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 计算机网络

http协议之Transfer-Encoding

2017-01-17 17:58 381 查看


Transfer-Encoding简介

transfer-eccoding所描述的是消息请求(request)和响应(response)所附带的实体对象(entity)的传输形式,规范定义格式如下:

Transfer-Encoding = "Transfer-Encoding" ":" 1#transfer-coding 

  举个例子: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transfer-encoding的可选值有:chunked,identity ;
transfer-encoding的可选值有:chunked,identity,从字面意义可以理解,前者指把要发送传输的数据切割成一系列的块数据传输,后者指传输时不做任何处理,自身的本质数据形式传输。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要传输一本“红楼梦”小说到服务器,chunked方式就会先把这本小说分成一章一章的,然后逐个章节上传,而identity方式则是从小说的第一个字按顺序传输到最后一个字结束。


相关的头定义

Content-Encoding : content-encoding和transfer-encoding所作用的对象不同,行为目标也不同,前者是对数据内容采用什么样的编码方式,后者是对数据传输采用什么样的编码。前者通常是对数据内容进行一些压缩编码操作,后者通常是对传传输采用分块策略之类的。

Content-length : content-length头的作用是指定待传输的内容的字节长度。比如上面举的例子中,我们要上传一本红楼梦小说,则可以指定其长度大小,如:content-length:731017。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有疑惑,它和transfer-encoding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想知道它们的关系,只要反过来问下自己,为什么transfer-encoding会有identity和chunked两种,各在什么上下文情景中要用到。比如chunked方式,把数据分块传输在很多地方就非常有用,如服务端在处理一个复杂的问题时,其返回结果是阶段性的产出,不能一次性知道最终的返回的总长度(content-lenght值),所以这时候返回头中就不能有content-lenght头信息,有也要忽略处理。所以你可以这样理解,transfer-encoding在不能一次性确定消息实体(entity)内容时自定义一些传输协议,如果能确定的话,则可以在消息头中加入content-length头信息指示其长度,可以把transfer-encoding和content-length看成互斥性的两种头。


 transfer-encoding详解

chunked格式(rfc2616 3.6.1):

Chunked-Body = *chunk
          last-chunk
          trailer
          CRLF
chunk        = chunk-size [ chunk-extension ] CRLF
          chunk-data CRLF
chunk-size   = 1*HEX
last-chunk   = 1*("0") [ chunk-extension ] CRLF
chunk-extension= *( ";" chunk-ext-name [ "=" chunk-ext-val ] )
chunk-ext-name = token
chunk-ext-val = token | quoted-string
chunk-data = chunk-size(OCTET)
trailer = *(entity-header CRLF)




24E5是指第一个块数据长度为24E5(16进制格式字符串表示),CRLF为换行控制符。紧接着是第一个块数据内容,其长度就是上面定义的24E5,以CRLF标志结束。3485是指第二块数据长度为3485,CRLF结束,然后后面是第二块的数据内容......,以这样的格式直到所有的块数据结束。最后以“0”CRLF结束,表示数据传输完成(这里对比rfc规范内容,省略了chunk-extension和trailer的东西,因为这并不重要)。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