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维架构

永远的不变就是不停改变,数据中心运维老兵如何进行云化转型?

2021-05-05 18:47 501 查看

借用一句名言“永远的不变就是不断改变”,作为一名数据中心运维老兵,经历过数据中心大型机时代、小型机时代、 X86 云时代,同时也经历过数据中心从同城灾备到两地三中心的建设,面对单体应用到微服务应用改造的趋势,感叹现在技术变化太快,深深体会到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才能满足现在业务发展的需求。而在这场技术变革中,企业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 IT 人员也要进行技术创新,这样才能达到企业和自身的双赢。


1、企业云化转型对个人的需求

首先,要多学习业务知识。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里面玩笑式地提到一种说法:跳槽靠技术,升职靠业务。虽然是句玩笑话,但仔细想想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在企业的发展中,只有推动业务发展才能算是真正对企业有价值,所有的技术都是为业务服务,没有业务的土壤,再好的技术也没有机会落地实践,业务 + 技术可以实现 1+1>2 的效果。而现实情况为包括本人在内的大多数 IT 人员,都沉浸在自己的技术世界中进行探索,有种只顾低头走路,忘记抬头看路的感觉。

以银行为例,现在大的环境都在做金融科技的转型,各个银行纷纷成立科技公司,致力于通过科技来进行银行自身的转型。而细细想想,金融科技代表的是使用科技的手段来落地金融的场景,原来银行做的业务包括零售、存贷款等主流核心业务,但现在金融科技公司在做业务场景更开放,比如和寺庙合作的产业金融、深耕供应链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和汽车 4S 店合作的车主平台、解决多家银行转账的跨行现金平台,这一类的业务看似不会和银行固有的业务相关,但这些业务场景的背后其实都可以帮助母行进行吸储、增加用户粘性,从而从另一个维度促进银行业务的发展。

这一类的业务的特点往往是业务发展起步快但有着试错性,更有种互联网应用类似的特点,而这时对于 IT 从业人员来说,需要了解到这个业务发展的模型以及趋势, 以业务为切入点,从如何更好更快支持业务需求设计、开发、测试、上线、运维为着眼点,结合敏捷开发部署的模型,共同促进业务上线。

其次,要有架构的思维。

在云化时代,不管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都极大提升了整体的架构性和整体性,在前些年的架构设计中,不同的人员往往都是关注到了其中的某一层,比如开发人员就关注如何实现软件功能、如何做更好的软件开发架构设计,很少关注底层的计算、存储、网络如何供给;同理运维人员也更多考虑了如何实现系统的高可用、数据的安全,很多关注开发框架、服务调用等内容。

但是,这一切随着云化都悄然发生了变化,云这个神奇的架构把底层的计算、存储、网络,到中间的数据库、中间件、容器平台,再到上层的 DevOps 都进行了整合,随着各个模块都以服务化模型的供给,就仿佛是一个大的软件工程,可以实现基础设施 API 层的相互调用,这时大家就会发现,开发的人员也需要关心容器运行的模式、负载均衡的类型、弹性扩容的模式等,而运维人员也需要了解微服务如何监控、 DevOps 里如何开开发、如何集成等内容。同时,云周边的一些其它组件,又把大家的关注点进行了汇总,比如,云安全、云计费、云监控等内容,这些部件需要人们去站在整体的角度去用上帝视角来宏观看问题。

更有最终的架构设计,不同于传统资源分层供给的模式,现在很多设计是以应用为视角进行系统平台设计,从应用的角度上进行服务定义服务建模,以应用的视角进行开发迭代,以应用的维度代码化描述资源的需求并自动化供给,以 CI/CD 的手段来实现服务的快速部署,最终我们发现,只有一个入口,那就是应用为入口。在这种模型下,虚拟机、容器、网络等资源的申请,都被一一屏蔽并融入到一个整体的应用视角中去,在这时,架构进一步被抽象化提炼化。

然后,要做全栈工程师。

现在的云化技术是涵盖了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了更好在架构设计、开发运维中游刃有余,还是需要把自己变成变形金刚的。虽然集团军作战更需要完善的流程制度及规划,但相信一个由变形金刚组成的队伍会更加有战斗力。

现在的 IT 人员不能指望着像前几年一样,只熟悉数据中心里的某一环节就可以稳稳当当混碗饭吃,记得有人说过,时代抛弃你的时候,是不会和你打招呼的。云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4 、 5 年前大家的兴趣点还在做计算、存储、网络的整合时, 2 、 3 年前大家又开始规划设计容器平台了,而现在又玩起了微服务改造、微服务治理了。

技术在快速翻盘迭代,对人员的技能需求也随着快速翻盘。但在这过程中并不是说原有的技术不需要了,而是在原有技术基础上进行累加变化,因此为了满足现在的云化架构,需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学习新知识,从知识体系的广度、深度上都进行拓展,并把知识体系进行整合,从而实现从架构的角度来进行设计。

最后,要保持好奇学习的心。

不断变化的技术体系持续冲击着我们,从各种公众号到技术论坛,从各种探索到实践创新,很多技术会充斥着我们的工作,这时内心要保持好奇的心态,坚持有一种求知若渴的状态,对于所有新鲜的技术,都要带着一种好奇的心态去学习它、掌握它,坚持技多不压身的原则,争取把自己的技能积木堆积越来越高。


2、对于个人云化转型的一些建议

首先,要多了解公有云。

纵观公有云和私有云,私有云的建设绝大多数还是以满足企业内部资源快速供给为目标,相比公有云来说,服务目录以及服务能力略显单薄。在实际情况下,私有云的建设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整合了资源,但从宏观来看,私有云的建设还是类似烟囱式的生长,在一个企业内根据不同的用途建设不同的私有云,这种重复性的建设很难起到质的积累。而反观公有云的生长,公有云是在不断完善服务目录,不断在同一套云上对原有的服务推陈出新,同时公有云的服务客户体量要远大于私有云,因此从技术能力上来讲,公有云的技术完备性要优于私有云。

对于 IT 人员来讲,会与不会和用与不用是两回事,不要拿着我们不使用公有云来麻痹自己不去学习先进的公有云技术,也不要拿着我们在使用阿里云而不去学习 AWS ,在技术的角度上讲,是无组织无国界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深入学习业界最优的公有云体系,从基本的云计算、云存储、云网络,到云租户、云安全,再到公有云的各种自动化工具,再到公有云的成本模型,再到深度学习、语音图像识别等新技术等,都去好好了解一下,这样对未来构建企业私有云拓展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其次,要学会开发。

现在单纯只会敲命令的运维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岗位对技能的需求,有两个原因,其一,在日常运维中,现在追求的是自动化,而自动化工具以及云化模块相互对接,需要运维人员掌握程序、脚本的编写,把重复性、经验性的问题,通过小程序小工具来自动化解决,释放人力提升效率;其二,现在 DevOps 模型在企业中的推广,会更加增强了开发人员的对运维的参与度,但从另一种维度上来讲,单纯只会敲命令看不懂代码的人很难做好运维。因此学会开发对于 IT 人员显得尤为重要。

再次,多学习容器及容器周边的知识体系。

容器技术现在是比较火的一项技术,不管是开发还是运维都在围绕容器做相关的研究工作,开发人员通过容器平台来屏蔽底层平台的差异并实现应用在多个环境的快速部署;运维人员通过容器平台来接触开发运维相关的 CICD 流程。同时容器平台也成了虚拟机之后的一个新的架构创新,很多微服务、监控平台、区块链平台等都是以容器平台为底层框架的,因此在目前来看,多了解容器平台以及周边的监控、日志、权限、安全等,对于日常工作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然后,多看多学多练习实践。

现在经常有各样的技术活动,网上每周有各种各样的技术分享,单纯看热闹般看完听完技术分享,而不去再思考再去动手实践,很容易很快就把相关的内容忘记,只有自己动手练习一下,自己去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把这个方案落地到自己所在的企业场景中,并在实践中多摸索,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方案的精髓。

最后,还要多总结多记录。

有很多朋友有写技术文章的习惯,我最早时没有体会到这样做的好处,但后来经常忘记自己曾经做过的某个技术点时,突然意识到写技术博客、技术文章是一件非常有用的事。一来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的想法,二来也方便自己日后进行相关方案的快速搜索,同时也可以通过技术文章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