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2005年博客发展十大悬疑

2005-01-13 16:31 337 查看
一、博客“小众化”与“大众化”之争的尘埃如何落定?

无论是“小众化”到“大众化”的路线,还是 “大众化”到“小众化”的路线,其中反映的只是网络注意力究竟“做大”还是“做强”的矛盾。目前对于网络服务细分和个性化的趋势,稍微有些头脑的网络服务商都不会有任何的存疑,他们之间出现分歧的主要方面,只不过在优先满足“小资”需求还是优先满足“大众”需求方面有不同的侧重和认识而已;同时他们所希望影响的重点也有所区别,究竟去引导“小资”适应大众,还是去引导大众学会“小资”,两者的理解和定位是不一致的。在的争论,从宏观层***体体现的方式,也许将在2005年发展到一个极致,那就是门户的“博客化”和博客的“门户化”。

二、博客与网络BBS的互动是否会出现戏剧性的变化?

突然出现的拨客对BBS形成的压力,已经引导一批退出BBS的赶潮流者,但是如此快的就对两者孰优孰劣下结论,甚至断言博客将埋葬BBS,是否都显得为时过早了点?谁能够保证在一段赶时髦的博客浪潮之后,将出现BBS的新的回归呢?或者说,是否现在很多放弃BBS的网络人,需要反思一下自己赶时髦的背后,是否真正的领会了博客的精髓呢?

三、“企业博客”将成为博客的新锐,甚至颠覆“阿里巴巴”?

企业博客的博客特质与商务的一个仓促的联想结果,其中的模式创新成分有多大,在我们意识到他是一种廉价的创新和简单硬套的成分之后,就可以更加深刻的思考他还需要做的改进。与个人参与博客的“人性化”动机有所区别的是,参与博客的企业不一定具备同样的“人性化”和人格化心理。或者说,一个企业也许更需要的是形成内部的“博客群落”以加深内部管理和交流的理想性,而不是仓促的以“联想主义”迅速把博客进行到社会的每个角落。由此而言,阿里巴巴的先发优势,不会很快为博客所颠覆,因为他才是更加适合企业间进行“非人性”化的交流的历史选择,毕竟企业之间讲究的更多的是资本回报、利润,而不是感情。

四、微软进军博客,是否将打响新的垄断战争?

不仅仅是微软,国内的腾迅、3721、联众等都在通过其拥有社会影响力的网络产品,大张旗鼓的开展增值服务,在杀毒、资讯、游戏、交友、娱乐服务等方面,迅速的在自己的主业之外进行成倍成倍的业务新复制。难怪微软如此青睐中国,这里的生存土壤太适合技术影响力的的自我复制和把优势转变为垄断性的开辟新领域了 。可能微软进军博客服务给国内网络业带来的,只是国家反垄断法的加速出台。

五、博客如何从门户网、搜索引擎等传统的“保姆”式服务突围?

仅仅提高们户式的信息灌输和充当上网者的网络信息保姆角色,可能还不利于波客发挥其主动积极交流的生命力和潜在价值。作为一种新的网络业态,只有坚持自己的个性,才可以把博客的热度延续更久。因此,博客从门户突围的任务很艰巨也很紧迫,需要对门户采取扬长避短式的借鉴,而不是来者不拒、原样照搬。否则,拨客的未来就可能被门户和引擎的汪洋大海所淹没,博客丧失个性,只有走向泥淖。

六、博客将推动网络道德建设,还是将培育更大的网络自私和网络“不道德”?博客是否可能成为网络信息诚信的灾难?

博客的个性化,给每个人提供一个标准化的网上家园,随着博客规模的扩大,其自私虾的倾向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正如私有化和市场也会带来经济增长的动力,博客的个人私有特性如果得到充分的加强和引导,同样将增加网络交流的责任赶和自我维护意识。网络不道德和网络道德的博弈的永恒的,但是我们希望道德的一面最终能够占上风。

七、是否很快会出现博客“爆炸”以及随之而至的新的信息“爆炸”?

现在实际上已经出现了博客爆炸,博客服务和博客注册的规模以集合级数在增长,越来越多的IT界以及社会各方面人士在讨论剥客的话题。但是正如博客来源于网络交流,他的信息来源可能将体现出更多的精致、深度的特征,所以不可能出现简单的新的信息“爆炸”,只是网络交流更加精致的信息及其在网络中的传播效率,将随着博客的推广而日益提升,一种更加有质量的信息的“爆炸”正在来临。

八、博客经济的核心目标,引导网络注意力转变为博客注意力?

博客注意力是网络中的黄金注意力,但是不代表全部的黄金注意力。相信随着对于网络信息传播效率的新形态的思考和创新,越来越多的经过细分的网络注意力将走向我们的生活,人与信息之间的互动将更加的精彩。而事实上,博客服务发展到现有阶段,已经迅猛的向我们展示出挖掘网络黄金注意力的美好前景。

九、记者成为博客的同时,博客会成为记者吗?博客和主流媒体如何实现内容互补?

无论是主流媒体从博客中寻找新闻素材,还是正在“门户化”的博客龙头们从主流媒体中汲取思维精华,其中反映的是一个共同的趋势,就是传统媒体与网络的加速融合。信息的传播介质,纸化的、图文的、数据的、影象的。。。。。。更多交流的选择必然推动记者在网络寻找自己的新生命,网络记者是未来最有生命力的传媒职业,而博客中的一大批编辑者,现在已经很难把他们仅仅定位为做做文字的加减法,博客拥有自己的采访力量是大势所趋。通过博客,动员了全网的新闻资源,虽然没有出现可以的组织形态,但是正因为其自发性、主动性,我们可以相信,如果一个所以参与者随时可能以集中的面目出现的交流形态出现在传播领域,他所可以借助的新闻支持的力量是和何等的巨大?

目前很多传统媒体建立自己的网站以适应其传统客户的一部分需求,但是他们如此进行的交流的网络化,还是封闭于原有受众,不能够算瀑布的从全忘出发汲取新闻的新模式。而博客立足网络推动的新闻创新,已经创造了网络新闻切入的一个全新的突破口。相信着眼点模式会很快得到普及。

十、如果说概念普及仍然是目前博客发展的第一任务,“博客中国”们如何把推动中国的“博客进步”?

到目前为止,“博客中国”仍然在引领着中国的博客潮流。博客的精华在于交流的高档化、精致化,所以任何希望在博客经济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服务商,都不能够忽视加快积聚自己的精英博客力量,对任何有媒体性质的交流手段而言,网罗一批核心写手永远是他保持自我在内容和交流上面的先进性的不二法门。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