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Java开发

JAVA虚拟机(JVM)划重点 第三章 第一节 Java垃圾收集与内存分配策略 之 垃圾回收机制

2018-11-21 18:01 495 查看

本博客参考《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第二版)一书,基于JDK 1.7,提取重点知识,再加以个人的理解编写而成。转载请标明来源。

JAVA虚拟机(JVM)划重点 第三章 第一节 Java垃圾收集与内存分配策略 之 垃圾回收机制

  • 进一步认识引用
  • 垃圾收集过程-两次标记
  • 回收方法区
  • 概述

    1、垃圾收集(Garbage Collection,GC)技术的历史比Java更为久远,诞生于1960年Lisp语言。当时人们就在思考3个问题:

    • 哪些内存需要回收?
    • 什么时候回收?
    • 如何回收?

    2、内存动态分配与内存回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一切都已“自动化”,为什么还要深入了解GC呢?

    • 排查各种内存溢出、内存泄漏问题。
    • 解决垃圾收集成为系统高并发量瓶颈问题时,需要对GC技术实施必要的监控与调节。

    3、程序计数器,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3个区域随线程而生,随线程而灭;栈中的栈帧随着方法的进入和退出而出栈入栈,每一个栈帧中分配多少内存基本上是在类结构确定下来时就已知的(除过JIT编译期在运行期会做一些优化,但我们可以大体这样认为是编译期可知的),因此这几个区域的分配和回收都具备确定性。
    然而Java堆和方法区则不一样,一个接口中的对个实现类需要的内存可能不一样,一个方法中的多个分支需要的内存也可能不一样,我们只有在程序处于运行期时才能知道创建哪些对象。这部分内存的分配和回收都是动态的,也是垃圾收集器所关注的。

    哪些对象是“垃圾”?

    在堆里面几乎存放着所有对象实例,垃圾收集器在对Java堆进行回收前,首先要确定哪些对象还“活着”,哪些对象已经“死去”(不可能再被任何途径使用的对象)

    1、引用计数算法

    给对象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一个地方引用它时,计数器值就加1,当引用实效时,计数器值就减1。任何时刻计数器为0的对象就是不可能被使用的。
    该方法简单,判定效率高,但在Java虚拟机中并不主流。因为它很难解决对象的相互循环引用问题。

    package ink.chongchong;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ReadWriteLock;
    
    /**
    * @ Author     :Chong Chong
    * @ Date       :Created in 22:02 2018/11/18
    * @ CSDN blog  :https://blog.csdn.net/cc695906217
    * testGC()方法执行后,objA和objB会不会被GC呢?
    */
    public class ReferenceCountingGC {
    public Object instance = null;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_1MB = 1024*1024;
    /**
    * 这个成员属性的唯一意义就是占点内存,以便能在GC日志中看清楚是否被回收过
    */
    private byte[] bigSize = new byte[50*_1MB];
    public static void testGC(){
    ReferenceCountingGC objA = new ReferenceCountingGC();
    ReferenceCountingGC objB = new ReferenceCountingGC();
    objA.instance = objB;
    objB.instance = objA;
    
    objA = null;
    objB = null;
    
    //假设在这一行发生GC,objA和objB是否能被收回?
    System.gc();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ReferenceCountingGC.testGC();
    }
    }

    我们来查看一下GC日志:

    [0.200s][info   ][gc             ] GC(2) Pause Full (System.gc()) 103M->1M(8M) 15.510ms
    [0.200s][info   ][gc,cpu         ] GC(2) User=0.00s Sys=0.02s Real=0.02s
    [0.200s][info   ][gc,marking     ] GC(1) Concurrent Mark Abort
    [0.200s][info   ][gc             ] GC(1) Concurrent Cycle 33.935ms
    [0.201s][info   ][gc,heap,exit   ] Heap
    [0.201s][info   ][gc,heap,exit   ]  garbage-first heap   total 8192K, used 1084K [0x0000000081800000, 0x000000010000
    4000
    0000)
    [0.201s][info   ][gc,heap,exit   ]   region size 1024K, 1 young (1024K), 0 survivors (0K)
    [0.201s][info   ][gc,heap,exit   ]  Metaspace       used 5434K, capacity 5512K, committed 5632K, reserved 1056768K
    [0.201s][info   ][gc,heap,exit   ]   class space    used 462K, capacity 492K, committed 512K, reserved 1048576K

    从上述日志的第一行看出,有大约100M的内存回收,意味着虚拟机并没有因为这两个对象相互引用就不回收它们,从侧面说明虚拟机并不是通过引用计数算法来判断对象是否还“活着”。

    2、可达性分析算法

    在主流商用程序语言的主流实现中,都是通过可达性分析来判定对象是否存活的。
    基本思想是:通过一系列的成为“GC Roots”的对象作为起始点,从这些节点开始向下搜索,搜索所走过的路径成为引用链,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时,则证明此对象是不可用的。

    在Java语言中可作为GC Roots的对象包括:

    • 虚拟机栈(栈帧中的本地变量表)中引用的对象。
    • 方法区中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 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 本地方法栈中JNI(即一般说的Native方法)引用的对象。

    我之前的博客中写过这些内存区的定义了,忘记了吗?Java虚拟机内存区域介绍——传送门

    进一步认识引用

    JDK1.2之前,Java中引用的定义很传统:如果reference类型的数据中存储的数值代表的是另外一块内存的起始地址,就称这块内存代表着一个引用。这种定义纯粹又狭隘。一个对象在这种定义下只有被引用和没有被引用两种状态,对于如何描述一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对象就显得无能为力。

    我们希望能描述这样一类对象:当内存空间还足够时,则能保留在内存中,当内存空间在进行垃圾收集后还是非常紧张,则可以抛弃这些对象。于是就有了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虚引用。引用强度一次衰减。

    • 强引用(Strong Reference):在程序代码中普遍存在,类似“Object obj = new Object()”这类引用,只要强引用还存在,垃圾收集器永远不会回收掉被引用的对象。
    • 软引用(Soft Reference):还有用但并非必须的对象。被软引用关联着的对象,在系统将要发生内存溢出异常之前,将会把这些对象列入回收范围之中进行第二次回收。如果这次回收还没有足够的内存,才会抛出溢出异常。
    • 弱引用(Weak Reference):描述非必需对象,但强度比软引用更弱一些,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只能生存到下次垃圾收集发生之前。当垃圾收集器工作室,无论当前内存是否足够,都将回收掉只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
    • 虚引用(Phantom Reference):最弱的引用关系,一个对象无论是否有虚引用的存在,完全不会对其生存时间构成影响,也无法通过虚引用取得一个对象实例。这类引用的唯一目的就是当对象被收集时,收到一个系统通知。

    垃圾收集过程-两次标记

    即时可达性分析算法中不可达的对象,也并非是“非死不可”的,要真正宣告一个对象死亡,至少经历两次标记。

    • 如果对象在可达性分析后,发现没有与GC Roots相连接的引用链,那它将会被第一次标记并且进行一次筛选,筛选的条件是该对象是否有必要执行finalize()方法。当对象没有覆盖finalize()方法,或者finalize()方法已经被虚拟机调用过,虚拟机将这两种情况都视为“没有必要执行”。
    • 如果这个对象被判定为有必要执行finalize()方法,那么这个对象将会放在一个叫做F-Queue的队列中,并在稍后由一个虚拟机自动建立的、低优先级的Finalizer线程去执行它。这里所谓的“执行”是指虚拟机会出发这个方法,但并不承诺会等待它运行结束,这样做的原因是,如果一个对象在finalize()方法中执行缓慢,或者发生了死循环,可能会导致F-Queue队列中其他对象永远处于等待,甚至导致整个内存祸首系统的崩溃。finalize()方法是对象逃脱死亡命运的最后一次机会,稍后GC将对F-Queue中的对象进行第二次小规模标记,如果对象要在finalize()中成功拯救自己,只需要重新与引用链上的任何一个对象建立关联即可,譬如把自己(this)赋值给某个类变量或对象的成员变量,那么在第二次标记时,它将被移除出“即将回收”的集合;如果对象这个时候还没有逃脱,那基本上它就神的被回收了。

    总结一下:第一次标记是指,当对象没有关联到GC Roots的引用链,且有必要执行finalize()时标记一次,被判了“死缓”;第二次标记是指,对那些“死缓”对象如果在finalize()中完成了自我救赎的对象进行标记。

    代码示例:

    /**
    * @ Author      : Chong Chong
    * @ Date        : Created in 16:39 2018/11/21
    * @ CSDN blog   : https://blog.csdn.net/cc695906217
    * @ Description :
    */
    public class FinalizeEscapeGC {
    public static FinalizeEscapeGC SAVE_HOOK = null;
    public void isAlive(){
    System.out.println("Yes. I am still alive. ^-^ ");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finalize() throws Throwable {
    super.finalize();
    System.out.println("Finalize method executed");
    FinalizeEscapeGC.SAVE_HOOK = thi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Throwable{
    SAVE_HOOK = new FinalizeEscapeGC();
    
    // 对象第一次成功拯救自己
    SAVE_HOOK = null;
    System.gc();
    // 因为finalize方法的优先级很低,所以暂停0.5秒等待它
    Thread.sleep(500);
    if (SAVE_HOOK != null){
    SAVE_HOOK.isAlive();
    }else {
    System.out.println("No. I am dead.  -_-");
    }
    
    // 下面这段代码与上面的相同,但是这次自救失败了
    SAVE_HOOK = null;
    System.gc();
    // 因为finalize方法的优先级很低,所以暂停0.5秒等待它
    Thread.sleep(500);
    if (SAVE_HOOK != null){
    SAVE_HOOK.isAlive();
    }else {
    System.out.println("No. I am dead.  -_-");
    }
    }
    }

    运行结果:

    Finalize method executed
    Yes. I am still alive. ^-^
    No. I am dead.  -_-

    通过以上代码可以看出:

    • SAVE_HOOK对象的finalize()方法确实被GC收集器触发过,并且在被收集前成功逃脱了。
    • 代码中有两段完全一样的代码片段,执行结果确实一次逃脱成功,一次失败。原因是任何一个对象的finalize()方法都只会被系统自动调用一次,如果对象面临下一次回收,它的finalize()方法不会被再次执行,因此第二段代码自救失败。

    finalize()这个方法,建议大家不要使用,忘了它。因为它运行代价高昂,不确定性大,try_finally或者其他方式可以做的更好,更及时。

    回收方法区

    很多人认为方法区(或者HotSpot虚拟机中的永久代)是没有垃圾收集的,Java虚拟机规范中确实说过可以不要去虚拟机在方法区实现垃圾收集,且方法区中进行垃圾收集的“性价比”一般较低。在堆中,尤其是在新生代中,常规应用进行一次垃圾收集一般乐意回收70%-95%的空间,而永久代的垃圾收集效率远低于此。

    永久代的垃圾收集主要是回收两部分内容:废弃常量和无用的类

    • 回收废弃常量:以常量池中字面量的回收为例,当没有任何String对象引用常量池中的“abc”常量,也没有其他地方引用了这个字面量,如果发生内存回收,必要的话,这个“abc”常量就会被系统清理出常量池。常量池中的其他类(接口)、方法、字段的符号引用也是类似。
    • 回收无用的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类才算“无用的类”。
      1、该类所有实例都已经被回收。
      2、加载该类的ClassLoader已经被回收。
      3、该类对应的java.lang.Class对象没有在任何地方被引用,无法在任何地方通过反射访问该类的方法。
      无用的类可以被回收,但和对象不同,并不是不适用了就必然会回收。是否回收还要根据虚拟机参数综合来看。
    阅读更多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