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大数据 > 云计算

新书抢读 | 事关DevOps、云计算、微服务,K8S未来趋势如何?

2019-05-18 08:00 1381 查看


PREEMPTIVE READING

dbaplus社群 · 新书抢读-02期-

编者有言:互联网架构不断演化,经历了从集中式架构到分布式架构,再到云原生架构的过程。云原生因能解决传统应用升级缓慢、架构臃肿、无法快速迭代等问题而成了未来云端应用的目标。本期dbaplus社群将和大家一起探索云原生生态下Kubernetes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带你抢先阅读此书第七章——

云原生生态的基石Kubernetes

(PS:文末有惊喜哦~

作者介绍

张亮京东数科数据研发负责人。热爱开源,目前主导两个开源项目Elastic-Job和Sharding-Sphere(Sharding-JDBC)。擅长以Java为主分布式架构以及以Kubernetes和Mesos为主的云平台方向,推崇优雅代码,对如何写出具有展现力的代码有较多研究。2018年初加入京东数科,现担任数据研发负责人。目前主要精力投入在将Sharding-Sphere打造为业界一流的金融级数据解决方案之上。


谈到Kubernetes就不得不谈到容器。几年前容器技术大热,现在基本归于平淡,之前大家提到的容器通常是指Docker容器,甚至很多人认为容器就等同于Docker,还有很多人像操作虚拟机一样使用容器。


Kubernetes是Google基于其内部使用的Borg改造而成的一个通用容器编排调度器,于2014年被发布到开源社区,并于2015年被捐赠给Linux基金会下属的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


Kubernetes也是GIFEE(Google Infrastructure For Everyone Else)中的一员,GIFEE中的其他成员还有HDFS、HBase、ZooKeeper等。


CNCF中托管的项目一般会遵循一套完善的成长流程,毕竟经过沙盒、孵化和毕业这三个阶段。


Kubernetes是CNCF托管的所有项目中第一个成功毕业的项目,整个CNCF技术栈都是围绕它而建立的。Kubernetes是云原生项目中最重要的组件,其目标不仅仅是成为一个编排系统,更是为用户提供一个规范,让用户可以描述集群的架构,定义服务的最终状态,并让系统自动维持在这个状态。


现如今,云服务已经可以为我们提供非常稳定的基础设施了,但是业务上云却成了一个难题。Kubernetes的出现与其说是为了提供最初的容器编排解决方案,倒不如说是为了解决应用上云(即实现云原生应用)这个难题。


CNCF中托管的一系列项目致力于对云原生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通过开源软件为用户提供部署平台、日志收集、Service Mesh(服务网格)、服务发现、分布式追踪、监控、安全等各个领域的解决方案。


一、应用Kubernetes


Kubernetes作为云上的操作系统,能够保证用户的应用在不同的云环境中使用相同的描述语言。


从理论上来讲,所有可以容器化、支持弹性伸缩的分布式应用都可以部署到 Kubernetes集群中。关于Kubernetes的详细配置,各位读者可以参考网络上的资源。


如果用户希望将大量的遗留应用迁移至Kubernetes集群中,应该如何操作呢?下面是简要的步骤,其中有些步骤可以通过CI/CD工具进行简化。


  • 将原有的应用拆解为服务。

  • 定义服务接口/API的通信方式。

  • 编写启动脚本作为容器进程的入口。

  • 准备应用的配置文件。

  • 将应用容器化并制作容器镜像。

  • 准备Kubernetes所使用的YAML文件。

  • 如果有外置的配置文件,需要创建ConfigMap或Secret存储。


合理使用Kubernetes能够真正践行DevOps的理念。Kubernetes能够让开发工程师掌握自己的开发环境和测试环境,并且使所有的环境保持一致,进而提升开发效率,让监控更加精准。


以下是Kubernetes的简要应用指南:


  • 根据环境(如开发环境、测试环境、生产环境)划分Namespace,也可以根据项目来划分。

  • 为每个用户划分独立的Namespace,并且创建独立的Service Account和kubeconfig文件。隔离不同Namespace之间的资源,但不进行网络隔离,使不同Namespace间的服务可以互相访问。

  • 创建YAML模板,降低编写Kubernetes YAML文件的难度。

  • 在kubectl命令上再封装一层,增加用户身份设置和环境初始化操作,简化kubectl命令和常用功能。

  • 管理员通过Dashboard查看不同Namespace的状态,也可以通过它简化相关的运维操作。

  • 将所有的应用日志统一收集到Elasticsearch中,统一日志访问入口。

  • 可以通过Grafana查看所有Namespace中的应用的状态和Kubernetes集群本身的状态。

  • 需要持久化的数据要保存在分布式存储中,例如保存在GlusterFS和Ceph中。


二、Kubernetes与云原生生态


Kubernetes乘着Docker和微服务的东风,一经推出便迅速受到关注,因为它的很多设计思想都契合了微服务和云原生应用的设计法则。


Kubernetes最大的作用是形成了事实上的“云操作系统”标准,以及定义了云应用的规范模型,所有的云原生应用必须遵循它的定义才能够部署和实施。


虽然Kubernetes已经足够强大,但仍然缺失一个重要能力——微服务治理能力。相比于单体式应用,微服务在带来更加轻量级且纯粹的应用系统的同时,也增加了部署和运维的成本,并且对微服务的可观察性也有更高的要求。


其中,如Istio这样的Service Mesh技术便成了解决云原生中的连接、保护、控制和观察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


另外,Kubernetes本身并未提供CI/CD流程,而CI/CD的相关产品是操作系统上层不可或缺的实用工具和管理工具。因此,一大批新兴的云原生工具慢慢出现,并且正在逐渐完善用户体验。


1、下一代云计算标准


Google通过将云应用进行抽象和简化而形成了Kubernetes,其中的各种概念对象(如Pod、Deployment、Job、StatefulSet等)已然成了云原生应用中的通用型可移植模型。


Kubernetes作为云应用的部署标准,直接面向业务应用,可极大提高云应用的可移植性,进而解决云供应商的问题。它让云应用具有跨云无缝迁移的能力,甚至可以用来管理混合云。目前来看,Kubernetes有很大希望成为下一代云计算的新标准。


2、当前存在的问题


如果Kubernetes被企业大量采用,将会重塑企业的IT价值,使IT成为影响业务速度和健壮性的中流砥柱。但是,对于Kubernetes来说,若想使它真正落地,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 部署和运维复杂,运维人员往往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才能够掌握Kubernetes的使用之道。

  • 企业的组织架构需要向DevOps转型,很多问题并非技术复杂导致的,而是由管理手段不得当所致。

  • 对于服务级别(尤其是微服务)的治理不足,暂时还没有一套切实可行且可落地的完整微服务治理方案。

  • 对上层应用的支持不够完善,我们需要编写大量的YAML文件,这样一来管理成本较高。

  • 当前很多传统应用可能不适合迁移至Kubernetes,或者迁移成本太高,这样一来,能够落地的项目不多,会影响Kubernetes的大规模推广。


以上是企业真正落地Kubernetes时将会遇到的棘手问题。针对这些问题,Kubernetes社区也在积极解决,社区已经成立了多个SIG(Special Interest Group,特殊兴趣小组),专门负责解决不同领域的问题。很多初创公司和云供应商们正虎视眈眈地觊觎着这巨大的市场份额。


3、未来趋势


在云原生生态圈的发展历程中,有以下几个关键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 引入服务网格(Service Mesh):在Kubernetes上实现微服务架构以及进行服务治理时,Service Mesh是必需的组件。

  • 落地无服务器架构(Serverless):以FaaS为代表的无服务器架构将会逐渐流行。

  • 加强数据服务承载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在Kubernetes上运行大数据应用来实现这一点。

  • 简化应用部署与运维:包括简化云应用的监控、日志收集分析等。


上面提到的服务网格、无服务器架构、数据服务承载能力、部署与运维,这些概念目前在Kubernetes生态中已经存在,但是仍然有待加强。若能实现以上几点,我们就能够解决上文中提到的当前云生态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容器云提供的服务大同小异,主要针对云平台管理、容器应用生命周期管理、DevOps、微服务架构等方面。这些大多是对原有应用的部署和资源申请流程的优化,并未成为“杀手级”的服务,它们依然是原有容器时代的产物。


而容器云进化到云原生这一高级阶段之后,容器技术将成为云平台的基础。虽然各大厂商都声称已经具有全面的功能,但是在推行容器技术时,依然需要结合企业的具体应用场景进行优化。


现今的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运营商主要提供基础架构服务,如虚拟机、存储设备、数据库等,这些基础架构服务仍然会使用现有的工具(如Chef、Terraform、Ansible等)来进行管理。


Kubernetes则能够直接在裸机上运行,并结合CI/CD成为DevOps的得力工具,进而成为工程师部署应用的首选。Kubernetes也将成为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开发者提供简单的应用程序部署方法。


但是,开发者可能不会直接与Kubernetes或PaaS交互,实际的应用部署流程将在自动化持续集成工具(如Jenkins)中完成。


—To be continued—


SPECIAL THANKS

在本文微信订阅号(dbaplus)评论区留下足以引起共鸣的真知灼见,小编将在下周四(5月23日)中午12点,根据留言精彩程度选出3位幸运读者,送出本文的优质图书一本~

特别鸣谢@博文视点为本专栏推荐优质图书。若对该书感兴趣,可通过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购买链接~



想探讨更多热门技术话题

开拓前瞻视野,与时俱进?

不妨来DAMS学点独家技能


↓↓扫码可了解更多详情及报名↓↓

2019 DAMS中国数据智能管理峰会-上海站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