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移动开发 > IOS开发

iOS开发:面向协议编程与 Cocoa 的邂逅 (下)

2016-12-06 11:15 246 查看
喵神原文地址:https://onevcat.com/2016/12/pop-cocoa-2/

本文是笔者在 MDCC 16 (移动开发者大会) 上 iOS 专场中的主题演讲的文字整理。您可以在这里找到演讲使用的
Keynote,部分示例代码可以在 MDCC 2016 的官方
repo 中找到。

上半部分主要介绍了一些理论方面的内容,包括面向对象编程存在的问题,面向协议的基本概念和决策模型等。本文
(下) 主要展示了一些笔者日常使用面向协议思想和 Cocoa 开发结合的示例代码,并对其进行了一些解说。

转・热恋 - 在日常开发中使用协议

WWDC 2015 在 POP 方面有一个非常优秀的主题演讲:#408
Protocol-Oriented Programming in Swift。Apple 的工程师通过举了画图表和排序两个例子,来阐释 POP 的思想。我们可以使用 POP 来解耦,通过组合的方式让代码有更好的重用性。不过在 #408 中,涉及的内容偏向理论,而我们每天的 app 开发更多的面临的还是和 Cocoa 框架打交道。在看过 #408 以后,我们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把 POP 的思想运用到日常的开发中?

我们在这个部分会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来看看 POP 是如何帮助我们写出更好的代码的。

基于 Protocol 的网络请求

网络请求层是实践 POP 的一个理想场所。我们在接下的例子中将从零开始,用最简单的面向协议的方式先构建一个不那么完美的网络请求和模型层,它可能包含一些不合理的设计和耦合,但是却是初步最容易得到的结果。然后我们将逐步捋清各部分的所属,并用分离职责的方式来进行重构。最后我们会为这个网络请求层进行测试。通过这个例子,我希望能够设计出包括类型安全,解耦合,易于测试和良好的扩展性等诸多优秀特性在内的 POP 代码。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初步实现

首先,我们想要做的事情是从一个 API 请求一个 JSON,然后将它转换为 Swift 中可用的实例。作为例子的 API 非常简单,你可以直接访问 https://api.onevcat.com/users/onevcat 来查看返回:
{"name":"onevcat","message":"Welcome to MDCC 16!"}


我们可以新建一个项目,并添加
User.swift
来作为模型:
// User.swift
import Foundation

struct User {
let name: String
let message: String

init?(data: Data) {
guard let obj = try? JSONSerialization.jsonObject(with: data, options: []) as? [String: Any] else {
return nil
}
guard let name = obj?["name"] as? String else {
return nil
}
guard let message = obj?["message"] as? String else {
return nil
}

self.name = name
self.message = message
}
}


User.init(data:)
将输入的数据
(从网络请求 API 获取) 解析为 JSON 对象,然后从中取出
name
message
,并构建代表
API 返回的
User
实例,非常简单。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有趣的部分,也就是如何使用 POP 的方式从 URL 请求数据,并生成对应的
User
。首先,我们可以创建一个
protocol 来代表请求。对于一个请求,我们需要知道它的请求路径,HTTP 方法,所需要的参数等信息。一开始这个协议可能是这样的:
enum HTTPMethod: String {
case GET
case POST
}

protocol Request {
var host: String { get }
var path: String { get }

var method: HTTPMethod { get }
var parameter: [String: Any] { get }
}


host
path
拼接起来可以得到我们需要请求的
API 地址。为了简化,
HTTPMethod
现在只包含了
GET
POST
两种请求方式,而在我们的例子中,我们只会使用到
GET
请求。

现在,可以新建一个
UserRequest
来实现
Request
协议:
struct UserRequest: Request {
let name: String

let host: = "https://api.onevcat.com"
var path: String {
return "/users/\(name)"
}
let method: HTTPMethod = .GET
let parameter: [String: Any] = [:]
}


UserRequest
中有一个未定义初始值的
name
属性,其他的属性都是为了满足协议所定义的。因为请求的参数用户名
name
会通过
URL 进行传递,所以
parameter
是一个空字典就足够了。有了协议定义和一个满足定义的具体请求,现在我们需要发送请求。为了任意请求都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发送,我们将发送的方法定义在
Request
协议扩展上:
extension Request {
func send(handler: @escaping (User?) -> Void) {
// ... send 的实现
}
}


send(handler:)
的参数中,我们定义了可逃逸的
(User?)
-> Void
,在请求完成后,我们调用这个
handler
方法来通知调用者请求是否完成,如果一切正常,则将一个
User
实例传回,否则传回
nil


我们想要这个
send
方法对于所有的
Request
都通用,所以显然回调的参数类型不能是
User
。通过在
Request
协议中添加一个关联类型,我们可以将回调参数进行抽象。在
Request
最后添加:
protocol Request {
...
associatedtype Response
}


然后在
UserRequest
中,我们也相应地添加类型定义,以满足协议:
struct UserRequest: Request {
...
typealias Response = User
}


现在,我们来重新实现
send
方法,现在,我们可以用
Response
代替具体的
User
,让
send
一般化。我们这里使用
URLSession
来发送请求:
extension Request {
func send(handler: @escaping (Response?) -> Void) {
let url = URL(string: host.appending(path))!
var request = URLRequest(url: url)
request.httpMethod = method.rawValue

// 在示例中我们不需要 `httpBody`,实践中可能需要将 parameter 转为 data
// request.httpBody = ...

let task = URLSession.shared.dataTask(with: request) {
data, res, error in
// 处理结果
print(data)
}
task.resume()
}
}


通过拼接
host
path
,可以得到
API 的 entry point。根据这个 URL 创建请求,进行配置,生成 data task 并将请求发送。剩下的工作就是将回调中的
data
转换为合适的对象类型,并调用
handler
通知外部调用者了。对于
User
我们知道可以使用
User.init(data:)
,但是对于一般的
Response
,我们还不知道要如何将数据转为模型。我们可以在
Request
里再定义一个
parse(data:)
方法,来要求满足该协议的具体类型提供合适的实现。这样一来,提供转换方法的任务就被“下放”到了
UserRequest

protocol Request {
...
associatedtype Response
func parse(data: Data) -> Response?
}

struct UserRequest: Request {
...
typealias Response = User
func parse(data: Data) -> User? {
return User(data: data)
}
}


有了将
data
转换为
Response
的方法后,我们就可以对请求的结果进行处理了:
extension Request {
func send(handler: @escaping (Response?) -> Void) {
let url = URL(string: host.appending(path))!
var request = URLRequest(url: url)
request.httpMethod = method.rawValue

// 在示例中我们不需要 `httpBody`,实践中可能需要将 parameter 转为 data
// request.httpBody = ...

let task = URLSession.shared.dataTask(with: request) {
data, _, error in
if let data = data, let res = parse(data: data) {
DispatchQueue.main.async { handler(res) }
} else {
DispatchQueue.main.async { handler(nil) }
}
}
task.resume()
}
}


现在,我们来试试看请求一下这个 API:
let request = UserRequest(name: "onevcat")
request.send { user in
if let user = user {
print("\(user.message) from \(user.name)")
}
}

// Welcome to MDCC 16! from onevcat

重构,关注点分离

虽然能够实现需求,但是上面的实现可以说非常糟糕。让我们看看现在
Request
的定义和扩展:
protocol Request {
var host: String { get }
var path: String { get }

var method: HTTPMethod { get }
var parameter: [String: Any] { get }

associatedtype Response
func parse(data: Data) -> Response?
}

extension Request {
func send(handler: @escaping (Response?) -> Void) {
...
}
}


这里最大的问题在于,
Request
管理了太多的东西。一个
Request
应该做的事情应该仅仅是定义请求入口和期望的响应类型,而现在
Request
不光定义了
host
的值,还对如何解析数据了如指掌。最后
send
方法被绑死在了
URLSession
的实现上,而且是作为
Request
的一部分存在。这是很不合理的,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无法在不更改请求的情况下更新发送请求的方式,它们被耦合在了一起。这样的结构让测试变得异常困难,我们可能需要通过
stub 和 mock 的方式对请求拦截,然后返回构造的数据,这会用到
NSURLProtocol
的内容,或者是引入一些第三方的测试框架,大大增加了项目的复杂度。在
Objective-C 时期这可能是一个可选项,但是在 Swift 的新时代,我们有好得多的方法来处理这件事情。

让我们开始着手重构刚才的代码,并为它们加上测试吧。首先我们将
send(handler:)
Request
分离出来。我们需要一个单独的类型来负责发送请求。这里基于
POP 的开发方式,我们从定义一个可以发送请求的协议开始:
protocol Client {
func send(_ r: Request, handler: @escaping (Request.Response?) -> Void)
}

// 编译错误


从上面的声明从语义上来说是挺明确的,但是因为
Request
是含有关联类型的协议,所以它并不能作为独立的类型来使用,我们只能够将它作为类型约束,来限制输入参数
request
。正确的声明方式应当是:
protocol Client {
func send<T: Request>(_ r: T, handler: @escaping (T.Response?) -> Void)

var host: String { get }
}


除了使用
<T:
Request>
这个泛型方式以外,我们还将
host
Request
移动到了
Client
里,这是更适合它的地方。现在,我们可以把含有
send
Request
协议扩展删除,重新创建一个类型来满足
Client
了。和之前一样,它将使用
URLSession
来发送请求:
struct URLSessionClient: Client {
let host = "https://api.onevcat.com"

func send<T: Request>(_ r: T, handler: @escaping (T.Response?) -> Void) {
let url = URL(string: host.appending(r.path))!
var request = URLRequest(url: url)
request.httpMethod = r.method.rawValue

let task = URLSession.shared.dataTask(with: request) {
data, _, error in
if let data = data, let res = parse(data: data) {
DispatchQueue.main.async { handler(res) }
} else {
DispatchQueue.main.async { handler(nil) }
}
}
task.resume()
}
}


现在发送请求的部分和请求本身分离开了,而且我们使用协议的方式定义了
Client
。除了
URLSessionClient
以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任意的类型来满足这个协议,并发送请求。这样网络层的具体实现和请求本身就不再相关了,我们之后在测试的时候会进一步看到这么做所带来的好处。

现在这个的实现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
Request
parse
方法。请求不应该也不需要知道如何解析得到的数据,这项工作应该交给
Response
来做。而现在我们没有对
Response
进行任何限定。接下来我们将新增一个协议,满足这个协议的类型将知道如何将一个
data
转换为实际的类型:
protocol Decodable {
static func parse(data: Data) -> Self?
}


Decodable
定义了一个静态的
parse
方法,现在我们需要在
Request
Response
关联类型中为它加上这个限制,这样我们可以保证所有的
Response
都可以对数据进行解析,原来
Request
中的
parse
声明也就可以移除了:
// 最终的 Request 协议
protocol Request {
var path: String { get }
var method: HTTPMethod { get }
var parameter: [String: Any] { get }

// associatedtype Response
// func parse(data: Data) -> Response?
associatedtype Response: Decodable
}


最后要做的就是让
User
满足
Decodable
,并且修改上面
URLSessionClient
的解析部分的代码,让它使用
Response
中的
parse
方法:
extension User: Decodable {
static func parse(data: Data) -> User? {
return User(data: data)
}
}

struct URLSessionClient: Client {
func send<T: Request>(_ r: T, handler: @escaping (T.Response?) -> Void) {
...
// if let data = data, let res = parse(data: data) {
if let data = data, let res = T.Response.parse(data: data) {
...
}
}
}


最后,将
UserRequest
中不再需要的
host
parse
等清理一下,一个类型安全,解耦合的面向协议的网络层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想要调用
UserRequest
时,我们可以这样写:
URLSessionClient().send(UserRequest(name: "onevcat")) { user in
if let user = user {
print("\(user.message) from \(user.name)")
}
}


当然,你也可以为
URLSessionClient
添加一个单例来减少请求时的创建开销,或者为请求添加
Promise 的调用方式等等。在 POP 的组织下,这些改动都很自然,也不会牵扯到请求的其他部分。你可以用和
UserRequest
类型相似的方式,为网络层添加其他的
API 请求,只需要定义请求所必要的内容,而不用担心会触及网络方面的具体实现。

网络层测试

Client
声明为协议给我们带来了额外的好处,那就是我们不在局限于使用某种特定的技术
(比如这里的
URLSession
)
来实现网络请求。利用 POP,你只是定义了一个发送请求的协议,你可以很容易地使用像是 AFNetworking 或者 Alamofire 这样的成熟的第三方框架来构建具体的数据并处理请求的底层实现。我们甚至可以提供一组“虚假”的对请求的响应,用来进行测试。这和传统的 stub & mock 的方式在概念上是接近的,但是实现起来要简单得多,也明确得多。我们现在来看一看具体应该怎么做。

我们先准备一个文本文件,将它添加到项目的测试 target 中,作为网络请求返回的内容:
// 文件名:users:onevcat
{"name":"Wei Wang", "message": "hello"}


接下来,可以创建一个新的类型,让它满足
Client
协议。但是与
URLSessionClient
不同,这个新类型的
send
方法并不会实际去创建请求,并发送给服务器。我们在测试时需要验证的是一个请求发出后如果服务器按照文档正确响应,那么我们应该也可以得到正确的模型实例。所以这个新的
Client
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从本地文件中加载定义好的结果,然后验证模型实例是否正确:
struct LocalFileClient: Client {
func send<T : Request>(_ r: T, handler: @escaping (T.Response?) -> Void) {
switch r.path {
case "/users/onevcat":
guard let fileURL = Bundle(for: ProtocolNetworkTests.self).url(forResource: "users:onevcat", withExtension: "") else {
fatalError()
}
guard let data = try? Data(contentsOf: fileURL) else {
fatalError()
}
handler(T.Response.parse(data: data))
default:
fatalError("Unknown path")
}
}

// 为了满足 `Client` 的要求,实际我们不会发送请求
let host = ""
}


LocalFileClient
做的事情很简单,它先检查输入请求的
path
属性,如果是
/users/onevcat
(也就是我们需要测试的请求),那么就从测试的
bundle 中读取预先定义的文件,将其作为返回结果进行
parse
,然后调用
handler
。如果我们需要增加其他请求的测试,可以添加新的
case
项。另外,加载本地文件资源的部分应该使用更通用的写法,不过因为我们这里只是示例,就不过多纠结了。

LocalFileClient
的帮助下,现在可以很容易地对
UserRequest
进行测试了:
func testUserRequest() {
let client = LocalFileClient()
client.send(UserRequest(name: "onevcat")) {
user in
XCTAssertNotNil(user)
XCTAssertEqual(user!.name, "Wei Wang")
}
}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没有依赖任何第三方测试库,也没有使用 url 代理或者运行时消息转发等等这些复杂的技术,就可以进行请求测试了。保持简单的代码和逻辑,对于项目维护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可扩展性

因为高度解耦,这种基于 POP 的实现为代码的扩展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可能性。我们刚才已经说过,你不必自行去实现一个完整的
Client
,而可以依赖于现有的网络请求框架,实现请求发送的方法即可。也就是说,你也可以很容易地将某个正在使用的请求方式替换为另外的方式,而不会影响到请求的定义和使用。类似地,在
Response
的处理上,现在我们定义了
Decodable
,用自己手写的方式在解析模型。我们完全也可以使用任意的第三方
JSON 解析库,来帮助我们迅速构建模型类型,这仅仅只需要实现一个将
Data
转换为对应模型类型的方法即可。

如果你对 POP 方式的网络请求和模型解析感兴趣的话,不妨可以看看 APIKit 这个框架,我们在示例中所展示的方法,正是这个框架的核心思想。

合・陪伴 - 使用协议帮助改善代码设计

通过面向协议的编程,我们可以从传统的继承上解放出来,用一种更灵活的方式,搭积木一样对程序进行组装。每个协议专注于自己的功能,特别得益于协议扩展,我们可以减少类和继承带来的共享状态的风险,让代码更加清晰。

高度的协议化有助于解耦、测试以及扩展,而结合泛型来使用协议,更可以让我们免于动态调用和类型转换的苦恼,保证了代码的安全性。

提问环节

主题演讲后有几位朋友提了一些很有意义的问题,在这里我也稍作整理。有可能问题和回答与当时的情形会有小的出入,仅供参考。

我刚才在看 demo 的时候发现,你都是直接先写
protocol
,而不是
struct
或者
class
。是不是我们在实践
POP 的时候都应该直接先定义协议?

我直接写
protocol
是因为我已经对我要做什么有充分的了解,并且希望演讲不要超时。但是实际开发的时候你可能会无法一开始就写出合适的协议定义。建议可以像我在
demo 中做的那样,先“粗略”地进行定义,然后通过不断重构来得到一个最终的版本。当然,你也可以先用纸笔勾勒一个轮廓,然后再去定义和实现协议。当然了,也没人规定一定需要先定义协议,你完全也可以从普通类型开始写起,然后等发现共通点或者遇到我们之前提到的困境时,再回头看看是不是面向协议更加合适,这需要一定的 POP 经验。

既然 POP 有这么多好处,那我们是不是不再需要面向对象,可以全面转向面向协议了?

答案可能让你失望。在我们的日常项目中,每天打交道的 Cocoa 其实还是一个带有浓厚 OOP 色彩的框架。也就是说,可能一段时期内我们不可能抛弃 OOP。不过 POP 其实可以和 OOP “和谐共处”,我们也已经看到了不少使用 POP 改善代码设计的例子。另外需要补充的是,POP 其实也并不是银弹,它有不好的一面。最大的问题是协议会增加代码的抽象层级 (这点上和类继承是一样的),特别是当你的协议又继承了其他协议的时候,这个问题尤为严重。在经过若干层的继承后,满足末端的协议会变得困难,你也难以确定某个方法究竟满足的是哪个协议的要求。这会让代码迅速变得复杂。如果一个协议并没有能描述很多共通点,或者说能让人很快理解的话,可能使用基本的类型还会更简单一些。

谢谢你的演讲,想问一下你们在项目中使用 POP 的情况

我们在项目里用了很多 POP 的概念。上面 demo 里的网络请求的例子就是从实际项目中抽出来的,我们觉得这样的请求写起来非常轻松,因为代码很简单,新人进来交接也十分惬意。除了模型层之外,我们在 view 和 view controller 层也用了一些 POP 的代码,比如从 nib 创建 view 的
NibCreatable
,支持分页请求
tableview controller 的
NextPageLoadable
,空列表时显示页面的
EmptyPage
等等。因为时间有限,不可能展开一一说明,所以这里我只挑选了一个具有代表性,又不是很复杂的网络的例子。其实每个协议都让我们的代码,特别是
View Controller 变短,而且使测试变为可能。可以说,我们的项目从 POP 受益良多,而且我们应该会继续使用下去。

推荐资料

几个我认为在 POP 实践中值得一看的资料,愿意再进行深入了解的朋友不妨一看。

Protocol-Oriented
Programming in Swift - WWDC 15 #408

Protocols
with Associated Types - @alexisgallagher

Protocol
Oriented Programming in the Real World - @_matthewpalmer

Practical
Protocol-Oriented-Programming - @natashatherobot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