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剥开比原看代码17:比原是如何显示交易的详细信息的?

2018-07-24 08:25 639 查看
作者:freewind

比原项目仓库:

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Bytom/bytom

Gitee地址:https://gitee.com/BytomBlockchain/bytom

在上上篇文章里,我们还剩下一个小问题没有解决,即前端是如何显示一个交易的详细信息的。

先看对应的图片:





这个图片由于太长,分成了两个,实际上可以看作一个。

那么这个页面是怎么来的呢?这是在前面以列表的方式显示交易摘要信息后,可以点击摘要信息右上角的“查看详情”链接打开。

那我们在本文看一下,比原是如何显示这个交易的详细信息的。

由于它分成了前后两端,那么我们跟以前一样,把它再分成两个小问题:

前端是怎么向后台发送请求,并显示数据的

后端是如何拿到相应的数据发送给前台的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表格中包含了很多信息,但是我们在本文并不打算去解释。因为能看懂的一看就能明白,看不懂的就需要准确的了解了比原的核心之后才能解释清楚,而这一块等到我们晚点再专门研究。

前端是怎么向后台发送请求,并显示数据的

首先我们看一下显示交易详细信息页面的路由path是多少。当我们把鼠标放在交易摘要页面右上角的“查看详情”时,会发现url类似于:

http://localhost:9888/dashboard/transactions/2d94709749dc59f69cad4d6aea666586d9f7e86b96c9ee81d06f66d4afb5d6dd

其中
http://localhost:9888/dashboard/
可以看作是这个应用的根路径,那么路由path应该就是
/transactions/2d94709749dc59f69cad4d6aea666586d9f7e86b96c9ee81d06f66d4afb5d6dd
,后面那么长的显然是一个id,所以我们应该到代码中寻找类似于
/transactions/:id
这样的字符串,哦,遗憾的是没有找到。。。

那只能从头开始了,先找到前端路由的定义:

src/routes.js#L15-L35

// ...
import { routes as transactions } from 'features/transactions'

// ...

const makeRoutes = (store) => ({
path: '/',
component: Container,
childRoutes: [
// ...
transactions(store),
// ...
]
})

其中的
transactions
就是我们需要的,而它对应了
features/transactions/routes.js


src/features/transactions/routes.js#L1-L21

import { List, New, AssetShow, AssetUpdate } from './components'
import { makeRoutes } from 'features/shared'

export default (store) => {
return makeRoutes(
store,
'transaction',
List,
New,
Show,
// ...
)
}

这个函数将会为
transactions
生成很多相关的路由路径。当我们把一些组件,比如列表显示
List
,新建
New
,显示详情
Show
等等传进去之后,
makeRoutes
就会按照预先定义好的路径规则去添加相关的path。我们看一下
makeRoutes


src/features/shared/routes.js#L1-L44

import { RoutingContainer } from 'features/shared/components'
import { humanize } from 'utility/string'
import actions from 'actions'

const makeRoutes = (store, type, List, New, Show, options = {}) => {
const loadPage = () => {
store.dispatch(actions[type].fetchAll())
}

const childRoutes = []

if (New) {
childRoutes.push({
path: 'create',
component: New
})
}

if (options.childRoutes) {
childRoutes.push(...options.childRoutes)
}

// 1.
if (Show) {
childRoutes.push({
path: ':id',
component: Show
})
}

return {
// 2.
path: options.path || type + 's',
component: RoutingContainer,
name: options.name || humanize(type + 's'),
name_zh: options.name_zh,
indexRoute: {
component: List,
onEnter: (nextState, replace) => {
loadPage(nextState, replace)
},
onChange: (_, nextState, replace) => { loadPage(nextState, replace) }
},
childRoutes: childRoutes
}
}

这段代码看起来眼熟,因为我们在之前研究余额和交易的列表显示的时候,都见过它。而我们今天关注的是
Show
,即标记为第1处的代码。

可以看到,当传进来了
Show
组件时,就需要为其生成相关的路由path。具体是在
childRouters
中添加一个
path
:id
,而它本身的路由path是在第2处定义的,默认为
type + 's'
,而对于本例来说,
type
的值就是
transaction
,所以
Show
所对应的完整path就是
/transactions/:id
,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再回到第1处代码,可以看到
Show
组件是从外部传进来的,从前面的函数可以看到它对应的是
src/features/transactions/components/Show.jsx


我们进去看一下这个
Show.jsx
,首先是定义html组件的函数
render


src/features/transactions/components/Show.jsx#L16-L96

class Show extends BaseShow {

render() {
// 1.
const item = this.props.item
const lang = this.props.lang
const btmAmountUnit = this.props.btmAmountUnit

let view
if (item) {
// ..
view = <div>
<PageTitle title={title} />

<PageContent>
// ...

<KeyValueTable
title={lang === 'zh' ? '详情' : 'Details'}
items={[
// ...
]}
/>

{item.inputs.map((input, index) =>
<KeyValueTable
// ...
/>
)}

{item.outputs.map((output, index) =>
<KeyValueTable
// ...
/>
)}
</PageContent>
</div>
}

return this.renderIfFound(view)
}
}

代码被我进行了大量的简化,主要是省略了很多数据的计算和一些显示组件的参数。我把代码分成了2部分:

第1处需要注意的是类似于
const item = this.props.item
这样的代码,这里的
item
就是我们要展示的数据,对应本文就是一个
transaction
对象,它是从
this.props
中拿到的,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在这个文件(或者引用的某个文件)中,会有一个
connect
方法,把store里的数据塞过来。一会儿我们去看看。后面两行类似就不说了。

第2处代码主要就是页面view的定义了,可以看到里面主要是用到了另一个自定义组件
KeyValueTable
。代码我们就不跟过去了,参照前面的页面效果我们可以想像出来它就是以表格的形式把一些key-value数据显示出来。

那我们继续去寻找
connect
,很快就在同一个页面的后面,找到了如下的定义:

src/features/transactions/components/Show.jsx#L100-L117

import { actions } from 'features/transactions'
import { connect } from 'react-redux'

const mapStateToProps = (state, ownProps) => ({
item: state.transaction.items[ownProps.params.id],
lang: state.core.lang,
btmAmountUnit: state.core.btmAmountUnit,
highestBlock: state.core.coreData && state.core.coreData.highestBlock
})

// ...

export default connect(
mapStateToProps,
// ...
)(Show)

我只留下了需要关注的
mapStateToProps
。可以看到,我们在前面第1处中看到的几个变量的赋值,在这里都有定义,其中最重要的
item
,是从store的当前状态
state
中的
transaction
中的
items
中取出来的。

那么
state.transaction
是什么呢?我开始以为它是我们从后台取回来的一些数据,使用
transaction
这个名字放到了store里,结果怎么都搜不到,最后终于发现原来不是的。

实际情况是,在我们定义reducer的地方,有一个
makeRootReducer


src/reducers.js#L1-L62

// ...
import { reducers as transaction } from 'features/transactions'
// ...

const makeRootReducer = () => (state, action) => {
// ...
return combineReducers({
// ...
transaction,
// ...
})(state, action)
}

原来它是在这里构建出来的。首先
{ transaction }
这种ES6的语法,换成平常的写法,就是:

{
transaction: transaction
}

另外,
combineReducers
这个方法,是用来把多个reducer合并起来(可能是因为store太大,所以把它拆分成多个reducer管理,每个reducer只需要处理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并且合并以后,这个store就会变成大概这样:

{
"transaction": { ... },
// ...
}

所以前面的
state.transaction
就是指的这里的
{ ... }


那么继续,在前面的代码中,可以从
state.transaction.items[ownProps.params.id]
看到,
state.transaction
还有一个
items
的属性,它持有的是向后台
/list-transactions
取回的一个transaction数组,它又是什么时候加上去的呢?

这个问题难倒了我,我花了几个小时搜遍了比原的前后端仓库,都没找到,最后只好使出了Chrome的Redux DevTools大法,发现在一开始的时候,
items
就存在了:



在图上有两个红框,左边的表示我现在选择的是初始状态,右边显示最开始
transaction
就已经有了
items
,于是恍然大悟,这不跟前面是一样的道理嘛!于是很快找到了定义:

src/features/transactions/reducers.js#L7-L16

export default combineReducers({
items: reducers.itemsReducer(type),
queries: reducers.queriesReducer(type),
generated: (state = [], action) => {
if (action.type == 'GENERATED_TX_HEX') {
return [action.generated, ...state].slice(0, maxGeneratedHistory)
}
return state
},
})

果然,这里也是用
combineReducers
把几个reducer组合在了一起,所以store里就会有这里的几个key,包括
items
,以及我们不关心的
queries
generated


花了一下午,终于把这块弄清楚了。看来对于分析动态语言,一定要脑洞大开,不能预设原因,另外要利用各种调试工具,从不同的角度去查看数据。要不是Redux的Chrome插件,我不知道还要卡多久。

我个人更喜欢静态类型的语言,对于JavaScript这种,除非万不得以,能躲就躲,主要原因就是代码中互相引用的线索太少了,很多时候必须看文档、代码甚至去猜,无法利用编辑器提供的跳转功能。

知道了
state.transaction.items
的来历以后,后面的事情就好说了。我们是从
state.transaction.items[ownProps.params.id]
拿到了当前需要的transaction,那么
state.transaction.items
里又是什么时候放进去数据的呢?

让我们再回到前面的
makeRoutes


src/features/shared/routes.js#L1-L44

// ...
import actions from 'actions'

const makeRoutes = (store, type, List, New, Show, options = {}) => {
// 2.
const loadPage = () => {
store.dispatch(actions[type].fetchAll())
}

// ...

return {
path: options.path || type + 's',
component: RoutingContainer,
name: options.name || humanize(type +
7ff0
's'),
name_zh: options.name_zh,
indexRoute: {
component: List,
onEnter: (nextState, replace) => {
loadPage(nextState, replace)
},
// 1.
onChange: (_, nextState, replace) => { loadPage(nextState, replace) }
},
childRoutes: childRoutes
}
}

在上面的第1处,对于
indexRoute
,有一个
onChange
的触发器。它的意思是,当路由的path改变了,并且新的path属于当前的这个index路由的path(或者子path),后面的函数将会触发。而后面函数中的
loadPage
的定义在第2处代码,它又会将
actions[type].fetchAll()
生成的action进行dispatch。由于
type
在本文中是
transaction
,通过一步步追踪(这里稍有点麻烦,不过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走过),我们发现
actions[type].fetchAll
对应了
src/features/shared/actions/list.js


src/features/shared/actions/list.js#L4-L147

export default function(type, options = {}) {
const listPath  = options.listPath || `/${type}s`
const clientApi = () => options.clientApi ? options.clientApi() : chainClient()[`${type}s`]

// ...

const fetchAll = () => {
// ...
}

// ...

return {
// ...
fetchAll,
// ...
}
}

如果我们还对这一段代码有印象的话,就会知道它最后将会去访问后台的
/list-transactions
,并在拿到数据后调用
dispatch("RECEIVED_TRANSACTION_ITEMS")
,而它将会被下面的这个reducer处理:

src/features/shared/reducers.js#L6-L28

export const itemsReducer = (type, idFunc = defaultIdFunc) => (state = {}, action) => {
if (action.type == `RECEIVED_${type.toUpperCase()}_ITEMS`) {
// 1.
const newObjects = {}

// 2.
const data = type.toUpperCase() !== 'TRANSACTION' ? action.param.data : action.param.data.map(data => ({
...data,
id: data.txId,
timestamp: data.blockTime,
blockId: data.blockHash,
position: data.blockIndex
}));

// 3.
(data || []).forEach(item => {
if (!item.id) { item.id = idFunc(item) }
newObjects[idFunc(item)] = item
})
return newObjects
}
// ...

return state
}

依次讲解这个函数中的三处代码:

第1处是创建了一个新的空对象
newObjects
,它将在最后替代
state.transaction.items
,后面会向它里面赋值

第2处是对传进来的数据进行一些处理,如果type是
transaction
的话,会把数组中每个元素中的某些属性提升到根下,方便使用

第3处就是把各个元素放到
newObjects
中,
id
为key,对象本身为value

经过这些处理以后,我们才能使用
state.transaction.items[ownProps.params.id]
拿到合适的transaction对象,并且由
Show.jsx
显示。

前端这块基本上弄清楚了。我们继续看后端

后端是如何拿到相应的数据发送给前台的

前面我们说过,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可以推导出前端会访问后端的
/list-transactions
这个接口。我们欣喜的发现,这个接口我们正好在前一篇文章中研究过,这里就可以完全跳过了。

到今天为止,我们终于把“比原是如何创建一个交易的”这件事的基本流程弄清楚了。虽然还有很多细节,以及触及到核心的知道都被忽略了,但是感觉自己对于比原内部的运作似乎又多了一些。

也许现在积累的知识差不多了,该向比原的核心进发了。在下一篇,我将会尝试理解和分析比原的核心,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采用跟目前探索流程分解问题不同的方式。另外,可能前期会花不少时间,所以下一篇出来得会晚一些。当然,如果失败了,说明我目前积累的知识还是不够,我还需要再回到当前的做法,想办法再从不同的地方多剥一些比原的外壳,然后再尝试。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JSX redux List.js Ch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