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Web开发技术史话

2005-01-12 12:16 274 查看
Web开发技术史话


1. 荒芜年代 1990-1992
1990年,HTML标记的出现。
这标志着Web开发时代的到来,B/S模型开始在之后的岁月中,不断的发展壮大,攻城略地蚕食着传统C/S的领域。
如同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在web的史前岁月,web的开发技术在html标记诞生后,无论是在服务端还是客户端都缓慢的发展着。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内,它并未象今天这样辉煌。甚至于只是静态的文本标识。
关键字:HTML。
技术特性:静态文本显示,表现力和交互能力不足。
2. 帝国时代和封建诸侯 1993-1996
1993年,NCSA提出了CGI1.0草案。
web开发终于迎来了它的第二次重大飞跃。伴随着CGI,带来web的动态处理能力。CGI就是这个时代的国王。这个国度下的人们编写着一个个CGI程序,把标准输入重定向为http请求,处理请求数据,把标准输入重定向http响应。C语言一度统治了这个世界。
关键字:CGI。
技术特性:实现了客户端和服务端的动态交互,在程序代码写html标记,面向过程的开发方式,应用程序,多进程运行。

C语言的帝国在短暂的辉煌后,迅速灭亡。1994年Rasmus Lerdorf举起PHP大旗打响革命第一战,1995年第一个用Perl写得程序诞生,很快,Perl在CGI编程领域的风头就盖过了它的前辈C语言。随后,Python等著名的脚本语言也陆续加入了CGI编程语言的行列。1996年微软带来了ASP。
关键字:脚本语言。
技术特性:脚本代码和页面显示混合,面向过程,解释程序,线程运行,调试困难。
3. 工业文明 1996-1999
1997年,Sun公司推出Servlet规范。Java阵营终于迎来了自己的web英雄。1998年,JSP技术诞生。Servlet和JSP的组合(还可以加上JavaBean技术)让Java开发者同时拥有了类似CGI程序的集中处理功能和类似PHP的HTML嵌入功能,此外,Java的运行时编译技术也大大提高了Servlet和JSP的执行效率
关键字:servlet,jsp。
技术特性:代码和页面显示混合,线程运行,运行时编译。

1998年, Sun发布了EJB 1.0标准。1999年,Sun正式发布了J2EE的第一个版本。紧接着,遵循J2EE标准,为企业级应用提供支撑平台的各类应用服务软件争先恐后地涌现了出来。(同时2001年微软发布ASP.NET技术)
关键字:企业开发。
技术特性:Web开发从简单的信息展示变成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融入了系统开发中。开发视角从单一的页面转向全站管理;开发的关注点也从单一页面实现转向系统功能实现,页面只是作为用户交互的表现层存在系统中,依然重要但已经不是唯一的关注点。

客户端技术:
1996年和1997年是客户端技术的重要年份,在这两年中产生影响深远的技术:W3C提出了CSS的建议标准;Netscape推出自己的html扩展,支持JavaApplets和JavaScript,同时引入了QuickTime插件;IE支持 DHTML和ActiveX控件的功能;Macromedia推出Flash。
关键字:动态交互。
技术特性:在比与服务器动态交互晚了多年后,客户端自身与用户交互能力得到大大加强。不仅如此,applet和activex(特别是微软xmlhttp)以及后来的mozilla的xmlhttprequest更带来了客户端从被动与服务端交互到具有主动交互能力。
4. 多元文化 2000-2004
2001年,Struts1.0发布。
Web开发模型从Model 1 发展为Model 2(MVC)。
无论是开始的CGI,还是后来的ASP,PHP甚至是Servlet都是页面控制器模式,每个页面都知道本页面所需数据控制对象。基于Servlet发展了一批前端控制器模型系统,所有请求都转发到一个统一的控制程序上,经过处理后把数据转发到某个特定页面上,Java下的Struts,Spring MVC和Turbine等都是代表。
MVC的发展也演变出了——推技术与拉技术。
以Struts,Spring MVC和Turbine为代表的是推技术。而Tapestry和微软的ASP.NET则带来了拉技术。
伴随着推技术和拉技术的发展,在视图技术发展出不同方向:
推技术的需求下,模板技术开始红火地发展起来,Velocity和JDynamic就是的代表。无论是ASP下的模板技术,PHP模板技术还是新的开发模型的引入包括前端控制器和新页面控制器,都使用同一处理技术——占位符动态替换技术。模板引擎在解释模板时通过占位别名在内存查找对应的数据,并替换到视图中。当然,不同模板技术,其模板语言是和其对模板文件的处理都是不一样的。
而在拉技术的带领下,引入Web开发组件技术。Java下的Tapestry框架,JetSpeed所代表的Portal和Sun公司大力推广的JSF,以及微软的ASP.Net都大力发展了Web Component的开发模型。

客户端技术:
2000年, Mozilla发布XUL0.6; 2003年微软提出XAML。
关键字:rich client
技术特性:以DHTML、CSS和ActiveX、Applet所代表的Thin Client技术交互能力毕竟有限,人们需要更丰富的交互能力,这催生了Rich Client技术——利用XML描述客户端界面,而不仅仅是HTML或DHTML;同时引入新的交互方式Web Services。Mozilla下XUL技术以及微软的XAML都是代表。
5. 新技术革命——XML及其相关
1998年,W3C正式发布了XML 1.0标准。XML语言对信息的格式和表达方法做了最大程度的规范,应用软件可以按照统一的方式处理所有XML信息。
1999年,W3C制定出了XSLT标准,用以将XML信息转换为HTML等不同的信息展现形式;同年其研究小组提出了RDF(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标准草案。RDF在XML语法的基础上,规定了元数据的存储结构和相关的技术标准。
2000年,W3C发布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协议的1.1版。2001年,W3C发布了WSDL(Web 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协议的1.1版。SOAP协议和WSDL协议共同构成了Web Service的基础。
2001年,W3C又开始着手制定OWL(OWL Web Ontology Language)标准。OWL语言是一种基于XML的语言,它比RDF更加深入、细致地描述信息内容。2003年,W3C成立了语义化Web Service研究小组(Semantic Web Services Interest Group),研究在Web Service中加入语义技术的相关问题。2004年2月,W3C宣布RDF和OWL标准正式成为W3C的建议方案。

6. 大事记
1990 HTML标记出现
1993年CGI 1.0的标准草案由NCSA提出
1994年Rasmus Lerdorf发明了专用于Web服务端编程的PHP语言
1995年Java诞生
1995年NCSA开始制定CGI 1.1标准
1995年第一个用Perl写成的CGI程序问世
1996年Netscape 2.0版中支持JavaApplets和JavaScript
1996年W3C提出了CSS的建议标准,同年,IE 3.0引入了对CSS的支持
1996年W3C在SGML语言的基础上,提出了XML语言草案
1997年Microsoft发布了IE 4.0,支持 DHTML
1996年插件开发方式开始风靡了浏览器的世界。Netscape 2.0引入了对QuickTime插件的支持, 同年IE 3.0正式支持在HTML页面中插入ActiveX控件的功能
1996年Macromedia收购了FutureWave,并将Jonathan Gay的发明改名为Flash
1996年Microsoft借鉴PHP的思想,在其Web服务器IIS 3.0中引入了ASP技术
1997年CGI1.2也被纳入了议事日程
1997年Servlet技术问世
1998年JSP技术诞生
1998年W3C正式发布了XML 1.0标准
2000年W3C发布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协议的1.1版
2001年ASP.NET技术诞生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