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大数据 > 人工智能

第三集:人机融合智能是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2021-03-22 21:54 811 查看

计算里没有批判思维,算计里有

  

  现今人机融合智能的瓶颈之一是没有物理上的定理或定律出现,即什么是人机融合智能。要研究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对智能的本质进行探究。与机器智能不同,根本上说机器智能、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概念化、系统化、程序化了的反映,而碎片化的知识+碎片化的逻辑构成了各种纷繁复杂着的人类智能,碎片化的知识+碎片化的逻辑+隐/显性的伦理道德法律规定构成了人类的智慧,人的真正智能需要不同领域不同角度逻辑的组合、混合、融合,所以真实的智能是缝补联结后的百纳衣,而不是漂亮靓丽的制成品。



第三集 人机融合智能是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人机融合智能系统是一个资源调度中心,一个资源调度员,将人的湿件与机器的硬件、软件匹配起来,在任务环境中进行资源的分配和控制。就如同一个单位指挥调度机构,使得人、物、环境发挥更高的工效。人机系统要想充分发挥功能,就需要有相应各件的支持与配合。只有进行软硬湿结合,软件硬化,硬件软化,机件人化,人件机化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人机系统资源调度的作用,这就是适配性的问题。

  人的智能在于事前的无数据,机器的智能在于事后的有数据,而数据的价值和意义是由人确定的,所以是可变的,所以有机无人的数据是注定无用的。智能是一种虚实融合的非物质体,有实构,也有虚构,其中“非存在的有”就是虚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就像摄影、体育、科研、生活一样……这种“非存在的有”可以或诱发或唤醒出某种某程度理解之外的理解,并通过认知迁移、旋转变异出意料之外,进而形成一系列新的感、觉、受、动、察、知……

 人机融合的关键是人的机化+机的人化之平衡,其本质是人、机、环境系统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适宜调度,涉及人力资源、物理装备资源、时空管理资源、各种环境资源等的一多分有。其中的一个难点和瓶颈是——感觉不等于知觉,生理测量值(心电、脑电、皮肤电等)不一定反映心理情绪值(记忆、理解、认知等),更不要说思维/意识/智能值等,如人脸识别与人心理解的非线性。人机融合的态、势、感、知之间既不是简单的时序关系,也不是复杂的无序关系,而是一种事实与价值的主客观融合关系。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