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一个留学北爱尔兰的学生的生活体会

2005-06-03 23:33 316 查看
1.英国的交通很有特色。中国的街道横平竖直规划得很整齐,而这里得街道歪七扭八的没有什么规律,很凌乱,甚至可以说比蜘蛛网还乱,估计Spiderman到了这里也会迷路。而且这里的车道很窄,没有中国大街道的那种气派,但是这里的司机们都很守交通规矩,礼让三先,所以基本上看不到交通堵塞,只有排队等待的情景,与国内较为明显的差别是,他们几乎不按喇叭,即使是有很紧急的事情要办。遇到自行车和行人,司机总是很自觉的减速停车让他们先过。这不禁让我回忆起在国内陪Joy上街,每逢看到某些司机见缝插针的从人缝中疾驰而过时,她总会发出一声感叹:“Crazy!”,然后我们开始怀疑他们是否是F1的下岗车手。

2.动物在这里有很好的待遇。狗,自然是不必说,是英国的第一宠物,随处可见,而且大多都被养得肥膘体壮的,以至于我们这群喜欢美食的中国人,往往会遐想其肉感如何。无论在郊区或是市区,几乎在任何地方你都可以发现有鸽子或是其他鸟类,它们不惧怕人类,会在你的脚边晃来晃去,就像散步一样,刚来的时候还曾经傻傻地担心会不小心踩死他们,后来才发现这根本就是impossible,于是放心走自己的路;它们飞翔的时候,甚至擦着你的头皮飞过;因此,一些运气比较衰的人,偶尔也会被它们的“消化代谢终产物”给砸到,比如鄙人,就曾因为这,而咬牙切齿地痛恨了鸽子近一个星期。在Coleraine校区我们还曾看到松鼠挂在树枝上(其姿势让我想起了我们男生在国内锻标时的“引体向上”或是“屈臂悬垂”),小白兔在绿茵茵的草地上狂奔,于是就回忆起了曾经生活过一年半的美丽的生工院,也有此等风景。。。

3.英国的天气很BT,因为这里很少下雨,平均一星期也就下六、七天,更令我们男生郁闷的是,这里的male几乎都不撑伞,据说男人撑伞会有被鄙视的危险,所以我们几个不得不学着这里的gentleman在暴雨下闲庭信步,而不去理会这里感冒药的价格。最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我们刚到的那一天,在飞机降落时,透过厚厚的机窗玻璃,我瞄到了一片艳阳天,心里窃喜,按捺不住的冲动想跑出去感受一下外国的阳光与空气是不是像那些崇洋媚外的中国人描述的那样,与国内的有着不同的味道,然而当我冲下飞机伸开双臂深呼吸的时候,冰冷的阳光和刺鼻的冷风将我赶回到现实中,于是连忙翻箱倒包找出大衣穿上,然后双手叉腰,开始感慨:就算到了英国,太阳一样是圆的,一样是那么大。。。

4.在英国,家家户户都有汽车,因为这里的汽车就像我们国内的摩托车一样便宜,不到一千镑就可以拥有一部不错的小汽车,而国内的名牌车,像宝马,奔驰,在这里就不算什么奢侈品了,因为也只要一万英镑左右;相比之下,尽管这些年中国在经济上有了巨大的腾飞,但是若要追上这些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品,今后我们还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自行车在这里不是交通工具,而是一种运动器材, 而且坐垫都很高,因为他们说这样可以让你的腿尽量伸长,才不会在长时间的运动中使膝盖受到太多的压力,但是,在我看来:膝盖的快乐是建筑在腰杆的痛苦之上的,因为这样骑自行车整个人就像一只晒干的虾米,弓着腰,不酸才怪。。。

5.切身感受到了国内书本上所描述的文化差异,尤其是中国与欧美国家的之间的差异则更为明显。记得在一次International Students的交流party上,几位美国佬在交谈中问我:中国人都听谁的歌?顿时我有点犯傻,因为我想,如果我回答他们:宋祖英的《今天是个好日子》或是董文华的《1979年的春天》,一定会轮到他们犯傻;情急之下连忙搬出国内被捧得大红大紫的据说已经是国际巨星的周杰伦Jay,在大侃了一通《东风破》、《爱在西元前》、《简单爱》之后,美国佬的夸张的点头表情在暗示我,他们是在鸭子听雷,顿时之间才领悟到所谓的国际巨星也不过如此,连忙很狗腿地补充了一句:Michael Jackson的歌也常听;谁知他们硬生生的一句:“It’s rubbish.”活活把我震了回来,然后开始滔滔不绝地大侃美国的R&B与Hip Hop,为了不甘落伍,我也只好硬着头皮做出有所了解的姿势,嘴上不停的yes,心里却在沉思自己其实也是在鸭子听雷,不同的是,这次是中国的鸭子听美国的雷。但令我有所欣慰的是,我们和他们毕竟还有相同点的,那就是,无论哪国的鸭子,在听外国的雷的时候,其态度都是一样的――虚伪。。。

6.中国的功夫在国外很受欢迎,因为在他们眼里,它是如此的不可思议与神秘,而且仿佛每一个Chinese都会一两招。有一次在机房里,我坐在一个西欧的小伙子的旁边。当他知道我来自中国后,他很兴奋的缠着我问中国功夫是不是真的,我刚准备要解释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比划起武打电影里的动作,不是我想抨击国际友人,但他的动作实在是太逊了,让我不禁联想起动物园里发情的大猩猩,而且这使得机房管理员足足瞪了他近两分钟。。。之后,他又缠着我,非要我show两招。。。天啊,我哪里会什么功夫啊。。。还好,在大一上体育课的时候曾学过二十四式太极拳(但也忘得差不多了),为了糊弄过关,便将“白鹤亮翅”,“野马追踪”等支离破碎的几招搬了出来,非常汗颜的是,过后,他竟然一个劲的夸:“Very good!”还有一次,是一个同宿舍的日本男生正在看李连杰的功夫片《The One》,看完后拉着我解释那些动作是怎么做出来的,晕死,我要是知道就不用整天担心害怕走夜路被人抢劫了。

7.这里也有不少的台湾留学生,他们大多和我们年龄相近,所以基本上接受的都是“现代”的台湾教育,因此无论在课堂上还是私地下,我都尽量不去谈论这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但是令我难以接受的是,有一次在课堂上,当老师问他们是不是Chinese的时候,他们回答:“No,we are Taiwanese.”。。。一时气结无语。。。实在是想不通,大家一样都是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大家一样都讲汉语,写汉字,甚至就连他们现在所谓的“国语”也和大陆的闽南语是一模一样的;大家一样都在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上香求神拜佛;大家的动脉里一样都流淌着同一种血液。。。不同的仅仅是,一个在海的这一边,一个在海的另一边。。。

8. 英国的人普遍偏胖,尤其是女子,尤其是到了中年的女子,其体形和吨位绝对令人瞠目结舌。在国内,如果形容一个人的腰,有水桶或是轮胎那么粗,那多半带有夸张与诬蔑的意思,但是如果用来形容这里的胖子,则只能算是客观的真实描述了。刚到这里的时候,觉得很是惊讶,若不是觉得拍照很不礼貌的话,我真想拍几张下来做个纪念;到了后来,看到满街都是,也就渐渐麻木了。记得有一次去这里的超市Tesco购物,买完了东西要结账的时候,我排在一个长得很宽的中年妇女后面。本来我想超前去跟自己的同伴说两句,但是后来仔细一看才发现,这真的很难,因为本来一条两人宽的过道,现在她往那一站,已经变得十分拥挤了,就算我学着螃蟹横着身子走,估计也会被卡在半中间,只好作罢,不禁开始感叹外国的工程师在设计过道的时候真的考虑的很周到,因为基本上杜绝了插队的可能;同时也感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句话用在这里再恰当不过了。。。

9.出国前一定要将英语念好,尤其是听力与口语。鄙人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例子。说来真的很惭愧,出国前的最后一次四级考试(2004年6月19号),我终于pass了,那时候的我,已经“收集”了5张四级准考证了――虽然在这之前,我已经在雅思考试中拿到了5.5分,真的是超级无敌霹雳郁闷。在国内的软件学院念书时,由于经常当Joy的生活翻译,因此也多了很多锻炼英语口语与听力的机会;那时候和她交流起来总觉得基本没什么问题,以为以后出国了,自己在生活上应该可以应付,所以也没怎么在意。可是当我真的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现实情况却令我大跌眼镜,这里的local说话又快又含糊,而且还夹杂着浓厚的爱尔兰口音。经常是,当我还在体会第一句话是什么意思的时候,他们已经叽哩呱啦说完了,然后我只好憋红了脸,小声地说了一句:“Please,pardon!”。因此碰壁是经常有的,难以忘怀的是,一次我去学校的邮局,邮寄一张贺卡回师大,足足花了我半个小时,其中写地址用了30秒,粘贴封口花了5秒,其余的29分25秒都耗费在理解Postoffice的老太太的local English以及让她听懂我的Chinese-English上了。此时此刻的我,才意识到原来Joy以前和我们说话时,都是尽量说得如此的缓慢,清晰与简单。。。于是又开始痴人梦想,要是这里的每个人说话都这样该有多好啊。。。

10.英国的教育方式与中国的传统教育各有千秋。中国的传统教育注重的是基础,因此,中国的高中生就几乎大略通晓文史、数理化,尤其是数学;极具鲜明对比的是,国内的高中生必须初步掌握高难的微积分,而在英国受到高等教育的本科学生却会为了一个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不得不使用计算器。记得Joy刚到中国时,一次陪她去沃尔玛购物,在快要结账的时候,无聊之极的我迅速地计算出了总账目,她还有点质疑,在经过她自己的再三计算后,她惊讶的夸了我一句:“Smart boy!”。顿时,一粒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悄悄滑落。。。因为我想,如果换了一个国内的老师,顶多只能给我一个“智商没有明显障碍”的评价。但是,英国的教育也有它自己的许多优点。它不像中国教育那么拘束,学习环境更为轻松,更加鼓励学生的怀疑态度与创新精神。在国内,一个学生坐必须有坐像,否则就有被定性为“老油条”、“不尊重老师”的危险,而且如有问题必须举手,未经同意不得说话;相反,在这里,老师并不care你的坐姿,只要你坐的舒服就行,有问题的话,随时可以打断老师的讲课,因为在他们看来,你听不懂是他们授课的问题,而不是你的问题。并且这里的老师鼓励学生质疑任何观点,包括他们自己的学术,欢迎批评与讨论;而国内的一些大牌的教授却摆出一副权威的架势,几乎容不得一丝怀疑,你听不懂他的课的话,那只能说明你的IQ问题。。。其实,国内教育这几年一直都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鼓励创新,但是真正做到的院校并不多,因为不少还是换汤不换药的“填鸭式教育”,基本上还是上课时老师一个人滔滔不绝的讲个不停,下课后学生各自复习笔记的模式;相比之下,这里的老师上课时讲的知识比国内少,但他们注重于对你的提示与启发,而不是简单的告诉你什么是“标准答案”,你自己必须学会有所判断的从图书馆,互联网获取你学习所需的信息与知识。我个人肤浅的认为,后者在经过自己的一番摸索后,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创新。。。而且,这的确很值得我们借鉴。。。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