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数据库 > Redis

K-V数据库-Redis的基本命令及配置文件参数详解

2016-12-07 18:38 981 查看
云平台和K-V数据库:由于老旧的rdbms数据库存储系统应对海量的数据时进行横向扩展(scale out)和纵向扩展(scale up)对数据业务的流量以及类型具有具有约束要要求,不同的数据量和业务类型需要对RDBMS进行切割,因此在大数据的平台下由于数据量及类型的不可确定,需要一种能够自动完成数据存储的系统,kv孕育而生。aws azure等云服务提供商采用kv数据库可以不用知道客户的数据类型及要求进行动态存储,原因在于每个对象都是一个kv对象,因此kv表示的内容具有通用性,面对巨大流量访问时只需要在kv数据库集群添加单个节点即可(可伸缩性好)

常见kv数据库:memcached redis memcachedb

redis作用:提供数据结构服务(缓存服务器) 直接部署在内存—>外存持久化存储

应用程序—>redis—–>mysql(redis作为mysql和应用程序之间的缓存服务器) sina只有当应用程序访问redis失败之后才访问正式的后台数据库

redis对key的操作命令

del key1,key2——keyn:删除key

rename key newkey:重命令key

renamenx key newkeyname:改名:数据库中存在key的情况下改名

keys :查询所有的key (keys pattern:查询相应的key,支持模糊查询:? []: keys sit[ey])

exists key:判断key是否存在

randomkey:返回任意key

type key:判断key的类型:

set key value:增加键值对

set key value ex 秒数 nx/xx(nx不存在时执行,xx存在时执行)

mset key1 value1 … keyn valuen:一次添加多个键值对,成功1,失败0

msetnx key1 value1 … keyn valuen:一次性添加数据库不存在的key-vlaue (key同名不覆盖)

setnx key value:如果 key 已经存在,返回 0 。nx 是 not exist 的意思

get key:获取key值

mget key1…keyn:获取多个key的值

move key db:移动key到相应的db

getset key newvalue:返回旧值,并且设置新值

redis:默认开启16个服务器(默认编号为0的服务器 )

select 服务器号:选择服务器:

ttl key:key的生命周期: (返回key的生命周期,不过期返回-1,不存在-2)

expire key:设置key的生命周期: 整型值(单位s) pexpire:单位毫秒(到期自动删除)

persist key:key设置持久有效

incr key: 对 key 的值做++操作,并返回新的值。必须为整数,如果key不存在则设置为1

decr key: 对key的值–操作,key不存在,则设置 key 为-1

incrby key integer:加指定值 ,key 不存在时候会设置 key,并认为原来的 value 是 0

decrby key integer:减指定值

redis 字符串类型的操作

strlen key:获取value值的长度

append key value:指定 key 的字符串值追加 value,返回新字符串值的长度

字符偏移:setrange key offset(偏移量:取代的下标) value(单个字符依次取代),如果越界使用\x00取代

字符串字段:getrange key start stop(下标startstop)(左边0开始,右边-1开始) (若start>stop 则返回空串)

list操作:列表类型操作

blpop key1 [key2 ] timeout:移出并获取列表的第一个元素, 如果列表没有元素会阻塞列表直到等待超时或发现可弹出元素为止。

brpop key1 [key2 ] timeout:移出并获取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 如果列表没有元素会阻塞列表直到等待超时或发现可弹出元素为止。

brpoplpush source destination timeout:从列表中弹出一个值,将弹出的元素插入到另外一个列表中并返回它; 如果列表没有元素会阻塞列表直到等待超时或发现可弹出元素为止。

lindex key index:通过索引获取列表中的元素

linsert key before|after pivot value:在列表的元素前或者后插入元素

llen key:获取列表长度

lpop key:移出并获取列表的第一个元素

lpush key value1 [value2]:将一个或多个值插入到列表头部

lpushx key value:将一个或多个值插入到已存在的列表头部

lrange key start stop:获取列表指定范围内的元素: lrange key 0 -1:列出列表所有值

lrem key count value:移除列表元素

lset key index value:通过索引设置列表元素的值

ltrim key start stop:对一个列表进行修剪(trim),就是说,让列表只保留指定区间内的元素,不在指定区间之内的元素都将被删除。

rpop key:移除并获取列表最后一个元素

rpoplpush source destination:移除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并将该元素添加到另一个列表并返回

集合操作:set

set:无序,不可重复 确定性

集合中添加元素:sadd key value1 value2

删除集合中的元素:srem key value1 value2

查询集合所有元素:smembers key

返回集合随机元素并删除:spop key

随机返回元素:srandmember key

查询集合是否有该元素:sismember key value(返回匹配数量)

显示集合的个数:scard key

集合中移动元素:smove rsource des val

集合交集:sinterstore dest key1 key2…(结果存入集合dest中)

sinter key1 key2

结合并集:sunion dest key1 key2(dest可省)

集合差积:sdiff key1 key2 key3(key1-key2-key3)

有序集合:zset

zadd key members:有序集合:mebers key值为double类型

zrange key 0 n:从0-n开始排序

zrangebycore key min max:取出min~max之间的值

zrangebycore key min max whitscores:取出min~max之间的键值对

zrange key start stop [withscores]:升序取值

zcard:计数

zrank key 成员:返回排名(升序)

zrevrank key 成员:返回降序排名

zremrangebyscore key min max:删除min-max质检的元素

zrem key member1 member2:删除成员

zremrangebyrank key start stop:删除顺序的成员

hash命令:

hdel key field2 [field2] :删除一个或多个哈希表字段

hexists key field :查看哈希表 key 中,指定的字段是否存在。

hget key field :获取存储在哈希表中指定字段的值。

hgetall key :获取在哈希表中指定 key 的所有字段和值

hincrby key field increment :为哈希表 key 中的指定字段的整数值加上增量 increment 。

hincrbyfloat key field increment :为哈希表 key 中的指定字段的浮点数值加上增量 increment 。

hkeys key :获取所有哈希表中的字段

hlen key :获取哈希表中字段的数量

hmget key field1 [field2] :获取所有给定字段的值

hmset key field1 value1 [field2 value2 ] :同时将多个 field-value (域-值)对设置到哈希表 key 中。

hset key field value :将哈希表 key 中的字段 field 的值设为 value 。

hsetnx key field value :只有在字段 field 不存在时,设置哈希表字段的值。

hvals key :获取哈希表中所有值

hscan key cursor [match pattern] [count count] :迭代哈希表中的键值对。

hincrby key field value:给指定域对象设定固定值

事务:

multi:进入事务 失败:discard exec提交

消息的发布和订阅:

发布频道:publish 频道名 内容

订阅频道:subscribe 频道名

持久化:将数据存储在断电不会丢失的设备中

方式:主从复制 日志(记录恢复数据)

shutdown:体制redis服务

工作原理:rdb 快照持久化 aof:append only file

快照持久化:内存映像直接存在磁盘上:每隔n分钟写操作,从内存dump数据形成rdb存放到备份目录:时间间隔可以更改(redis.config配置)

自己设置触发条件,达到触发条件调用rdbdump,进行持久化操作

aof:append only file::日志持久化

清空key:flushdb(清空当前db中的key) 清空所有db的key:flushall

测试连接是否存活:ping 正常返回PONG

Redis控制台常用命令

echo:打印内容

select 编号:选择数据库

quit:退出连接

dbsize:返回当前数据库的key数

info:获取服务器信息

monitor:实时转储收到的请求

config get dir:显示dir变量信息,类似linux环境变量

redis默认配置信息:

daemonize:默认情况下,redis 不是在后台运行的,如果需要在后台运行,把该项的值更改为 yes

pidfile:当 redis 在后台运行的时候,redis 默认会把 pid 文件放在/var/run/redis.pid,你可以配置到其他地址。当运行多个 redis 服务时,需要指定不同的 pid 文件和端口

bind:指定 redis 只接收来自于该 ip 地址的请求,如果不进行设置,那么将处理所有请求,在生产环境中最好设置该项

port:监听端口,默认为 6379

timeout:设置客户端连接时的超时时间,单位为秒。当客户端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发出任何指令,那么关闭该连接

loglevel:log 等级分为 4 级,debug, verbose, notice, 和 warning。生产环境下一般开启 notice

logfile:配置 log 文件地址,默认使用标准输出,即打印在命令行终端的窗口

databases:设置数据库的个数,可以使用 select 命令来切换数据库。默认使用的数据库是 0

save:设置 redis 进行数据库镜像的频率。

if(在 60 秒之内有 10000 个 keys 发生变化时){

进行镜像备份

}else if(在 300 秒之内有 10 个 keys 发生了变化){

进行镜像备份

}else if(在 900 秒之内有 1 个 keys 发生了变化){

进行镜像备份

}

rdbcompression:在进行镜像备份时,是否进行压缩

dbfilename:镜像备份文件的文件名

dir:数据库镜像备份的文件放置的路径。这里的路径跟文件名要分开配置是因为 redis 在进行备份时,先会将当前数据库的状态写入到一个临时文件中,等备份完成时,再把该临时文件替换为上面所指定的文件,而这里的临时文件和上面所配置的备份文件都会放在这个指定的路径当中

slaveof:设置该数据库为其他数据库的从数据库

masterauth:当主数据库连接需要密码验证时,在这里指定

requirepass:设置客户端连接后进行任何其他指定前需要使用的密码。警告:因为 redis 速度相当快,所以在一台比较好的服务器下,一个外部的用户可以在一秒钟进行 150k 次的密码尝试,这意味着你需要指定非常非常强大的密码来防止暴力破解。

maxclients:限制同时连接的客户数量。当连接数超过这个值时,redis 将不再接收其他连接请求,客户端尝试连接时将收到 error 信息。

maxmemory:设置 redis 能够使用的最大内存。当内存满了的时候,如果还接收到 set 命令,redis 将先尝试剔除设置过 expire 信息的 key,

而不管该 key 的过期时间还没有到达。在删除时,将按照过期时间进行删除,最早将要被过期的 key 将最先被删除。如果带有 expire 信息

的 key 都删光了,那么将返回错误。这样,redis 将不再接收写请求,只接收 get 请求。maxmemory 的设置比较适合于把 redis 当作于类似 memcached 的缓存来使用。

appendonly:默认情况下,redis 会在后台异步的把数据库镜像备份到磁盘,但是该备份是非常耗时的,而且备份也不能很频繁,如果发生诸如拉闸限电、拔插头等状况,那么将造成比较大范围的数据丢失。所以 redis 提供了另外一种更加高效的数据库备份及灾难恢复方式。开启 append only 模式之后,redis 会把每一次写操作请求都追加appendonly.aof 文件中,当 redis 重新启动时,会从该文件恢复出之前的状态。但是这样会造成 appendonly.aof 文件过大,所以 redis 还支持了 bgrewriteaof 指令,对appendonly.aof 进行重新整理。所以我认为推荐生产环境下的做法为关闭镜像,开启appendonly.aof,同时可以选择在访问较少的时间每天对 appendonly.aof 进行重写一次。

appendfsync:设置对 appendonly.aof 文件进行同步的频率。always 表示每次有写操作都进行同步

everysec: 表示对写操作进行累积,每秒同步一次。这个需要根据实际业务场景进行配置

vm-enabled:是否开启虚拟内存支持。因为 redis 是一个内存数据库,而且当内存满的时候,无法接收新的写请求,所以在 redis 2.0 中,提供了虚拟内存的支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redis中,所有的 key 都会放在内存中,在内存不够时,只会把 value 值放入交换区。这样保证了虽然使用虚拟内存性能基本不受影响,需要注意把vm-max-memory 设置到足够来放下你的所有的 key

vm-swap-file:设置虚拟内存的交换文件路径

vm-max-memory:这里设置开启虚拟内存之后,redis 将使用的最大物理内存的大小。默认为 0,redis 将把他所有的能放到交换文件的都放到交换文件中,以尽量少的使用物理内存。在生产环境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该值,最好不要使用默认的 0vm-page-size:设置虚拟内存的页大小,如果你的 value 值比较大,比如说你要在 value 中放置博客、新闻之类的所有文章内容,就设大一点,如果要放置的都是很小的内容,那就设小一点。

vm-pages:设置交换文件的总的 page 数量,需要注意的是,page table 信息会放在物理内存中,每8 个 page 就会占据 ram 中的 1 个 byte。总的虚拟内存大小 = vm-page-size * vm-pages

vm-max-threads:设置 vm io 同时使用的线程数量。因为在进行内存交换时,对数据有编码和解码的过程,所以尽管 io 设备在硬件上本上不能支持很多的并发读写,但是还是如果你所保存的 vlaue 值比较大,将该值设大一些,还是能够提升性能的glueoutputbuf:把小的输出缓存放在一起,以便能够在一个 tcp packet 中为客户端发送多个响应。

hash-max-zipmap-entries:在 redis 2.0 中引入了 hash 数据结构。当 hash 中包含超过指定元素个数并且最大的元素没有超过临界时,hash 将以一种特殊的编码方式(大大减少内存使用)来存储,这里可以设置这两个临界值

activerehashing:开启之后,redis 将在每 100 毫秒时使用 1 毫秒的 cpu 时间来对 redis 的 hash 表进行重新 hash,可以降低内存的使用。当你的使用场景中,有非常严格的实时性需要,不能够接受 redis 时不时的对请求有 2 毫秒的延迟的话,把这项配置为 no。如果没有这么严格的实时性要求,可以设置为 yes,以便能够尽可能快的释放内存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