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Java开发

【集合框架】JDK1.8源码分析之LinkedList(七)

2018-04-03 16:42 961 查看

转载自http://www.cnblogs.com/leesf456/p/5308843.html

一、前言  在分析了ArrayList了之后,紧接着必须要分析它的同胞兄弟:LinkedList,LinkedList与ArrayList在底层的实现上有所不同,其实,只要我们有数据结构的基础,在分析源码的时候就会很简单,下面进入正题,LinkedList源码分析。二、LinkedList数据结构  还是老规矩,先抓住LinkedList的核心部分:数据结构,其数据结构如下

  说明:如上图所示,LinkedList底层使用的双向链表结构,有一个头结点和一个尾结点,双向链表意味着我们可以从头开始正向遍历,或者是从尾开始逆向遍历,并且可以针对头部和尾部进行相应的操作。三、LinkedList源码分析  3.1 类的继承关系 
public class LinkedList<E>
extends AbstractSequentialList<E>
implements List<E>, Deque<E>,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说明:LinkedList的类继承结构很有意思,我们着重要看是Deque接口,Deque接口表示是一个双端队列,那么也意味着LinkedList是双端队列的一种实现,所以,基于双端队列的操作在LinkedList中全部有效。  3.2 类的内部类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
E item; // 数据域
Node<E> next; // 后继
Node<E> prev; // 前驱

// 构造函数,赋值前驱后继
Node(Node<E> prev, E element, Node<E> next) {
this.item = element;
this.next = next;
this.prev = prev;
}
}

  说明:内部类Node就是实际的结点,用于存放实际元素的地方。  3.3 类的属性  


public class LinkedList<E>
extends AbstractSequentialList<E>
implements List<E>, Deque<E>,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
// 实际元素个数
transient int size = 0;
// 头结点
transient Node<E> first;
// 尾结点
transient Node<E> last;
}

  说明:LinkedList的属性非常简单,一个头结点、一个尾结点、一个表示链表中实际元素个数的变量。注意,头结点、尾结点都有transient关键字修饰,这也意味着在序列化时该域是不会序列化的。  3.4 类的构造函数  1. LinkedList()型构造函数 

public LinkedList() {
}
  2. LinkedList(Collection<? extends E>)型构造函数  


public LinkedList(Collection<? extends E> c) {
// 调用无参构造函数
this();
// 添加集合中所有的元素
addAll(c);
}

  说明:会调用无参构造函数,并且会把集合中所有的元素添加到LinkedList中。  3.5 核心函数分析  1. add函数 

public boolean add(E e) {
// 添加到末尾
linkLast(e);
return true;
}
  说明:add函数用于向LinkedList中添加一个元素,并且添加到链表尾部。具体添加到尾部的逻辑是由linkLast函数完成的。


void linkLast(E e) {
// 保存尾结点,l为final类型,不可更改
final Node<E> l = last;
// 新生成结点的前驱为l,后继为null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l, e, null);
// 重新赋值尾结点
last = newNode;
if (l == null) // 尾结点为空
first = newNode; // 赋值头结点
else // 尾结点不为空
l.next = newNode; // 尾结点的后继为新生成的结点
// 大小加1
size++;
// 结构性修改加1
modCount++;
}

  说明:对于添加一个元素至链表中会调用add方法 -> linkLast方法。  对于添加元素的情况我们使用如下示例进行说明  示例一代码如下(只展示了核心代码) 
List<Integer> lists = new LinkedList<Integer>();
lists.add(5);
lists.add(6);
  说明:首先调用无参构造函数,之后添加元素5,之后再添加元素6。具体的示意图如下:

  说明:上图的表明了在执行每一条语句后,链表对应的状态。  2. addAll函数  addAll有两个重载函数,addAll(Collection<? extends E>)型和addAll(int, Collection<? extends E>)型,我们平时习惯调用的addAll(Collection<? extends E>)型会转化为addAll(int, Collection<? extends E>)型,所以我们着重分析此函数即可。 


// 添加一个集合
public boolean addAll(int index, Collection<? extends E> c) {
// 检查插入的的位置是否合法
checkPositionIndex(index);
// 将集合转化为数组
Object[] a = c.toArray();
// 保存集合大小
int numNew = a.length;
if (numNew == 0) // 集合为空,直接返回
return false;

Node<E> pred, succ; // 前驱,后继
if (index == size) { // 如果插入位置为链表末尾,则后继为null,前驱为尾结点
succ = null;
pred = last;
} else { // 插入位置为其他某个位置
succ = node(index); // 寻找到该结点
pred = succ.prev; // 保存该结点的前驱
}

for (Object o : a) { // 遍历数组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E e = (E) o; // 向下转型
// 生成新结点
Node<E> newNode = new Node<>(pred, e, null);
if (pred == null) // 表示在第一个元素之前插入(索引为0的结点)
first = newNode;
else
pred.next = newNode;
pred = newNode;
}

if (succ == null) { // 表示在最后一个元素之后插入
last = pred;
} else {
pred.next = succ;
succ.prev = pred;
}
// 修改实际元素个数
size += numNew;
// 结构性修改加1
modCount++;
return true;
}

  说明:参数中的index表示在索引下标为index的结点(实际上是第index + 1个结点)的前面插入。在addAll函数中,addAll函数中还会调用到node函数,get函数也会调用到node函数,此函数是根据索引下标找到该结点并返回,具体代码如下


Node<E> node(int index) {
// 判断插入的位置在链表前半段或者是后半段
if (index < (size >> 1)) { // 插入位置在前半段
Node<E> x = first;
for (int i = 0; i < index; i++) // 从头结点开始正向遍历
x = x.next;
return x; // 返回该结点
} else { // 插入位置在后半段
Node<E> x = last;
for (int i = size - 1; i > index; i--) // 从尾结点开始反向遍历
x = x.prev;
return x; // 返回该结点
}
}

  说明:在根据索引查找结点时,会有一个小优化,结点在前半段则从头开始遍历,在后半段则从尾开始遍历,这样就保证了只需要遍历最多一半结点就可以找到指定索引的结点。  下面通过示例来更深入了解调用addAll函数后的链表状态。  
List<Integer> lists = new LinkedList<Integer>();
lists.add(5);
lists.addAll(0, Arrays.asList(2, 3, 4, 5));
  上述代码内部的链表结构如下:

  3. unlink函数  在调用remove移除结点时,会调用到unlink函数,unlink函数具体如下:  


E unlink(Node<E> x) {
// 保存结点的元素
final E element = x.item;
// 保存x的后继
final Node<E> next = x.next;
// 保存x的前驱
final Node<E> prev = x.prev;

if (prev == null) { // 前驱为空,表示删除的结点为头结点
first = next; // 重新赋值头结点
} else { // 删除的结点不为头结点
prev.next = next; // 赋值前驱结点的后继
x.prev = null; // 结点的前驱为空,切断结点的前驱指针
}

if (next == null) { // 后继为空,表示删除的结点为尾结点
last = prev; // 重新赋值尾结点
} else { // 删除的结点不为尾结点
next.prev = prev; // 赋值后继结点的前驱
x.next = null; // 结点的后继为空,切断结点的后继指针
}

x.item = null; // 结点元素赋值为空
// 减少元素实际个数
size--;
// 结构性修改加1
modCount++;
// 返回结点的旧元素
return element;
}

  说明:将指定的结点从链表中断开,不再累赘。四、针对LinkedList的思考  1. 对addAll函数的思考  在addAll函数中,传入一个集合参数和插入位置,然后将集合转化为数组,然后再遍历数组,挨个添加数组的元素,但是问题来了,为什么要先转化为数组再进行遍历,而不是直接遍历集合呢?从效果上两者是完全等价的,都可以达到遍历的效果。关于为什么要转化为数组的问题,我的思考如下:1. 如果直接遍历集合的话,那么在遍历过程中需要插入元素,在堆上分配内存空间,修改指针域,这个过程中就会一直占用着这个集合,考虑正确同步的话,其他线程只能一直等待。2. 如果转化为数组,只需要遍历集合,而遍历集合过程中不需要额外的操作,所以占用的时间相对是较短的,这样就利于其他线程尽快的使用这个集合。说白了,就是有利于提高多线程访问该集合的效率,尽可能短时间的阻塞。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