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数据库 > Redis

redis介绍和安装

2017-03-21 18:00 169 查看
一、Redis介绍
Redis是当前比较热门的NOSQL系统之一,它是一个key-value存储系统。和Memcache类似,但很大程度补偿了Memcache的不足,它支持存储的value类型相对更多,包括string、list、set、zset和hash。这些数据类型都支持push/pop、add/remove及取交集并集和差集及更丰富的操作。在此基础上,Redis支持各种不同方式的排序。
和Memcache一样,Redis数据都是缓存在计算机内存中,不同的是,Memcache只能将数据缓存到内存中,无法自动定期写入硬盘,这就表示,一断电或重启,内存清空,数据丢失。所以Memcache的应用场景适用于缓存无需持久化的数据。而Redis不同的是它会周期性的把更新的数据写入磁盘或者把修改操作写入追加的记录文件,实现数据的持久化。
二、redis的库

 Redis是一个字典结构的存储服务器,而实际上一个Redis实例提供了多个用来存储数据的字典,客户端可以指定将数据存储在哪个字典中。这与我们熟知的在一个关系数据库实例中可以创建多个数据库类似,所以可以将其中的每个字典都理解成一个独立的数据库。
     每个数据库对外都是一个从0开始的递增数字命名,Redis默认支持16个数据库,可以通过配置databases来修改这一数字。客户端与Redis建立连接后会自动选择0号数据库,不过可以随时使用SELECT命令更换数据库,如要选择1号数据库:
     redis> SELECT 1
     OK
     redis [1] > GET foo
     (nil)
     然而这些以数字命名的数据库又与我们理解的数据库有所区别。首先Redis不支持自定义数据库的名字,每个数据库都以编号命名,开发者必须自己记录哪些数据库存储了哪些数据。另外Redis也不支持为每个数据库设置不同的访问密码,所以一个客户端要么可以访问全部数据库,要么连一个数据库也没有权限访问。最重要的一点是多个数据库之间并不是完全隔离的,比如FLUSHALL命令可以清空一个Redis实例中所有数据库中的数据。综上所述,这些数据库更像是一种命名空间,而不适宜存储不同应用程序的数据。比如可以使用0号数据库存储某个应用生产环境中的数据,使用1号数据库存储测试环境中的数据,但不适宜使用0号数据库存储A应用的数据而使用1号数据库B应用的数据,不同的应用应该使用不同的Redis实例存储数据。由于Redis非常轻量级,一个空Redis实例占用的内在只有1M左右,所以不用担心多个Redis实例会额外占用很多内存。

三、安装
1. 下载安装

wget https://redis.googlecode.com/files/redis-2.6.12.tar.gz
tar zxvf redis-2.6.12.tar.gz
cd  redis-2.6.12
make
make PREFIX=/usr/local/redis  install

2. 安装后的文件作用
此时安装完成,cd  /usr/local/redis 会看到一个bin目录,该目录下
分别是redis-server、redis-cli、redis-benchmark、redis-stat,它们的作用如下:
redis-server:Redis服务器的daemon启动程序
redis-cli:Redis命令行操作工具。当然,你也可以用telnet根据其纯文本协议来操作
redis-benchmark:Redis性能测试工具,测试Redis在你的系统及你的配置下的读写性能
redis-stat:Redis状态检测工具,可以检测Redis当前状态参数及延迟状况 

接下来需要自己定义redis的配置文件
mkdir /usr/local/redis/etc/
vim  /usr/local/redis/etc/redis.conf  //写入如下内容
daemonize yes
pidfile /usr/local/redis/var/redis.pid
port 6379
timeout 300
loglevel debug
logfile /usr/local/redis/var/redis.log
databases 16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rdbcompression yes
dbfilename dump.rdb
dir /usr/local/redis/var/
appendonly no
appendfsync always

下面是redis.conf的主 要配置参数的意义:
daemonize:是否以后台daemon方式运行
pidfile:pid文件位置
port:监听的端口号
timeout:请求超时时间
loglevel:log信息级别
logfile:log文件位置
databases:开启数据库的数量
save * *:保存快照的频率,第一个*表示多长时间,第三个*表示执行多少次写操作。在一定时间内执行一定数量的写操作时,自动保存快照。可设置多个条件。
rdbcompression:是否使用压缩
dbfilename:数据快照文件名(只是文件名,不包括目录)
dir:数据快照的保存目录(这个是目录)
appendonly:是否开启appendonlylog,开启的话每次写操作会记一条log,这会提高数据抗风险能力,但影响效率。
appendfsync:appendonlylog如何同步到磁盘(三个选项,分别是每次写都强制调用fsync、每秒启用一次fsync、不调用fsync等待系统自己同步)

mkdir /usr/local/redis/var/chmod 777 /usr/local/redis/var/
启动redis的命令是:
/usr/local/redis/bin/redis-server   /usr/local/redis/etc/redis.conf

我们也可以编写一个redis启动脚本。
vi /etc/init.d/redis   //加入如下内容:
#!/bin/sh
#
# redis        init file for starting up the redis daemon
#
# chkconfig:   - 20 80
# description: Starts and stops the redis daemon.

# Source function library.
. /etc/rc.d/init.d/functions

name="redis-server"
basedir="/usr/local/redis"
exec="$basedir/bin/$name"
pidfile="$basedir/var/redis.pid"
REDIS_CONFIG="$basedir/etc/redis.conf"

[ -e /etc/sysconfig/redis ] && . /etc/sysconfig/redis

lockfile=/var/lock/subsys/redis

start() {
    [ -f $REDIS_CONFIG ] || exit 6
    [ -x $exec ] || exit 5
    echo -n $"Starting $name: "
    daemon --user ${REDIS_USER-redis} "$exec $REDIS_CONFIG"
    retval=$?
    echo
    [ $retval -eq 0 ] && touch $lockfile
    return $retval
}

stop() {
    echo -n $"Stopping $name: "
    killproc -p $pidfile $name
    retval=$?
    echo
    [ $retval -eq 0 ] && rm -f $lockfile
    return $retval
}

restart() {
    stop
    start
}

reload() {
    false
}

rh_status() {
    status -p $pidfile $name
}

rh_status_q() {
    rh_status >/dev/null 2>&1
}

case "$1" in
    start)
        rh_status_q && exit 0
        $1
        ;;
    stop)
        rh_status_q || exit 0
        $1
        ;;
    restart)
        $1
        ;;
    reload)
        rh_status_q || exit 7
        $1
        ;;
    force-reload)
        force_reload
        ;;
    status)
        rh_status
        ;;
    condrestart|try-restart)
        rh_status_q || exit 0
        restart
        ;;
    *)
        echo $"Usage: $0 {start|stop|status|restart|condrestart|try-restart}"
        exit 2
esac
exit $?

############到此结束
因为脚本启动时以redis用户启动的,所以需要增加redis用户
useradd -s /sbin/nologin redis
mkdir /usr/local/redis/var
chmod 777 /usr/local/redis/var
chmod 755 /etc/init.d/redis

简单测试redis
/usr/local/redis/bin/redis-cli   
redis 127.0.0.1:6379> set k1 v1
OK
redis 127.0.0.1:6379> get k1
"v1"

这说明没有问题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