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比特币突破5万刀,重温比特币原理

2021-02-17 07:30 148 查看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9年初,在比特币诞生十周年之际,我将部分比特币研究成果进行了初步的系统整理,形成了一套10章30小节的「比特币原理」音频课程(可通过“刘教链”公众号菜单“音频课”查看课程目录并获得收听二维码)。该套课程是我独家制作,具有独特而完备的叙述逻辑(为了打磨这套逻辑前后花费了1年时间迭代了十几次),以及穿插多种跨学科知识和中本聪真实言论进行解读,是市面上绝对与众不同的比特币科普课程。

一晃2年过去,比特币也已经从当初制作课程时的几千美元一枚上涨到现在突破5万美元一枚,涨幅已超过10倍,宣告2021新一轮牛市之路的开启。值此新牛市起点之际,且让我们沿着课程的结构脉络,再次重温比特币原理,静静地体会和赞叹比特币这项划时代伟大发明的美妙。下面就是温习过程中随手记下的学习笔记,供一起温习的各位同学、朋友参考。

我们首先温习的是第一章“中本聪发明比特币 互联网开启新纪元”的第一小节“五分钟告诉你什么是比特币和区块链”。本篇就是比特币原理温习笔记01-1

什么是比特币?比特币是一种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y),一种密码货币,或者叫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

注意这三个词汇和概念,电子(electronic),数字(digital),密码(crypto)。在比特币白皮书的标题里,中本聪用的是“电子现金”(electronic cash),使用“电子”一词,侧重其工作方式。比如“电子商务”,侧重于指出通过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那么“电子现金”,侧重指出的应当就是中本聪说过的比特币唯一独特之处就是“可以通过通信信道发送”。在比特币白皮书正文中,中本聪使用“数字签名”(digital signature)进行所有权确认和转移。数字签名也有人称为电子签名,但是“数字”则突出其构成是精确的数字信息,而不是模拟信号。“比特币”的“比特”(bit)则是二进制数字,也就是0和1。而“密码”一词则强调了比特币系统中的数字是密码学技术处理过的,受密码学保护的。

区块链又是什么呢?形象的比喻是一摞账本,账本里记录着比特币转账交易的全部历史记录。每一本账本在计算机里以区块方式存储,区块首尾相连串联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区块组成的链条(a chain of blocks),就叫做“区块链”(block chain)。

难点来了,为什么从一个比特币分裂成了两个概念,比特币和区块链?它们是什么关系?它们是相互分离的,还是密不可分的?不过在探究这一深奥问题之前,先要问一个特别常见的问题:既然我们已经有了网银、支付宝、微信支付、Paypal,等等便利的电子支付手段,现在我们还有了央行数字货币(CBDC或者DCEP),为什么还需要比特币呢?

答案是,所有这些比特币出现之前或者之后的数字货币或者支付工具,都必须借助于第三方金融机构或者支付平台才能工作。这就出现了单点故障问题,如果平台被黑客攻击,或者出现监守自盗,或者出现不可抗力,一个人可能瞬间就失去了财产和自由行动的能力(设想在一个无实体现金的社会里)。是不是就要花费高昂费用进行反黑客防御?怎么杜绝内部腐败?以及如何防止好人被误伤,如何防止冤错?一个绝对刚性、滴水不漏的系统看似完美,其实恰恰有着最为致命的社会学问题。

中本聪发明的这个比特币,恰恰就是要解决这个对第三方金融平台的依赖性问题。比特币最大的独特之处,也正在与它可以不借助于任何第三方金融平台,点到点地进行发送,就像我把一张纸质钞票直接递到你的手上一样简单、快捷。这叫做“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中本聪曾经表示,他认为去中心化是比特币能够成功的唯一重要的原因。时至今日,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上千种加密货币或者数字货币,但是在去中心化这个初心和原点上,比特币仍然是做的最好的。

点到点发送这个问题乍一听起来好像特别简单,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在中本聪2008年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无数世界顶级专家,密码学家,分布式系统专家,都没有攻克这一问题。原因就在于,原子世界的原子是转移的,不能复制,而数字世界的数字是复制的,不能转移(“转移”的意思是给了你,我就没有了)。

中本聪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呢?这正是我们深度了解比特币的一条主线索。

(未完待续)

(公众号:刘教链)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加密货币为极高风险品种,有随时归零的风险,请谨慎参与,自我负责。)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