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国科大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简记

2019-12-20 10:35 2431 查看

说明

这里记录一下我研一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园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做的“静态路由转发实验”,实验要求学生在已有代码基础上,完善其中的 TODO 部分,实现路由器的 IP 查找转发、ARP请求和应答、ARP 缓存管理、发送 ICMP 消息等功能。
本次实验花了我大约一周的时间才跑通。

  • 一是因为以前对arp协议、ICMP协议、IP协议等只是了解,浮于表面,并没有真正深入探究过。以ICMP协议来说,以前看见包结构只是扫一眼,并没有真正去细心查看过包结构的组成。
  • 二是因为自己写了很长时间Web,C语言很久不用了,写起来不那么得心应手。
  • 三是因为Debug的过程实在是太痛苦了,每次修改完代码,都要先编译,编译完成后重启mininet发包,出现了错误需要定位时需要使用wireshark抓包分析,调试一次需要太长时间,代码开发就相当的慢了。

以下是实验报告和Github链接:
点击这里查看《计算机网络路由转发实验报告》

点击这里前往Github仓库

部分程序运行结果截图

完成顺序

  • arpcache.c arpcache_lookup()
  • arpcache_append_packet()
  • print_arp_cache_list()
  • arpcache_insert()
  • arpcache_sweep()
  • test.c
      arpcache_test ()
  • arp.c
      arp_send_request()
    • arp_send_reply()
    • handle_arp_packet()

    TODO

    • arp表的替换应该是随机替换而不是先入先出。

    收获

    • 一种数据结构,利用宏复用给多种类型(list_head);
    • 如何设置一个网络packet(利用char*与结构体变量的相互转换);
    • 大小字节序真的需要注意(htonl, htons, ntohl, ntohs, n:network, h:host);
    • 应该从上层往底层写,而不是从底层往上层写,底层函数可以先todo然后慢慢实现,上层要先有自己的逻辑;
    • 上层协议的包头包裹在下层协议的包头里面;
    • const在某些情况下很有必要,可以防止别的coder做一些错事;
    • 提醒自己,有一个malloc就必须有一个free;
    • &pointer->ele与&(pointer->ele);

    疑问与质疑

    • ARP协议处于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中间,在本代码里,ARP协议是直接操纵数据链路层的包头(ether_header),这样不好。我认为应当提供封装好的接口,这样代码可以解耦;
    • 为什么实验一和实验二只能ping通入端口,不能ping通出端口?实验二两个主机节点也相互ping不通(router-reference也是如此)

    参考资料

  •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