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之OSI七层模型与TCP/IP四层模型

2017-04-17 17:00 555 查看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在计算机网络中比较重要的两个模型概念,OSI和TCP/IP。

TCP/IP与OSI模型对比

计算机网络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例如,要想实现最简单的网络连接的两台计算机之间互相传送文件,首先就必须要有传送数据的通路,但这远远不够,还必须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其中就有一下几点:

发起通信的计算机必须将数据通信的通路激活;要告诉网络如何识别接收数据的计算机;发起通信的计算机必须查明对方计算机是否已开机,并且与网络连接正常;发起通信的计算机中的应用程序必须搞清楚在对方计算机的文件管理程序是否已做好接收和存储文件的准备工作;若计算机的文件格式不兼容,则其中的一台计算机必须完成文件格式的转换功能;对出现的各种差错和意外事故,应当有可靠地措施保证对方计算机最终能收到正确的文件......

以上几点只是复杂过程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很多,说这些只是想说明相互通信的两个计算机系统必须高度协调工作才行,而这种“协调”是相当复杂的。为了设计这样复杂的计算机网络,早在最初ARPANTE设计时就提出了分层的方法。在1974年,IBM公司就宣布了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而现今的IBM大型机构建的专用网络仍在使用SNA。其他公司也研发出了自己公司的具有不同名称的体系结构。如此多的结构又优点也有缺点,不同体系之间的计算机无法实现互联互通,于是乎,ISO于1977年推出了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OSI七层模型。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就在于,你可以达到全球所有计算机的互联互通,但是由于因特网早于OSI七层模型全球商用标准普及之前就已覆盖全世界,因此最终出现了TCP/IP协议,四层模型不仅可以完全普及化,同时也利于商业市场化,从商业层面而言,四层模型才是成功的。

OSI七层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七层网络模型称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这个模型是一个抽象的、逻辑的模型,不仅包括一系列抽象的术语和概念,也包括具体的协议。它把网络从逻辑上分为了7层。每一层都有相关、相对应的物理设备,比如路由器,交换机。OSI 七层模型是一种框架性的设计方法 ,建立七层模型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异种网络互连时所遇到的兼容性问题,其最主要的功能使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它的最大优点是将服务、接口和协议这三个概念明确地区分开来,通过七个层次化的结构模型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



OSI七层框架

各框架功能

TCP/IP四层模型:TCP/IP是一组协议的代名词,它还包括许多协议,组成了TCP/IP协议簇。TCP/IP协议簇分为四层,从第一张图就能看出来,IP位于协议簇的第二层(对应OSI的第三层),TCP位于协议簇的第三层(对应OSI的第四层)。而各层又对应相应的网络功能:

应用层是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传输层是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网际层是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 网络接口层是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来传送数据。

四层功能

当然了,以上这些只是其中比较简单了了解了,要想把这两个模型的说明白说透彻,这些肯定还不够,小编在这里也只能说这些简单的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研究。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