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大数据 >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革命迫在眉睫

2020-05-11 04:12 826 查看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革命迫在眉睫

如果说2016年是人工智能元年,那么,今年,人类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的第三个年头。

从人类历史来看,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使整个世界组织形态的进行重构。

工业革命导致手工业者大量失业,资本主义国家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古典时代因此终结。

电气革命诞生了新型超级大国——美国。民族国家由此兴起,世界的中心由此向荒无人烟的北美洲转移。

信息技术革命给人类带来新的便利,然而却又无可避免的加剧了现代性的困惑,极权or民主?未来远未可知。

如今,AI正在掀起一股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一大批职业将会消失,新的职业又将兴起。

我们处在一个时代结束的关口,我们目送夕阳,走进黑夜,迎来朝阳。当我们从黑夜中醒来,我们每个人都将焕然一新。

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职业分层

AI究竟会有什么作用?

白宫曾经担心,
由于信息技术行业本身就存在“赢家通吃”的趋势,普通人只能作为“羊”,身上的剩余价值流向掌握技术和资本的极少数精英。人工智能变革,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资本和劳动者之间的收益分配裂痕。

信息技术这种天生特质使得未来社会很有可能进入一种极权的稳定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在普通劳动者之上横亘着一层“AI”层。普通的劳动者只接受AI发出的指令,只对AI负责。“AI层”——即机器人将会统治大部分普通职业。极少数精英则位于“AI层”之上,掌握着制定规则和控制AI的秘密。

我给这个概念绘制了一张示意图。

在图中,最下层的为普通劳动层和国家机器的执行层。这部分人今后的工作主要用来同AI系统打交道,接受AI发出的指定,弥补AI系统的不足,并且还会面临被AI取代的风险。中间层为AI层。AI之上为认知科学群、委员会和企业家。这部分人根据政治家和科学家以及金融家(赌神)的指令对AI系统进行修复和生产。最高层为人类社会的规则制定层。

在今天,我们已经看到这样一种结构正在形成。AI学科与普通人群相差甚远,普通人也对认知科学群知之甚少。我们对即将到来的时代充满焦虑,这种焦虑一方来自于当下社会现实造成的无力感,另一方面又来自于对自身教育的惶恐。

我们担心未来社会会形成一种新的极权结构,就像奥威尔描述的那样,绝大多数人生活在类AI系统之下,没有自由,充满孤独。

AI是人类发明的,而我们与AI之间将会有一场战争。这一切都意味着一场自我革命。

这种革命,要从教育开始。

传统教育的缺陷和危害

19世纪末,普鲁士人发明了人类最早的大众教育体系。课堂秩序仿照严格的军事要求而设计,学生被要求被动地服从教师的指令,而教师则负责将书本上的知识灌输进学生的脑袋里。

这种设计便于大规模、高效率地“流水线式”生产适合于社会化生产所需的人力资源,学生也被设计为分年级、学科化的“线性”学习。

这种模式创造了一种“服从——思考”的思维模式。 即要想获得知识,必须先服从规则。

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宰,就像知识获取的指挥官,学生则成为了士兵,必须在教师的指挥下听令行事。

我们的学生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一定要坐着听课?站着听课、甚至躺着听课,或者边运动边听课的效率就一定比板板正正坐着听课的效率低下吗?

这种“类军事化”的授课模式,可以培养优秀的应试者,但却有害于他们人格的形成,导致很多人无法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获得发展。

以中国为例,“高考工厂”和贫困山区的孩子到了大学之后往往无法适应新的生活,在没有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全丧失了学习能力。

我认为,这种学习和创新能力的丧失,往往来自于“服从”。

在“服从”式教育的指引下,我们的学生花费了大量时间在背诵唐诗宋词、推演复杂公式这些事情上,然而这些记忆的东西可能还不如计算机在一秒内就能完成工作量。那么我们不禁要反思,背记这些东西究竟有没有作用,有没有它看上去的作用那么大?

在“服从”潜意识的支配下,人们面对困难的第一反应往往不是迎难而上,却会去寻找某种可以用来服从的权威。一旦这种权威消散,人们只会选择逃避,就如同失去了指挥部的军队一样四散而逃。

在AI时代,机器将会具备初级的人类思考能力和记忆能力,甚至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知识推理。如果一个人学习半生,到最后其智能还不如AI系统,那这样的教育又有什么意义呢?

有人总结说:我们的教育是在用19世纪的模式,教20世纪的知识,去应对21世纪的挑战。

因此,教育必须改变。

范式转变:从“服从——思考”到“思考——服从”

使人无条件的服从,这是训练士兵的需要,但并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真正的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应当激发人的内在潜力,让人自己去感知世界。

真正的教育,要将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格来引导,而不是直接给予。

真正的教育,要回到人格建立的道路上。培养独立思考和探求真理的人格。

教育一个人,不是为了让他成为士兵或者成为服从者和命令的执行者,而是让他拥有“生而为人”的品质和才能,拥有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勇气、信心等。

我们必须从“先服从再接受教育”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转变为“先思考再考虑去选择服从什么样的规则”。把思维放在第一位,把服从放在后面。因为我们需AI的区别在于,人类才是真正的唯一的思考者,而AI做的仅仅是服从。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要求和理念

人工智能时代,要求教育必须有所变革。

第一,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如今,抛开先天财富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主要来自学习能力的不同。这种差异会加剧不平等,在未来,这种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强。

第二,个性与创造力。

未来,浮于专业表面,只能做些重复性和标准化工作的人,都会被人工智能替代。

第三,需要很强的跨领域理解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第四,需要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灵魂境界。

人工智能背后,是哲学、数学、心理学、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等认知学科群在支撑。因此,人文素养尤其重要。尤其是对于严重缺乏人文底蕴的中国理工科背景的人群来说,越早掌握人文知识,越容易较早地踏入人工智能时代。

第五,尽早掌握编程技能,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原住民。

对于孩子们来说,今天的竞争已经远远不是做几道奥数题那么简单。编程要从娃娃抓起,让孩子尽早地接触信息科技尤为重要。同时,科学研究也表明,儿童比成年人更适合计算机编程,学习能力和接受速度也比成年人强很多。

结语

AI技术必将重构世界。在新时代到来之前,我们欣慰地看到在中国一线城市以及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人们已经开始行动起来,更新教育观念和方式方法。一些初中开设了圆桌课堂,让学生和教师能够更加平等地进行互动。人工智能教育开始进入了小学生的课本。自适应学习系统在中国开始逐步推广。

然而,在广大的中国腹地和四五线城市,“女德班”、“少年军校”、“戒网瘾”学校依然存在,并且相当一部分家长对此津津乐道。这在无形中形成了代际差距,并且以认知遗传的方式代代相传。过大的贫富和认知差距很容易导致社会极权化,我们不希望看到未来真的会出现文中图上所描述的那种社会结构。那对人类来说,无疑不是一件好事。

教育革命,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它有利于我们以及孩子们抢占竞争的先机,在人工智能时代,早上车,早占位。

Aiedu2016 原创文章 1获赞 1访问量 202 关注 私信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