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大数据 > 物联网

资讯精选 | 物联网时代半导体制造设备小型化大势所趋

2017-08-31 14:43 906 查看
本文来源于阿里云-云栖社区,原文点击这里

物联网利用科技将实体物品连接到网络。电子组件的大小(和费用)需要支持其功能性,例如感应、追踪和控制机制,在广泛采用物联网的各种行业应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半导体行业的进展一直很激烈,业界一直保持每两年加倍摩尔定律的晶体管密度。

  在2000 年时,技术发展状态是 1000 纳米(nm),但 2010 至 2011 年,该工业转移到商用系统级芯片(SoC)芯片解决方案,利用 28 至 45 纳米光刻技术实现了 2-3 芯片组件,可以整合能处理数字讯号的无线电收发器、基频微芯片或图形加速器。这里有许多应用,例如远程医疗和环境监测需要这些合成芯片组,不仅是因为体积小,并且可隐藏和充当”小型”计算机来感应实体物品。
幸运的是,多年来设备小型化已快速实现,且每个芯片的晶体管数量也呈倍数增加。

  现今,晶元芯片制造技术是由平面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MOSFET)技术主要在推动。 在芯片设计和结构等领域的进展,已经允许半导体工业降低生产晶体管的尺寸、密度和成本。像光刻、度量衡学和纳米技术被使用(和探索)来大幅提高单芯片上晶体管的数量。 

例如,半导体制造过程也从 2010 年的 32纳米节点提升到 2011 年的 22 纳米节点,2013 的 16 纳米到 2015 年迈向 11 纳米(见图 2.3)。 Intel9 在 2012 年 4 月正式推出,是全球第一款商用微处理器-以 22 纳米与
3D三栅极晶体管制程制造的版本。这种 22 纳米芯片比之前的晶体管还能够适应超过 29 亿个晶体管,能提升 37%性能、降低超过 50%的功耗。

 展开全文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