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10年以后 浙江省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将面临压力

2005-07-01 12:20 309 查看
[align=center]来源:钱江晚报 发布日期:2005-06-27[/align]

[align=center][/align]


[align=center][/align]

[align=center]
[/align]
  新华网浙江频道6月27日电 “浙江省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环境是令人羡慕的,200多亿元的基金结余,支付能力超过18个月。”昨天省政府举办的浙江省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国际论坛上,澳大利亚世界养老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约翰·皮戈特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
  “双低”模式很有创意
  “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在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时,要既兼顾职工利益,同时又兼顾民营经济的竞争力,因此对非公有制企业推出“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简称“双低”政策),对全国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国家发改委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表示,现在浙江的人均养老金达858元,在全国居第三位。
  前天,由省政府与澳大利亚世界养老保险研究中心共同合作研究的省政府重点课题《浙江省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正式通过鉴定。课题组副组长约翰·皮戈特对浙江的养老保险现状非常了解。他说,浙江从2001年推出的“双低”政策很有创意,因为它,浙江的养老保险基金在今后二十年内可支付退休人员的支出,不仅为各类人群提供了保障,也为今后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空间和时间。
  15至20年现金流将出现赤字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经过近20年的探索,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已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变。但浙江的养老保险基金储备只能维持一段时间,不光是浙江如此,全中国都如此。”约翰·皮戈特教授表示。
  2003年12月,我省与澳大利亚成立了中澳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一年来,中澳专家采用国际上最新的养老保险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个人模型精算等,并综合了浙江省经济、人口现状结合现有养老保险政策框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现有的政策框架下,全省养老保险基金当年收支在2015年左右出现赤字。
  “造成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陈诗达介绍,中澳专家的研究发现,退休年龄过低、替代率过高、个人账户“空账”严重和养老保险基金没有实现有效增值等,都是引起这一危机的原因。
  适当延长职工退休年龄
  “很多西方国家在没有形成危机前,都没有对养老保险的基金支付问题引起重视,但在浙江,政府很及时地意识到了,并积极研究对策。”约翰·皮戈特说。
  中澳专家经研究后建议,要缓解基金支付压力,可通过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合理确定缴费年限、尽快制定全覆盖计划等来解决。由于适当延长工作时间可能与就业造成冲突,因此,可就推出何种形式和何时推出进行重点探讨。有专家建议可规划从2010年开始,在2010年至2020年这十年间,每两年退休年龄延长一岁。另外,现在,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回报率都很低,基本只有2%左右,如扣掉物价上涨等因素,实际上是负增长(如达到6%,就可基本缓解基金支付压力。)据约翰·皮戈特教授介绍,澳大利亚已在20年的时间里,保持养老保险基金回报率平均达到6%,而在加拿大,其基金50%可由省一级政府支配投资。因此,如何提高基金回报率和推行企业年金制度、尽快实现全覆盖计划等,在浙江都显得格外迫切。作者:辛忠权 项薇 林燕
责任编辑:黄耀芬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