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Java开发

《Thinking In Java》学习笔记

2018-01-07 17:58 190 查看
第一章:对象导论

程序可以通过添加新类型的对象十自身适用于某个特定问题。那么也就是说类可以理解为某一问题/具备解决某种问题的方案的一个个体,一个总的集合。每个对象都像一个微型计算机,具有状态,还具有操作,用户可以要求对象执行这些操作。

面向对象的程序涉及的五个特点:

1.万物皆对象

2.程序是对象的集合,它们通过发送消息来告知彼此所要做的,类名或者类的对象通过【.】来向它发送消息,从而完成类的方法、属性的调用。

3.每个对象有自己的由其他对象所构成的存储,类之间可以嵌套,从而构建出复杂性。

4.每个对象都拥有其类型,每个对象都拥有一个和它的【类型】相关的属性,即——Class。

5.某一特定类型的所有对象都可以接受同样的消息。

对象具有状态、行为和标识。状态——内部数据;行为——方法。

因为类描述了具有相同特性(数据元素)和行为(功能)的对象集合,所以一个类实际上就是一个数据类型。

每个对象都只能满足某些请求,这些请求由对象的接口(interface)所定义,决定接口的便是类型。
当正在试图开发或理解一个程序设计时,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将对象想象成为“服务提供者”。

最简单地复用某个类的方式就是直接使用该类的一个对象,此外也可以将那个类的一个对象置于某个新的类中。

关于继承:基类也就是父类,一般用来表示系统中某些对象的核心概念。以垃圾回收机为例,它用来归类散落的垃圾。“垃圾”是基类型,每一件垃圾都有重量、价值等特性,可以被切碎、熔化或分解。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添加额外的特性(例如瓶子有颜色)或行为(例如铝罐可以被压碎,铁罐可以被磁化)导出更具体的垃圾类型。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