC XT的开发。XT的推出,再次把IBM推到PC科技的最前端,XT疯狂畅销,使IBM一举占有企业PC市场的75%。同时埃斯特利奇还启动另一计划,以PC攻打家庭市场,但推出时间太晚,错过了圣诞销售旺季,后来这个产品无疾而终。1982年,埃斯特利奇开始着手下一个大计划,即生产真正强劲的AT机。AT机象征着IBM是惟一能使用80286处理器的厂商。1984年 8月,AT机推出好几个月后,竞争对手才推出AT级产品。1984年, IBM PC的收入已达到40亿美元,这意味着光是PC一个部门就可以在美国工业公司中排名第74位,并可名列美国第三大计算机公司,仅次于IBM自己和DEC。埃斯特利奇还安排了一个争议性的计划,让经销商销售个人电脑,这是IBM产品第一次由非IBM业务代表的人销售, 从而开拓了电脑分销的先河。

  1985年8月2日埃斯特利奇终于带着太太,去渡公司承诺已久的假期。两人乘坐的191航班试图在暴风雨中降落到达拉斯机场时,飞机失控,埃斯特利奇和太太玛丽不幸丧生。虽然他的生命结束于不幸的飞行事故,但打开昨日的篇章,历史永远会承认一个真正有贡献的人。

  PC软件先锋

  加里·基尔达尔被称为PC软件的开拓者,因为正是他打开了微处理器和微电脑之间的通道,在PC革命英特尔公司锋利的弹片中,有着基尔达尔历史性的贡献。



加里·基尔达尔

  加里·基尔达尔敏锐地发现,4004微处理器可以用来编制程序,基尔达尔突然想到:“能不能在这里编制电脑的程序呢?”,这想法诞生了微程序(Microprogram)设计。基尔达尔在DEC公司的PDP-10小型机上为英特尔4004微处理器创建新的“微语言”后,英特尔马上聘请基尔达尔做技术顾问。在基尔达尔的主持下,创建了在个人电脑史上革命性的微处理程序设计语言PL/M(Programing language for Microprocessor)。这一新的语言随着Intel 8008、8080微处理器的进展,对个人电脑的革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没有基尔达尔这一贡献,英特尔的微处理器肯定还会在计算器里“沉沦”许久,PL/M语言与Intel、Zilog、Motorola微处理器的结合,在70年代末,终于使微机的性能能同60年代的大型机和小型机相媲美。

  另外,基尔达尔还是第一个光盘(CD-ROM)驱动程序的编写者,也是图形用户界面的先驱,当时还没有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的说法,基尔达尔把它叫做“图形环境管理员(Graphic Enviroment Manager)”。

  电脑奇才

  恩格尔巴特(Doug Engelbart)是电脑界的一位奇才,被称为“人机交互”领域里的大师。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他在人机交互方面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共发表论文30余篇,拥有20余项发明专利。世界上第一个电子邮件系统(E-Mail)、文字处理系统、在线呼叫集成系统和超文本链接都出自他之手。另外,他还发明了电脑显示器上的多重视窗、共享屏幕的电视会议、新的电脑交互输入设备等等。在恩格尔巴特的众多发明中,人们最熟悉的就是电脑上用的鼠标。1963年,美国国家专利局批准恩格尔巴特几年前提交的一份申请,确认一种叫“搜寻点击”的输入装置是一项独创的技术。在英语中,mouse有老鼠的意思,因此“搜寻点击”装置又被称为鼠标。1968年,恩格尔巴特应邀参加在旧金山举行的一次电脑会议,在会上,他拿出了许多令人吃惊的绝活:视窗(Windows)、超媒体(Supermedia)、群件(Groupware),还有鼠标,这也是鼠标第一次作为“搜寻工具”公开亮相。

               


                道格·恩格尔巴特

  MS-DOS之父

  谁都知道MS-DOS是美国微软公司的产品,而且正是MS-DOS使微软公司实现了从一个不知名的软件开发公司到全球软件巨头的第一次飞跃。MS-DOS曾是微软公司的拳头产品,长期统治着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市场。虽然现在的微软“视窗”已经成为新一代PC操作系统霸主,但MS-DOS对业界的功劳仍不可磨灭。不过MS-DOS的真正主人蒂姆·帕特森的名字可能并不为每个人所知道。

               


                 蒂姆·帕特森

  帕特森在西雅图电脑制造公司任副总裁时,自己动手花了半年时间成功地推出了自己的操作系统,命名为SCP-DOS,本意为“快而粗糙的磁盘操作系统”,这个SCP-DOS便是现在DOS的前身。SCP-DOS推出之后,应用效果不错,但也曾被数据研究公司指责剽窃了他们当时颇受欢迎的CP/M操作系统。这两个操作系统确实有相似之处,不过 SCP-DOS在储存数据、组织文件等方面与CP/M有极大的不同。那么后来SCP-DOS如何成为MS-DOS呢?这还得从IBM的“西洋棋方案”说起。

  1980年,IBM公司决心开发自己的个人电脑,便制定了“西洋棋方案”。他们需要找一家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一套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当时的微软为了不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向IBM称自己有软件操作系统,实际上,虽然当时微软公司在软件行业已有一席之地,但依靠的却是其程序语言,并无现成的操作系统。为了与IBM公司合作,微软不得不去找帕特森。

  微软从帕特森那里,仅以2.5万美元的转让价格便获得了SCP-DOS的使用权。SCP-DOS虽比较粗糙,但已经具有了雏形,只要在其基础上进行加工,搞出合乎要求的产品并不太难。事实上,SCP-DOS对微软的重大意于义在于,它使IBM公司放弃了CP/M,转而与微软合作,从而成就了微软的未来。

  1981年4月,帕特森离开了西雅图电脑制造公司,投到微软公司门下,这时才知道自己的操作系统被微软拿来作为IBM公司合作的产品之一。他当时非常恼火和后悔,不过也无可奈何,自己的成果虽然潜力无限,但在西雅图电脑制造公司却无法得到推广,相反由微软公司去发展完善,总比埋没了要好。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