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计算机基础知识总结(一)

2017-09-07 10:50 323 查看
1.在计算机中,标识计算机性能的指标有多个,但是执行时间可以普遍描述性能。

2.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这一Moore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3. MIPS单字长定点指令平均执行速度,每秒处理的百万级的机器语言指令数。这是衡量CPU速度的一个指标。

4.调和平均数又称倒数平均数,是总体各统计变量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调和平均数是平均数的一种。但统计调和平均数,与数学调和平均数不同,它是变量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由于它是根据变量的倒数计算的,所以又称倒数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也有简单调和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两种。

5.指令集是存储在CPU内部,对CPU运算进行指导和优化的硬程序。拥有这些指令集,CPU就可以更高效地运行。

6. shell是linux中对操作系统管理的接口。

7.单任务操作系统对CPU和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一般不高。

9.进程(Process)是计算机中的程序关于某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基本单位,是操作系统结构的基础。

10.调度方式有分页式、段式、段页式3种。
fa90
页式调度是将逻辑和物理地址空间都分成固定大小的页。虚拟内存地址由页号(与页表中的页号关联)和偏移量组成

11.差错检测能检查出计算机信号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出现的信号传出错误,便于以后能很好的对数据错误改正。

12.异步传输(AsynchronousTransmission):异步传输将比特分成小组进行传送,小组可以是8位的1个字符或更长。

13.网关是计算机局域网和广域网互联的设备。

14.局域网中常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技术是CSMA/CD技术。

15.ISO国际标准组织成立于1946年。

16.半双工通信是信道上可以传输两个方向的信号,但是不能同时进行传输。单工数据传输只支持数据在一个方向上传输;半双工数据传输允许数据在两个方向传输,但某一时刻只允许在一个方向传输,切换方向的单工通信;全双工允许数据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输,双方都具有独立的接受和发送能力。

18.CRC即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是数据通信领域中最常用的一种查错校验码,其特征是信息字段和校验字段的长度可以任意选定。保证数据在不可靠的网络线路中可靠的传输。

19.对传输线路,数据分组,转发设备都要进行进一步的提高性能。

20.按照计算机网络的覆盖范围不同,计算机网络可以范围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21.只有顺序存储情况下线性表的逻辑顺序和其物理顺序才一致,链式存储因为是随机选择物理存储单元,所以不一致。 

22.顺序存储需要开辟一个定长的空间,读写速度快,缺点不可扩充容量,链式存储无需担心容量问题,读写速度相对慢些,由于要存储下一个数据的地址所以需要的存储空间比顺序存储大。综上所述,如果元素个数已知,且插入删除较少的可以使用顺序结构,而对于频繁有插入删除操作,元素个数未知的,最好使用链式结构,编程时可结合要处理的数据的特点设计数据结构的。

23.在长度为N的顺序表中,由于其有序,所以求第I个元素的直接前驱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1)。

24.中根遍历是先遍历左子数再遍历根然后遍历右子树;后根遍历是先遍历左子树在遍历右子树最后是根。 

25.顺序表和一维数组一样都可以通过下标随机(或直接)访问。

26.中央处理器主要包括运算器(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Arithmetic LogicUnit)和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Data)、控制及状态的总线(Bus)。它与内部存储器(Memory)和输入/输出(I/O)设备合称为电子计算机三大核心部件。

微程序控制的计算机中,将由同时发出的控制信号所执行的一组微操作称为微指令。所以微指令就是把同时发出的控制信号的有关信息汇集起来形成的。将一条指令分成若干条微指令,按次序执行就可以实现指令的功能。若干条微指令可以构成一个微程序,而一个微程序就对应了一条机器指令。因此,一条机器指令的功能是若干条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实现的。简言之,一条机器指令所完成的操作分成若干条微指令来完成,由微指令进行解释和执行。

从指令与微指令,程序与微程序,地址与微地址的一一对应关系上看,前者与内存储器有关,而后者与控制存储器(它是微程序控制器的一部分。

27.操作数在寄存器中,为(寄存器直接)寻址方式,如:MOV A, R0,即把R0中的值20H放入累加器A中,即A=20H。

操作数地址在寄存器中,为(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如:MOV A, @R0,即把R0中的值做为操作数的地址,把此地址中的值放入累加器A中,即把内存单元20H中的值放入A中,如此地址单元中的值为5,则A=5。

28.机器字长也就是运算器进行定点数运算的字长,通常也是CPU内部数据通路的宽度。机器字长对硬件的造价也有较大的影响。它将直接影响加法器(或ALU),数据总线以及存储字长的位数。所以机器字长的确不能单从精度和数的表示范围来考虑。

29.计算机存储器可以分类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虚拟内存是在辅存中开辟一部分空间最主存来使用,提高计算机的速度。

30.浮点型简单讲就是实数的意思。浮点数在计算机中用以近似表示任意某个实数。具体的说,这个实数由一个整数或定点数(即尾数)乘以某个基数(计算机中通常是2)的整数次幂得到,这种表示方法类似于基数为10的科学记数法。

31.页面不在内存中,则信息不能被读取。所以使得程序中断。

32.结合段式和页式管理的共同优点。对内存进管理,可以使得计算机的内存减少碎片。

33.虚拟内存是计算机系统内存管理的一种技术。它使得应用程序认为它拥有连续的可用的内存(一个连续完整的地址空间),而实际上,它通常是被分隔成多个物理内存碎片,还有部分暂时存储在外部磁盘存储器上,在需要时进行数据交换。

34.允许设置的虚拟内存最小值为2MB,最大值不能超过当前硬盘的剩余空间值,同时也不能超过32位操作系统的内存寻址范围——4GB。由系统或系统优化软件分配或设置为物理内存的1.5-3倍。

35.由操作系统实现提供的所有系统调用所构成的集合即程序接口或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Interface,API)。是应用程序同系统之间的接口。

36. 网络适配器是使计算机联网的设备,平常所说的网卡就是将PC机和LAN连接的网络适配器。网卡(NIC) 插在计算机主板插槽中,负责将用户要传递的数据转换为网络上其它设备能够识别的格式,通过网络介质传输。

37.考查网络层的主要功能

38.路由器和网关都是在网络层的设备,是根据不同协议之间进行转换。

39.传输层(Transport Layer)是ISO OSI协议的第四层协议,实现端到端的数据传输。该层是两台计算机经过网络进行数据通信时,第一个端到端的层次,具有缓冲作用。当网络层服务质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它将服务加以提高,以满足高层的要求;当网络层服务质量较好时,它只用很少的工作。传输层还可进行复用,即在一个网络连接上创建多个逻辑连接。

40. 考查后退N帧协议的工作原理。在后退N帧协议中,发送方可以连续发送若干个数据帧,如果收到接收方的确认帧,则可以继续发送。若某个帧出错,接收方只是简单地丢弃该帧及其后所有的后续帧,发送方超时后需重传该数据帧及其后续的所有数据帧。

这里要注意,连续ARQ协议中,接收方一般采用累积确认的方式,即接收方对按序到达的最后一个分组发送确认,因此题目中收到3的确认帧就代表编号为0、1、2、3的帧已接收,而此时发送方未收到1号帧的确认只能代表确认帧在返回的过程中丢失了,而不代表1号帧未到达接收方。因此需要重传的帧为编号是4、5、6、7的帧,

41.出栈顺序

42.字符串常用两种存储方式: 1、链表存储结构的内存地址不一定是连续的,但顺序存储结构的内存地址一定是连续的;2、链式存储适用于在较频繁地插入、删除、更新元素时,而顺序存储结构适用于频繁查询时使用。

43.由同一关键字集合构造的各棵二叉排序树,其形态不一定相同,平均查找长度也不一定相同。输入顺序不同时,树则不同。

44.栈(stack)又名堆栈,它是一种运算受限的线性表。其限制是仅允许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运算。这一端被称为栈顶,相对地,把另一端称为栈底。向一个栈插入新元素又称作进栈、入栈或压栈,它是把新元素放到栈顶元素的上面,使之成为新的栈顶元素;从一个栈删除元素又称作出栈或退栈,它是把栈顶元素删除掉,使其相邻的元素成为新的栈顶元素。

45.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通常情况下,精心选择的数据结构可以带来更高的运行或者存储效率。数据结构往往同高效的检索算法和索引技术有关。

46.逻辑设计阶段把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

47.在数据库中,外模式所对应由基本表生成的视图。

48.关系代数运算的基本运算符有4类:集合运算符、专门的关系运算符、算术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并、差、笛卡儿积、投影、选择是5种基本的运算,其他运算可以通过基本的运算导出。

49.SQL中,与NULL有关的表达式中不能使用等号“=”。

50.
数据库模式定义语言DDL,是用于描述数据库中要存储的现实世界实体的语言。一个数据库模式包含该数据库中所有实体的描述定义。

51.内存负责为CPU提供数据,CPU通过内存的数据来完成运算。

52.取指令阶段是将一条指令从主存中取到指令寄存器的过程。若为双字长指令,则(PC)+2à程序计数器PC中的数值,用来指示当前指令在主存中的位置。当一条指令被取出后,PC中的数值将根据指令字长度而自动递增。若为单字长指令,则(PC)+1 。

53.CPU的主频,即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通常所说的某某CPU是多少兆赫的,而这个多少兆赫就是“CPU的主频”。很多人认为CPU的主频就是其运行速度,其实不然。CPU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

54.指令周期是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一般由若干个机器周期组成,是从取指令、分析指令到执行完所需的全部时间。

55.在单片机程序设计中,设置一个好的时钟中断,将能使一个CPU发挥两个CPU的功效,大大方便和简化程序的编制,提高系统的效率与可操作性。可以把一些例行的及需要定时执行的程序放在时钟中断中,还可以利用时钟中断协助主程序完成定时、延时等操作。

56.短作业优先(SJF, Shortest Job First)又称为“短进程优先”SPN(ShortestProcess Next);这是对FCFS算法的改进,其目标是减少平均周转时间。优点:比FCFS改善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缩短作业的等待时间;提高系统的吞吐量。缺点:对长作业非常不利,可能长时间得不到执行;未能依据作业的紧迫程度来划分执行的优先级;难以准确估计作业(进程)的执行时间,从而影响调度性能。

57.1、最佳适应算法(Best Fit):它从全部空闲区中找出能满足作业要求的、且大小最小的空闲分区,这种方法能使碎片尽量小。为适应此算法,空闲分区表(空闲区链)中的空闲分区要按大小从小到大进行排序,自表头开始查找到第一个满足要求的自由分区分配。该算法保留大的空闲区,但造成许多小的空闲区。

2、首次适应算法(First Fit):从空闲分区表的第一个表目起查找该表,把最先能够满足要求的空闲区分配给作业,这种方法目的在于减少查找时间。为适应这种算法,空闲分区表(空闲区链)中的空闲分区要按地址由低到高进行排序。该算法优先使用低址部分空闲区,在低址空间造成许多小的空闲区,在高地址空间保留大的空闲区。

3、循环首次适应算法(Next Fit):该算法是首次适应算法的变种。在分配内存空间时,不再每次从表头(链首)开始查找,而是从上次找到空闲区的下一个空闲开始查找,直到找到第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的空闲区为止,并从中划出一块与请求大小相等的内存空间分配给作业。该算法能使内存中的空闲区分布得较均匀。

58.并发性就是多个进程在形同的时间间隔内进行运行。

59.在一定时间内在物理机器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程序同处于开始运行但尚未结束的状态,并且次序不是事先确定的。

60.中断指当出现需要时,CPU暂时停止当前程序的执行转而执行处理新情况的程序和执行过程。当执行完程序后,开始执行下一条指令,当前就需要中断。

61.管道是先进先出算法执行程序。

63.计算机的早期,多任务被称作多道程序。多道程序是令CPU一次读取多个程序放入内存,先运行第一个程序直到它出现了IO操作。因为IO操作慢,CPU需要等待。为了提高CPU利用率,此时运行第二个程序。

64.中断技术和通道技术的引入,提供了CPU,通道和I/O设备之间的并行操作的可能性,但由于计算机外设的发展会产生通道不足而产生的"瓶颈"现象,使并行程度受到限制,因此引入了缓冲技术.缓冲池位于内存中。目的:1,改善CPU和I/O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情况;2,可以减少I/O设备对CPU的中断次数及放宽对CPU的中断响应时间要求。

65.电源分配单元PDU(Power Distibution Unit)是适用于机柜安装的电源分配器插座,具备电源分配和管理功能,是将电源输送到机柜、服务器以及数据中心的连接设备。

66.ftp是基于tcp的使用tcp 20和21号端口,tftp是基于UDP的,使用udp 69号端口。

67.IEEE 802.11g  2003年7月,通过了第三种调变标准。其载波的频率为2.4GHz(跟802.11b相同),原始传送速度为54Mbit/s,净传输速度约为24.7Mbit/s(跟802.11a相同)。802.11g的设备与802.11b兼容。802.11g是为了提高更高的传输速率而制定的标准,它采用2.4GHz频段,使用CCK技术与802.11b后向兼容,同时它又通过采用OFDM技术支持高达54Mbit/s的数据流,所提供的带宽是802.11a的1.5倍。

68.数据窗口对象:是 PowerBuilder 最有特色的对象,用来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数据操作和数据检索。

69.路由器(Router),是连接因特网中各局域网、广域网的设备,它会根据信道的情况自动选择和设定路由,以最佳路径,按前后顺序发送信号。路由器是互联网络的枢纽,"交通警察"。目前路由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各种不同档次的产品已成为实现各种骨干网内部连接、骨干网间互联和骨干网与互联网互联互通业务的主力军。

70.计算机体系结构(ComputerArchitecture)是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的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按照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不同级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具有不同的属性。

71.UDP提供无连接服务,TCP是面向链接的可靠传输服务。

72.计算机接入网络的是网络接口卡NIC。

73.完成域名和IP地址转换的是DNS域名解析服务。

74.SMTP是简单邮件传输协议,负责电子邮件的传输。

75.栈的基本运算有:入栈,出栈(删除栈顶元素),初始化、置空、判断栈是否为空或满、提取栈顶元素等,对栈的操作都是在栈顶进行的。

76.机器指令(Machine Instructions)是CPU能直接识别并执行的指令,它的表现形式是二进制编码。机器指令通常由操作码和操作数两部分组成,操作码指出该指令所要完成的操作,即指令的功能,操作数指出参与运算的对象,以及运算结果所存放的位置等。在微程序控制的计算机中,将由同时发出的控制信号所执行的一组微操作称为微指令。所以微指令就是把同时发出的控制信号的有关信息汇集起来形成的。将一条指令分成若干条微指令,按次序执行就可以实现指令的功能。若干条微指令可以构成一个微程序,而一个微程序就对应了一条机器指令。

77.同步传输是一种以数据块为传输单位的数据传输方式,该方式下数据块与数据块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必须严格地规定它们的时间关系。每个数据块的头部和尾部都要附加一个特殊的字符或比特序列,标记一个数据块的开始和结束,一般还要附加一个校验序列,以便对数据块进行差错控制。异步传输(AsynchronousTransmission):异步传输将比特分成小组进行传送,小组可以是8位的1个字符或更长。发送方可以在任何时刻发送这些比特组,而接收方从不知道它们会在什么时候到达。

78.计算机能直接识别的语言是机器语言。

79.控制总线CB用来传送控制信号和时序信号。控制信号中,有的是微处理器送往存储器和I/O接口电路的,如读/写信号,片选信号、中断响应信号等;也有是其它部件反馈给CPU的,比如:中断申请信号、复位信号、总线请求信号、设备就绪信号等。因此,控制总线的传送方向由具体控制信号而定,一般是双向的,控制总线的位数要根据系统的实际控制需要而定。实际上控制总线的具体情况主要取决于CPU。

80.计算机CPU是通过总线和外出的主存及I/0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为提高系统的吞吐率,所以要提高主存的数度。高速缓冲存贮器是存储CPU常用的命令和指令的。

82.请求系统服务,会使得计算机中某种进程被唤醒;启动某种操作会使当前的进程初相阻塞的现象;新数据没有到达,使得当强进程不能正常进行,出现阻塞。无新工作可做,使得计算机进程解释。

84.页式存储管理将内存空间划分成等长的若干区域,每个区域的大小一般取2的整数幂,称为一个物理页面有时称为块。内存的所有物理页面从0开始编号,称作物理页号。段式管理(segmentation),是指把一个程序分成若干个段(segment)进行存储,每个段都是一个逻辑实体(logical entity),程序员需要知道并使用它。它的产生是与程序的模块化直接有关的。段式管理是通过段表进行的,它包括段号或段名、段起点、装入位、段的长度等。此外还需要主存占用区域表、主存可用区域表。

86.X.25是一个使用电话拨号入网,尤其是那些国营的电话公司。ADSL技术采用频分复用技术把普通的电话线分成了电话、上行和下行三个相对独立的信道,从而避免了相互之间的干扰。用户可以边打电话边上网,不用担心上网速率和通话质量下降的情况

87.中心连接设备是要求有多个接口,集线器和交换机是多端口链接设备,可以链接多个计算机设备。

89.可以同时给多个人发送电子邮件,用户和用户之间用“;”隔开。附件可以添加多媒体信息

90.在IP地址中区分网络号和主机号的是子网掩码。网络位用1表示,主机为用0表示。

93.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有三元组表和十字链表两种方式

94.特殊矩阵其非零元素的分布都是有规律的,因此除稀疏矩阵外,其余对角矩阵、上三角矩阵、下三角矩阵和对称矩阵都是特殊矩阵。

95.广义表的特点是:①广义表是一种线性结构;②广义表是一种多层次结构;③一个广义表可以为其它广义表所共享;④广义表可以是递归的。并且,通常采用单链表来存储广义表。

96.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3大要素组成。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单一,在关系模型中,现实世界的实体以及实体间的各种联系均用关系来表示。关系操作的特点是集合操作方式,即操作的对象和结果都是集合。关系代数、元组关系演算和域关系演算均是抽象的查询语言这些抽象的语言与具体的DBMS中实现的实际语言并不完全一样,但它们能用作评估实际系统中查询语言能力的标准或基础。数据库的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那是一种语义概念,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与现实世界中应用需求的数据的相容性和正确性。数据库内数据之间的相容性和正确性。

97.在关系的诸属性中,能够用来惟一表示元组的属性(或属性组合)称为关键字或码。因此,关键字既可以是单个属性,也可以是属性组。

98.我们常用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有Oracle,MS SQL Server,IBM DB2,Sybase,mySQL,access等。

99.数据库信息的运行安全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四项分别是:分险分析、审计跟踪、备份与恢复和应急。

100.表中任意两列的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比如成绩中语文和数学。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