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 计算机网络

基础总结知识点-第二章:HTTP协议

2017-03-23 21:00 477 查看
Http的基础概览与交互模型: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通常在TCP的80端口(有链接,无状态的应用层协议)

采用:请求/响应交互模型;

涉及:客户机(浏览器)和服务器;客户机在发送请求前主动建立连接,服务器无法主动向客户机发动连接。(服务器被动)

HTTP代理:(服务器客户机中介)分为透明代理(除了必要处理身份认证等其他不修改)和非透明代理(对HTTP请求消息和响应进行分析和修改)

消息类型: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开始行或状态行(文本,回车家换行符CRLF)+消息头和消息体
MIME(多用途Internet邮件扩展)

HTTP请求消息:

请求消息格式:开始行+消息头+消息体。
请求方法:get(默认),post(大量信息),options,head,put,delete,trace,connect

请求URI(通用资源知识符)形式:URL(统一资源定位符)和URN(统一资源名称)

响应消息格式:状态行+消息头+消息体。

状态行包含状态码(处理结果状态)和状态说明。
状态码:1xx(请求已收到,服务器继续处理),2xx(请求已被成功接收处理响应),3xx(重定向吗,许进一步操作才能完成请求),4xx(客户机请求有误),5xx(服务器出错,无法请求)

404-客户机请求资源不存在。
消息头(字段):(参数协商,传参,描述消息体)

格式:字段名:字段体

内容协商消息头字段:accept,accept-charset(采用字符集),accept-encoding,accept-language(设置网页语言)

缓存控制消息头:cache-control,pragma

实体描述消息头:content-type,content-length

条件控制消息头:if-MAtch,if-Modified-since

其他消息头:host(指明客户机请求资源所在的主机及端口号)

                   Location,Date,last-Modified,user-agent,referer

多用途internet扩展(MIME).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