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中华智慧感悟:人之道

2019-07-11 00:00 3383 查看

最近这一年,对中国的古典智慧非常感兴趣,也开始研究了一段时间,那么这里开篇给大家开始做思想汇报,聊聊一些哲学的东西:人之道。

首先,人的生命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活着的短短几十年,一部分是死后的无限时间。

这里我们可以停下来思考一下,我们的人生是为了什么?我们是为了什么而活着?我们的人生怎样才有意义?这些问题很重要,但是很多人都搞不懂,甚至不去想。

或者换个问题,人到底是要为生前努力,还是为死后努力?

这个我举几个例子吧。

比如说关公,关公只活到六十岁,而且很辛苦,如果关公的一生到死就结束了,那关公实在是太受罪了。事实上不是这样,关公是死了以后才开始升官,历朝历代不断地加封,到现在已经跟孔老夫子齐名了。现在很多人做生意,开头都要拜关公,为什么呢?关公就是忠义的典型,也是因为他的品德流芳百世。

谈到了孔子,孔子的一生,其实都很想当官的。但是如果孔子当官了,他也许也无法获得像现在这样万世师表的影响力和高度。

再比如诸葛亮,他是道家人,懂得这个道理。什么道理呢?就是人活着的时候,就是要为了死后而努力。所以他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直努力地尽责做贡献,直到身死。身虽死,但却流传千古,精神惠泽百世子孙。

还有我最近比较喜欢听一首歌,叫“点绛唇”,后来发现,歌词是李清照写的。李清照活着的时候,诗词造诣非常高,死后,她的作品却流传了下来,到现在还是影响了很多人。这就是身虽死,精神却永远活着。

人到底是要为生前努力,还是为死后努力,大家可以自己思考思考。我是选择后者,人活着其实没有什么好争的,因为人活一世,短短数十载一晃就过去了。我们的目的,应该放在自己死后能继续延长下去。

既然选择了后者,那我们的眼光就可以看得很远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中国人不争一时,我们是只争千秋。

还是孔子的例子,讲得通俗一点。孔子不想当老师,想考公务员。他也曾说过,要是给他做官,他可以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但是命运并没有给他做官的机会,但他在教师的岗位上做文化,育新人,最终成为万世师表。要是孔子真的进入官场,也许做到很大的官,但他的作用呢,忙于政务,也许对于千秋的贡献就没现在那么大了。

继续说回官场,有些人你争我夺,为了那些地位、名利,但是一旦到了退休,还是什么都没有。而自己大半辈子占着位置也没做出什么贡献来,这其实对社会就是一个损害。福位需要福人居,必须要有德行的人,才有资格在这个位置上,否则必无后福。君子败也是成,小人成也是败,小人最终一败涂地,我们要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

所以,对于一切,我们都不要争。争一时是没有用的,得到的最终也会失去,都是虚无的东西。但是我们要争千秋。

如何争千秋呢?

进修德业、敬德修业、品德才是最可靠的。我们这辈子,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自己的品德越来越好。品德好的人,更容易走得远。我们这辈子,也就是看究竟我们能走多远,品德修到什么程度,给社会有多大的贡献。这就回答了前面的那几个问题,我们的人生是为了什么?我们是为了什么而活着?我们的人生怎样才有意义?

我们工作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不要含有私心,一心为公,这样才能客观地把事情做好。正如毛主席当时说的一句话,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公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秉承这种想法,鞠躬尽瘁,持续为社会贡献,直到生命的尽头。

此为人之道。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