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健康知识普及之~乙型肝炎~

2006-05-11 15:09 162 查看
恩哼!~~~

医学上病毒性肝炎按临床分为急性肝炎(无黄疸型和黄疸型)、慢性肝炎(慢性迁延性和慢性活动性)、重型肝炎(急性重型、亚急性重型和慢性重型)、淤胆型肝炎。按病原学分为甲、乙、丙、丁、戊等5型,新有7型之说,其中乙肝是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肝炎。我们今天就来详细谈谈它,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HBV本身对肝脏无明显损伤,主要通过人体的免疫应答造成肝细胞损伤,HBV感染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如果机体免疫反应正常,可以清除感染的病毒而痊愈;免疫反应不足以清除病毒,病毒可持续存在,成为慢性乙肝。肝炎遍及全球,欧洲的富人们也一样,临床表现很迷糊一般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泻及腹胀,部分病例有发热、黄疸,约有50%的患者起病隐匿,在检查中才被发现。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广泛存在于血液、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精液等处,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密切接触等传播,所以乙肝发病具有家族传播性。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如果身体抵抗力强,免疫功能正常,而且治疗及时,那么乙肝病毒会很快被清除,乙肝在急性期就能治愈。但一旦乙肝病毒没能及时清除,乙肝会转为慢性,病毒会长期携带,检查表现为乙肝抗原阳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活动,复制繁殖,则可以出现临床症状,常见症状有:感觉肝区不适、隐隐作痛、全身倦怠、乏力,食欲减退、感到恶心、厌油、腹泻。病人有时会有低热,严重的病人可能出现黄疸,这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延误治疗,少数病人会发展成为重症肝炎,表现为肝功能损害急剧加重,直到衰竭,同时伴有肾功能衰竭等多脏器功能损害,病人会出现持续加重的黄疸,少尿、无尿、腹水、意识模糊、谵妄、昏迷。慢性乙肝患病日久,会沿着“乙肝-肝硬化-肝癌”的方向演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乙肝三部曲”,所以患乙肝后应采取治疗措施,并定期检查身体。

但并不是每个感染病毒的人都会成为乙肝患者,这与患者感染的病毒数量、毒力和感染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免疫反应状态,也在乙肝病情和病程的转归上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可能出现下面结果:不发病且产生保护性乙肝表面抗体、长期慢性无症状带毒者、轻度慢性肝炎、重型肝炎。黄疸是指由于循环血中胆红素过多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其他组织黄染,如果是轻微黄疸,最好在自然光下检查眼膜.当血清胆红素水平达到2~2.5mg/dl(34~43μmol/L)时,通常就能看出黄疸,就是眼膜黄黄的.肝癌患者并发黄疸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在肝肿大。肝区痛。食欲减退。消瘦、脾肿大、腹水等肝癌常见症状基础上出现皮肤、巩膜。小便呈黯黄色或黄绿色,大便颜色变浅灰或呈白陶土色,皮肤瘙痒、胆绞痛,或伴有寒战。高热等。

乙肝常规检测指标:
(一)乙肝五项指标俗称“两对半”,“两对半”乙肝五项指标是诊断乙肝感染的基本依据,依次为
(1)HBsAg(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表示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不提示病毒复制及传染性
(2)抗-HBs(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表示有保护性抗体,对乙肝有免疫力,注射乙肝疫苗及自然感染痊愈后都可产生抗HBs
(3)HBeAg(乙肝e抗原)、HBeAg(+)阳性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表示有传染性
(4)抗―HBe(乙肝e抗体)、抗HBe(+)阳性,一般情况下提示乙肝病毒低复制或不复制,少数情况下结合DNA检测明确是否存在病毒变异;
(5)抗―HBc(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提示感染过乙肝;抗HBc-IgM(+)阳性提示病毒复制。
第(1)(3)(5)项阳性(即HBsAg、HBeAg和抗-HBc)称为大三阳
第(1)(4)(5)项阳性(HBsAg、抗-HBe、抗―HBc)称为小三阳。
“大三阳”的意义如何呢?从这三项阳性指标来进行分析。首先是HBsAg阳性。一般提示体内有乙肝病毒存在,现在正被感染;HBeAg阳性是乙肝病毒的复制指标,提示乙肝病毒正在体内活跃复制,病毒含量较多,传染性相对较强。抗抗―HBc的阳性意义不大,只提示曾被乙肝病毒感染过,现在体内也许有病毒,也许没有。所以综合起来讲,“大三阳”的含意是有肯定的乙肝病毒现症感染,病毒正在活跃复制,病毒数量较多,传染性相对较强。应当指出的是,“大三阳”只能说明体内病毒的情况,而不能说明肝功能的情况,不能说明肝损害的严重程度。有人误以为“大三阳”就是肝损害很重的意思,这是错误的。肝损害的严重程度只能通过化验肝功能,作B超等检查来确定,而与病毒指标的某一项或几项阳性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HBV病毒DNA阳性提示病毒复制、有传染性。目前DNA一定要到大型、正规医院检测以避免误差。
(三)肝功能:转氨酶尤其是ALT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标志;血清总蛋白分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下降提示肝细胞损害,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常出现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增加,A/G比例倒置。谷酸丙氨酸转氨酶简称谷丙转氨酶(CPT)增高再伴随其它一些症状可以判断病毒性肝炎感染。但升高幅度与肝脏损伤程度不成正比,绝不能以CTP数值的高低来判断病情的轻得。
(四)B超:肝脏影像学检查,对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腹水、肝癌都有一定的提示和诊断作用。

正确认识乙肝治疗效果的专业判定标准:
许多患者认为只有“大小三阳全部转阴”才是乙肝治疗的唯一目的。其实,这种观点是非常不正确的,也不符合目前乙肝治疗的实际情况。比较客观科学的疗效判定标准可分为以下几种:挺专业的,
(1) 临床治愈血清学生化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等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不论其病毒学标志如何,均可视为临床治愈。
(2)降低传染性在临床治愈的基础上,经治疗e抗原和血清HBV DNA (乙肝病毒基因)阴转或病毒复制呈明显下降,此类患者血中无完整的病毒颗粒,故传染性极低。肝脏损伤相对较轻,对于招工、升学及妊娠应无明显影响,可进行正常的社会活动,但应坚持复查,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下述情况之二,则应积极治疗:血清HBV DNA转为阳性;肝功能异常,有明显临床症状;e抗原阳转有明显肝脏纤维化倾向或早期肝硬化迹象。
(3)病毒清除表现为血清中表面抗原阴转,血中及肝脏组织的HBVDNA检查均为阴性。且追踪观察一年以上无复发;但乙肝病毒的彻底清除仍是尚待解决的问题,国前尚不能以此作为乙肝治愈的唯一标准。
(4)抗体的转阴。抗体的出现反映机体对病毒的反应性,一般而言,抗体的产生与治疗有关,而杭体的消失与治疗无关,随着抗原的消失,其相关的抗体会自然阴转。抗体阴转的速度因人而异,也与抗体种类有关。如e抗体自然阴转时间较短,而核心抗体在体内维持时间可长达十数年。涸此,只要血清学检测表面抗原、户抗原为阴性,血清HBV DNA阴性,不论其一种抗体或几种抗体阳性,一般无治疗指征,可定期观察。当然,若表面抗体阴性,可接种乙肝疫茵,但接种剂量及程序与正常人有别,最好同时使用佐剂。

乙肝主要传播途径有三: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传播。乙肝不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吃饭等一般不会传播乙肝,完全没必要谈肝色变。避免乙肝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注射乙肝疫苗,与乙肝患者接触应注意避免皮肤、粘膜的破损。特别提醒: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消毒不彻底,也可能引起乙肝的传播。
我国政府自2002年12月起,已经把乙型肝炎疫苗纳入新生儿计划免疫,每年用上亿人民币为新生儿免费提供乙型肝炎疫苗。目标是经过两代人的努力(约50年),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由1992年的10%下降至1%以下。
绝大多数乙肝患者在肝功能稳定、病毒不复制的情况下可以结婚、生育,对方应该注射乙肝疫苗并产生保护性抗体,女性乙肝患者尤其要注意预防母婴传播。对于症状严重、肝功能明显异常的慢性患者,暂不宜结婚,应积极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结婚生育。
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的主要传播方式。女性孕前检查HBV-DNA,最好在DNA阴性时考虑怀孕。HBV-DNA阳性母亲的孩子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越早越好,并程序注射乙肝疫苗,成功率约95%左右,应及时检查是否产生抗体;DNA阴性母亲的孩子可以只注射乙肝疫苗,保险起见也可以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目前对母亲是否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尚有争议,不作常规推荐。父亲为大三阳或小三阳但DNA阳性者,孩子出生时也建议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避免出生后密切接触传播。

目前慢性乙肝的治疗尚是世界性难题,没有特效药可以根治,所以市场上一切宣传北京南京东京**教授神医之类的“治愈乙肝”、“大小三阳转阴”的药品、疗法都是彻头彻尾的骗子,要注意鉴别,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你的上当会助长欺骗的社会风气。特别是对目前中国各地广播电台泛滥的所谓肝病专家咨询等节目表示最愤怒的鄙视,乙肝的治疗是需要综合性的,首先要保持科学和自强的态度,多休息,在正宗的专家指导下选择服用抗病毒药、调整免疫药、活血化瘀药、抗纤维化和促进肝细胞再生的药物,保持生活规律,合理安排饮食,要清淡,戒酒、避免辛辣刺激食品,少食油腻之物,一些如“不能吃鸡肉、羊肉、海鲜”的说法无科学依据不准确,像我们这种重烟酒的公司,要警钟啊!
2003年1月15日,国家工商总局、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关于规范医疗广告活动,加强医疗广告监管的通知》,包括乙肝在内的11种疾病的医疗广告暂不准发布,所以凡是涉及到乙肝的广告均属违法!
目前被国内外专家公认的疗效确切的抗乙肝病毒药只有α干扰素和拉米夫定,国内近年又推出了苦参素。其他几种抗乙肝病毒药如单磷酸阿糖腺苷、膦甲酸钠等,虽有一定的抗乙肝病毒作用,但因副作用多等原因,临床应用不多,有的在国外已被淘汰。评价抗乙肝病毒药的标准首先是有效(抑制和杀灭乙肝病毒),其次是副作用小,病人可以长期应用。然而,符合上述条件的药物还不多,所以,从医生到病人都要珍惜现有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慢性乙肝是个非常复杂的疾病,即使应用了抗乙肝病毒药,治疗也可能失败,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条。
不管干扰素还是拉米夫定,都有严格的适应症,不是所有的感染乙肝病毒的人都能应用。这两种药共同的适应症是慢性乙肝病人,转氨酶升高达正常值上限的2~10倍,肝脏炎症反应明显者。这时病人正处于“免疫清除期”,即体内的免疫功能启动,对乙肝病毒发起围剿和清除,此时应用抗病毒药助一臂之力,效果显著。在“免疫耐受期”,转氨酶正常或少许超过正常值,肝脏炎症轻或无,例如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免疫功能对乙肝病毒“熟视无睹”,这时应用任何抗病毒药也是枉然,对此,干扰素、拉米夫定的效果极为有限。如果适应症选择准确,疗效会明显提高,选择不当,滥“干扰”、“滥抗毒”,不但不能收到满意疗效,还会挫伤病人的治疗信心,或对抗病毒治疗产生抵触情绪,并制造“抗病毒无效论”,影响乙肝病人正常用药。慢性乙肝并非用上干扰素或拉米夫定就万事大吉了,更不是用药后一定会康复。其实,抗乙肝病毒药都有其局限性,目前所有抗病毒药都对乙肝病毒复制的原始模板(cccDNA)无效,一旦停药,乙肝病毒就很快以cccDNA为模板继续复制,结果大量新生乙肝病毒又猖獗起来,造成肝病复发。医学家们指出,如坚持长期用药,最大限度地压制体内病毒的复制,再加上自身的免疫功能参与,方可最终将病毒清除,患者才有可能康复。慢性乙肝病人的用药,必需消除速战速决、一蹴而就的观念,要有长期用药的准备。“速效论”是假话,不能相信。抗乙肝病毒药的另一个局限性为病人对其“应答率”不是100%(应答指病人用药后HBeAg转阴,抗-HBe转阳,HBVDNA转阴,转氨酶正常),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应答率”在40%左右,而远期应答率仅为30%左右。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时,用药1年,HBeAg转阴率不到20%,发生抗-HBe转阳者仅15%左右,尽管HBVDNA转阴率高达96%~100%,但HBeAg不转阴或抗-HBe不转阳,就易于复发。因此,我们既要看到抗病毒药的有效性,也要了解其局限性,正确认识这些药物,不能因其“局限性”而弃之不用,也不能因其“有效”而盲目乐观。“是药三分毒”,抗乙肝病毒药也有毒副作用,这又往往因人而异。应用干扰素除可引起流感样症候群之外,还可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也有脱发、抑郁等情况发生,有时因为毒副作用使治疗受挫。拉米夫定有时可引起胃肠道反应。慢性乙肝是个复杂多变的疾病,在抗病毒药物作用下和人体免疫压力下,病毒常常发生变异,这可导致治疗失败。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也经常波动,出现反复,这不一定归咎于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另外,慢性乙肝病人的免疫功能失调,在治疗中可发生“混合感染”,如乙肝+丙肝,乙肝+丁肝,乙肝+甲肝等,或乙肝合并脂肪肝,有时又因滥用药、饮酒等,使病情复杂,治疗更困难,这都不是抗病毒药的过错。分析和找到失败原因再采取措施,仍然会取得疗效。在应用抗乙肝病毒药过程中,要细致观察,多方分析,抗乙肝病毒药不是“万能灵药”,其他药物如抗肝纤维化、调节免疫功能方面的辅助用药也是非常必要的。治疗乙肝失败,不能否定抗病毒药物,大家也不可苛求抗病毒药。乙肝治疗学发展至今,最大的进步是确立了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战略,如果不去抗病毒,就要走回头路,千百万乙肝病人将无所适从。当然,对抗病毒药的不足,科学家早已察觉,现在正深入研究和开发更有效的抗病毒药,应当说前景是乐观的。

补充:

1.脂肪肝
脂肪肝又称肝内脂肪变性,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呵呵~切记,它不是肝炎。健康人摄入成分合理的膳食时,肝脏的脂肪含量约占肝脏重量的5%,如果肝内脂肪含量超过湿重的5%,或显微镜下肝组织病理切片每单位面积见1/3以上肝细胞内有脂滴时,称为脂肪肝。B超可检出肝脂肪含量达30%以上的脂肪肝。脂肪肝分为肥胖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这是脂肪肝的三大常见病因。此外,还有营养失调性脂肪肝、药物性脂肪肝、妊娠急性脂肪肝等。脂肪肝有什么症状呢?轻度脂肪肝可以没有任何不适。中度或重度脂肪肝可有食欲不振、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肝区隐痛、左肩及背部酸痛发胀等症状。医生检查可发现肝肿大,少数有轻度黄疸及蜘蛛痣。实验室检查可有肝功能异常,甘油三酯、胆固醇增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能有效控制脂肪肝的进一步发展,使肝内沉积的脂肪消退。
脂肪肝说白了就是脂肪堆积在肝脏上,形成了脂肪肝.脂肪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甘油三脂,是非常不好的脂肪酸,我们不喜欢它.它主要来源于我们吃的肉啊,油啊那些高脂肪的东西.这些东西进入我们的 体内有三个去处:血管,内脏和皮下.在皮下堆积就形成了肥胖;在内脏堆积就形成了我们说的脂肪某,象脂肪肝了,油包心了类似的;在血管堆积就形成了什么心梗了,脑梗了.所以胖人不一定就是脂肪肝. 想彻底摆脱脂肪肝就要从饮食着手,首先少吃那些大鱼大肉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2.乙肝疫苗接种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简便.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是我们人类和宠物界最终控制乙肝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们常用的乙肝疫苗有乙肝重组脱氧核糖核酸酵母疫苗和重组牛痘病毒疫苗,名牌的有葛兰素史克的“安在时”乙肝疫苗,20微克的,50~60元一支,据说可保15年,美国货,一般我们都是国产的5微克每支,我们接种时那些寮步医生不让看,据说可以保5年,10~20元一支。公司接种价10元1针,呵呵参考2006.5.11公司医务室基准价。
接种方案现在一致公认0-1-6(月)3针方案最佳。就是第一针后一个月打第二针,第三针到第六个月的同一天打。
对于已经有乙肝严格说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都无预防效果,接种乙肝疫苗无害也无益,当喝水,所以接种前检查是必须的。但是接种后应该检查是否产生了抗体,至少第3次接种后1个月检查一次。注射乙肝疫苗后并不是马上起作用,接种第1针后1个月,大约30%的人出现抗体,接种第3针后1个月,抗体滴度达到最高峰。因此,在完成全程注射前,要尽量防止乙肝病毒感染。关于乙肝疫苗的复种(或加强注射)目前尚无统一规定。据国家医学权威机构调查,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随时间逐渐下降。一般接种疫苗,注射3针后1个月97%的人都可测到表面抗体;第2年仍保持在这一水平;第3年降到74%左右,抗体滴度也下降。51%接种者体内仍含有对乙肝病毒的抗体,接种疫苗人群仍然对乙肝病毒有抵抗力。是否需要再次接种疫苗,主要是要在测定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滴度)的滴度后,决定何时再打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小于或者等于10000mIU/mL,应在1~2年内接种。抗体滴度大于10000mIU/mL可在4~6年内复种。我国的多数学者建议免疫后3年内加强1次为好。乙肝疫苗注射于s手臂三角肌,或大腿外侧,不注射于臀部。
对于意外接触乙肝病毒者和在完成全程注射前不幸被感染者打乙肝疫苗,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4小时内),然后接种乙肝疫苗(打完乙肝免疫球蛋白后1周)。乙肝免疫球蛋白是从健康献血员中筛选出来的人血丙种球蛋白,其血浆含有滴度较高的乙肝表面抗体,经过浓缩工艺,最后制成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应该作主动免疫,注射乙肝疫苗,效果好,维持时间长。打球蛋白是被动免疫,只起两星期作用,价格昂贵,一般用于治疗和应急预防。

3.传染病患者的劳动权和受教育权
为了保障社会健康人群的安全利益。目前国家各地政府和企业都对乙肝患者及病毒携带者在劳动权和受教育权上进行必要的限制
全国31个省的《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均将携带乙肝病毒判为不合格,广东、四川、江西小三阳合格、大三阳仍为不合格。其它大部分的企事业单位对所属员工都有严格的肝功能健康检查界定。我们公司也一样,嗨!矛盾啊,大家多理解!得病已经很惨了,还要雪上加霜!

参考:新编全科医师手册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人体使用手册
三九健康网
百度知道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