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转载]如果我的母亲也是一位清洁工

2006-06-16 15:46 288 查看
注:这是我在《华为人》第176期(2006-06) 看到的一篇文章,很是感动。即将进到哪里工作,看到那里的前辈的感人之事,不禁想起自己的母亲,我爱我的父母,爱我的家人,为了家人和我爱的女孩,我会在那里打拼出一片自己的天地。虽然不知到作者是谁,但我还是要谢谢你!

开始注意到她,缘于每天来给我们倒垃圾时她都一脸笑容,即使在外面天空阴霾自己心情受影响时,看到她微笑的脸也总会精神为之一振。

  工作的间隙偶尔会同她攀谈,从她布满皱纹的脸我猜她年纪肯定和母亲差不多了,不过始终没有问过。况且,她似乎整天都很快乐,和周围每一位同事打交道时都是笑呵呵的,虽然总是那么简单的几句“早啊”,“辛苦吧,整天对着机器”,“休息一下吧,别太累了”,我有时便产生错觉,疑是在家时母亲的叮嘱。

  对母亲,印象里总是不住地在和我说着什么,从上初中的那一年,在我即将离开家前往县城的中学寄宿时的“一个人在外面,我和你爸也没法看着你,要学会照顾自己”,到考上大学远赴千里之外的他乡求学时,“现在已经是大人了啊,要好好学习,注意身体,家里的事不用操心,有我和你爸呢”,一直到现在工作了, 每次不长的几分钟电话,也还是“吃饭了吗?天冷了,要穿衣服,别感冒了。好好工作,家里不用担心,我们都好”。久而久之,我的回答也程式化了,除了问候母亲和父亲身体好不好,家里天气如何,告诉母亲我很好,工作不错之外,电话里几乎不会谈点别的。

  记忆里,每次回家和父亲谈得很投机时,母亲总是在旁边静静地听着,待我说到高兴处,眼神里便放出同样的激动,还有,那无法掩饰的一缕落寞……我的确是不大和母亲说话的,一来因为在家待的时间很短;二来觉得,母亲的话似乎总是那么几句,久而久之,和母亲的交流越来越少,而我,也分明觉察出母亲的难过。上大学时写过几封信回家,称呼一般只写“尊敬的爸爸”,没想到母亲竟然为这个觉得委屈,这是父亲在我和妹妹回家过年,一家人围着火炉吃团圆饭时不经意透露出来的。

  “又加班呀”,她的声音依旧是那样的和蔼!周末加班以为诺大的办公室里只有自己,没想到她也在,原来周末她们也要上班,以维护我们平时干净整洁的上班环境,于是我便和她聊起来。

  她的境况的确和母亲相似,也有两个孩子,都上着高中,老家是江西的。来深圳四五年了,丈夫在龙华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做小工,夫妇俩平日里省吃俭用,只愿家里的孩子能好好读书,有出息,考上大学。她说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儿子,因为女儿年纪更大,从小就会照顾自己。在问到平时和孩子们怎么联系时,我可以看出她脸上洋溢着的幸福。“打电话也不方便,就写信啊!通常儿子和女儿的信是放在一个信封里一起寄过来!”虽然识字少,没法给儿女们回信,却总是盼望收到他们的来信,如果孩子们来信说考试考得好,就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我们聊的很投机,我告诉她我也来自农村后,她更愿意与我倾谈了。而我,也不再顾忌,只要是我想知道的,我就问她。“您现在工资一个月是多少呢?”“780!”我听不出丝毫的不满。“比以前好多了”, 她告诉我之前她在关内一家清洁公司做,工资只有550,而且上班的环境不好。“看着你们这些年轻人我就想我的儿子和女儿,以后他们考上大学就也可以和你们这样好了!”我猜这样的话她是不会轻易和别人说的。而她依旧是那样的微笑,笑的那样幸福……

  我的眼睛望向窗外,远处的山有些模糊,似乎有母亲的影子……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很想母亲,远方的母亲,现在还好吗?

  虽然母亲从来不曾和我说过家里的经济状况,但一个农村家庭要供养两个大学生,不难想象那是怎样的一种压力!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也是早出晚归的,一家人的日常生计就落在母亲身上,母亲不时还要到父亲的工地上打短工……

  98年母亲遭遇过一场车祸,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后便回家了,此后身体状况便每况愈下,近来她一直说自己头发脱的厉害,我却没有留意。待到去年回家过年,看到母亲额头上日渐增多的皱纹和鬓角泛起的白发,我才明白,母亲真的开始变老了……

  我的心里涌出一种伤悲,“吾在人前风光,尔在人后凋零”。曾经都是青春少女的母亲们,难道只有化做春泥更护花吗?难道母亲们就不能过上更为安乐稳当的日子吗?远处母亲的影子越发清晰,我的视野却更加模糊……

  “想什么呢?”她的声音把我拉回现实。“不知道今天我家小孩放不放假,希望家里不像这里这么冷。”“应该不会吧”,我安慰她。“其实人这辈子,就希望儿女们以后有个好工作,开开心心的,这就是我的愿望。”她真诚地望着我,仿佛在许一个愿。这眼神是多么的熟悉呀,那是无数次从家里出发时母亲叮嘱的眼神,那是无数次回家时母亲迎接的眼神……

  愿天下所有的母亲一生平安!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