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弘辽科技|拼多多的中国式未来:人民需要什么,拼多多就补贴什么

2020-07-19 04:11 351 查看

拼多多的中国式未来

判断零售业发展,最直观的体现形式是规模,但最朴素的价值判断,是行业要素整合与效率的提升。

拼多多的流量优势相对阿里、京东为什么更具有价格优势,也需要从拼多多的产品与商业模式去评估。

还以社交流量为例,前文提到拼多多重视人的价值,善于发掘关系流量,是与其他社交电商最大的不同:

社交化最重要的是建立用户之间的关系链,这种关系链不是社群式传播,用户无视、屏蔽、退群更多是无效流量,但熟人的社交“砍单”是基于稳定社会关系的人对人传播,社交关系由此可以成立;

拼多多拼团、砍价等社交带货的模式并不只是低价策略,实质上是将营销成本转嫁为“消费者让利”,从而将消费者本身转变为自己的“推销员”,来实现拉新与销售额上的增长;

最后,通过多多果园这种游戏化的运营策略,拼多多能保持用户的用户粘性产生更多消费场景。

拼多多在社交上的出色,实际上从微信对拼多多限流后并没有造成严重的用户流失、甚至还在增长也能看出来。

自然,拼多多也有流量增长的瓶颈,依赖微信低价社交流量的高速增长期过去后,拼多多的获客也已进入了三位数时代。

百亿补贴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针对特定产品的高额补贴,既带来了拼多多在高客单价产品上的价格优势,也吸引了支付能力更强的高净值用户。

除了通过iPhone这类标品的低价打出名气,百亿补贴最独特的创新在于,把补贴品放在一个盘子里,按需补贴。“人民需要什么,拼多多就补贴什么。”这种针对用户的可选补贴,能够实现对用户的滴灌式精准补贴。

从消费者关系的角度看,建立用户信任是最难的,“真香”只有0次和无数次,iPhone用得放心,买卫生纸、水果、生活用品等低客单价商品也就顺理成章了。

自然,“让利”始终不是平台、商家的目的,我们依然能看到消费者与商家在平台规则上的博弈。

事实上,商品销售存在着多重环节,流通即成本,互联网也无法消灭“中间商赚差价”。

商业的基本竞争力,来源于对成本环节的优化、提效降本,这是一切“便宜”的核心逻辑,所谓可持续的“便宜”,一定是针对零售环节的不断优化、创新。

拼多多崛起的过去,既带来了商业上的创新价值,也为人们揭示了一个很少被看到、也需要电商服务的消费群体,那些关注到最广大人群的商业创新,终会创造巨大价值。

从目前的市场现状而言,我们既很难断言拼多多已经增长到头,甚至移动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红利殆尽的说法,也不一定成立。

对用户而言,始终在寻求“更优质的商品”和“更便宜的商品”,消费者剩余应该建立在商品的制造、流通、消费的更有效运转的基础上。

创新的目的不是“颠覆”,而代表着新的希望与增量市场。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