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维架构 > Apache

Apache日志文件大小管理设置分析方法

2016-09-24 20:33 351 查看

Apache日志文件大小管理设置分析方法


一、apache日志按日期记录

在apache的配置文件中找到

ErrorLog logs/error_log

CustomLog logs/access_log common


Linux系统配置方法:

将其改为

ErrorLog “| /usr/local/apache/bin/rotatelogs /home/logs/www/%Y_%m_%d_error_log 86400 480″

CustomLog “| /usr/local/apache/bin/rotatelogs /home/logs/www/%Y_%m_%d_access_log 86400 480″ common


Windows系统下配置方法:

#ErrorLog “|bin/rotatelogs.exe logs/vicp_net_error-%y%m%d.log 86400 480″

#CustomLog “|bin/rotatelogs.exe logs/vicp_net_access-%y%m%d.log 86400 480″ common

第一次不知道设置480这个参数,导致日志记录时间和服务器时间相差8小时,原来是rotatelogs有一个offset参数,表示相对于UTC的时差分钟数,中国是第八时区,相差480分钟。86400是表示1天。

附rotatelogs说明

rotatelogs logfile [ rotationtime [ offset ]] | [ filesizeM ]

选项

logfile

它加上基准名就是日志文件名。如果logfile中包含’%’,则它会被视为用于的strftime(3)的格式字串;否则,它会被自动加上以秒为单位的.nnnnnnnnnn后缀。这两种格式都表示新的日志开始使用的时间。

rotationtime

日志文件回卷的以秒为单位的间隔时间

offset

相对于UTC的时差的分钟数。如果省略,则假定为0,并使用UTC时间。比如,要指定UTC时差为-5小时的地区的当地时间,则此参数应为-300。

filesizeM

指定回卷时以兆字节为单位的后缀字母M的文件大小,而不是指定回卷时间或时差。


二、设置apache日志记录格式

定制日志文件的格式涉及到两个指令,即LogFormat指令和CustomLog指令,默认httpd.conf文件提供了关于这两个指令的几个示例。

LogFormat指令定义格式并为格式指定一个名字,以后我们就可以直接引用这个名字。CustomLog指令设置日志文件,并指明日志文件所用的格式(通常通过格式的名字)。

LogFormat指令的功能是定义日志格式并为它指定一个名字。例如,在默认的httpd.conf文件中,我们可以找到下面这行代码:

LogFormat “%h %l %u %t \”%r\” %>s %b” common

该指令创建了一种名为“common”的日志格式,日志的格式在双引号包围的内容中指定。格式字符串中的每一个变量代表着一项特定的信息,这些信息按照格式串规定的次序写入到日志文件。

Apache文档已经给出了所有可用于格式串的变量及其含义,下面是其译文:

%…a: 远程IP地址

%…A: 本地IP地址

%…B: 已发送的字节数,不包含HTTP头

%…b: CLF格式的已发送字节数量,不包含HTTP头。例如当没有发送数据时,写入‘-’而不是0。

%…{FOOBAR}e: 环境变量FOOBAR的内容

%…f: 文件名字

%…h: 远程主机

%…H 请求的协议

%…{Foobar}i: Foobar的内容,发送给服务器的请求的标头行。

%…l: 远程登录名字(来自identd,如提供的话)

%…m 请求的方法

%…{Foobar}n: 来自另外一个模块的注解“Foobar”的内容

%…{Foobar}o: Foobar的内容,应答的标头行

%…p: 服务器响应请求时使用的端口

%…P: 响应请求的子进程ID。

%…q 查询字符串(如果存在查询字符串,则包含“?”后面的部分;否则,它是一个空字符串。)

%…r: 请求的第一行

%…s: 状态。对于进行内部重定向的请求,这是指*原来*请求 的状态。如果用%…>s,则是指后来的请求。

%…t: 以公共日志时间格式表示的时间(或称为标准英文格式)

%…{format}t: 以指定格式format表示的时间

%…T: 为响应请求而耗费的时间,以秒计

%…u: 远程用户(来自auth;如果返回状态(%s)是401则可能是伪造的)

%…U: 用户所请求的URL路径

%…v: 响应请求的服务器的ServerName

%…V: 依照UseCanonicalName设置得到的服务器名字

在所有上面列出的变量中,“…”表示一个可选的条件。如果没有指定条件,则变量的值将以“-”取代。分析前面来自默认httpd.conf文件的 LogFormat指令示例,可以看出它创建了一种名为“common”的日志格式,其中包括:远程主机,远程登录名字,远程用户,请求时间,请求的第一 行代码,请求状态,以及发送的字节数。

有时候我们只想在日志中记录某些特定的、已定义的信息,这时就要用到“…”。如果在“%”和变量之间放入了一个或者多个HTTP状态代码,则只有当请 求返回的状态代码属于指定的状态代码之一时,变量所代表的内容才会被记录。例如,如果我们想要记录的是网站的所有无效链接,那么可以使用:

LogFormat @4{Referer}i BrokenLinks

反之,如果我们想要记录那些状态代码不等于指定值的请求,只需加入一个“!”符号即可:

LogFormat %!200U SomethingWrong


三、专门记录某个蜘蛛记录

SetEnvIfNoCase User-Agent Baiduspider baidu_robot

LogFormat “%h %t \”%r\” %>s %b” robot

linux下

CustomLog “|/usr/local/apache2.2.0/bin/rotatelogs /usr/local/apache2.2.0/logs/baidu_%Y%m%d.txt 86400 480″ robot env=baidu_robot

windows下

CustomLog “|bin/rotatelogs.exe logs/baidu_%Y%m%d.txt 86400 480″ robot env=baidu_robot

这样在logs目录下,就会每天产生baidu_年月日.txt的日志了,每条的记录和下面的类似:

61.135.168.14 [22/Oct/2008:22:21:26 +0800] “GET / HTTP/1.1″ 200 8427

四、去掉日志中的图片、js、css、swf文件

<FilesMatch "\.(ico|gif|jpg|png|bmp|swf|css|js)">

SetEnv IMAG 1

</FilesMatch>

CustomLog "|bin/cronolog.exe logs/cpseadmin/access_%Y%m%d.log" combined env=!IMAG

清除error.log、access.log并限制Apache日志文件大小的方法

Apache下的access.log和error.log文件从安装服务器到现在没有动过,今天突然discuz 的MYSQL数据库连接错误,提示2003 错误,检查发现原来是error.log、access.log爆满,文件达到30个G,奶奶的,立马搜索,得把这两个小子干掉。

下面是在网上搜索到的方法,立马见效,顶一个!

在 Windows 下的设置例子如下:

第一步:删除 Apache2/logs/目录下的 error.log、access.log文件

第二步:打开 Apache 的 httpd.conf配置文件并找到下面两条配置

ErrorLog logs/error.log

CustomLog logs/access.log common

直接注释掉,换成下面的配置文件。

# 限制错误日志文件为 1M

ErrorLog “|bin/rotatelogs.exe -l logs/error-%Y-%m-%d.log 1M”

# 每天生成一个错误日志文件

#ErrorLog “|bin/rotatelogs.exe -l logs/error-%Y-%m-%d.log 86400″

# 限制访问日志文件为 1M

CustomLog “|bin/rotatelogs.exe -l logs/access-%Y-%m-%d.log 1M” common

# 每天生成一个访问日志文件

#CustomLog “|bin/rotatelogs.exe -l logs/access-%Y-%m-%d.log 86400″ common

参考:

Apache下的access.log和error.log文件处理方法

这几天有会员和我说到网站访问速度越来越慢。我查了一下,看到Apache2下面有两个日志文件非常大了,加起来有800多M了。

分别是access.log和error.log。

于是在网上找找了给access.log和error.log减肥的方法,这个方法可让这两个文件按每天日期生成。这样你可以选择

把前面的旧文件删除了。

在Apache下的httpd.conf配置文件下找到下面两句:

ErrorLog logs/error.log

CustomLog logs/access.log common

然后把这两句分别改为如下:

CustomLog “|D:/apache2/bin/rotatelogs.exe D:/apache2/logs/access_%Y_%m_%d.log 86400 480″ common

ErrorLog “|D:/apache2/bin/rotatelogs.exe D:/apache2/logs/error_%Y_%m_%d.log 86400 480″

一切就这么简单,这样这两个日志文件每天都会起一个新文件,就不至于单个文件太大,打不开,而无法看到日志信息了.

你还可以把前面的日志文件删除。

access.log,件在 WEB 服务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会达到几十兆甚至上百兆,如果Apache运行有错误,error.log也会增大到几十兆,我们知道系统读写一个大的文本文件是非常耗内存的,因此限定日志文件大小十分必要。

日志文件大小的配置指令,通过参考http://httpd.apache.org/docs/2.0/programs /rotatelogs.html,可以用apache 自己的程序 rotatelogs.exe(位于 {$apache}/bin/目录下),来限制日志文件的大小。

Usage: rotatelogs [-l] [offset minutes from UTC] or

Add this:

TransferLog “|rotatelogs /some/where 86400″

or

TransferLog “|rotatelogs /some/where 5M”

to httpd.conf. The generated name will be /some/where.nnnn where nnnn is the system time at which the log nominally starts (N.B. if using a rotation time, the time will always be a multiple of the rotation time, so you can synchronizecron scripts with it).
At the end of each rotation time or when the file size is reached a new log is started.

在 Windows 下的设置例子如下:

# 限制错误日志文件为 1M

ErrorLog “|bin/rotatelogs.exe -l logs/error-%Y-%m-%d.log 1M”

# 每天生成一个错误日志文件

#ErrorLog “|bin/rotatelogs.exe -l logs/error-%Y-%m-%d.log 86400″

# 限制访问日志文件为 1M

CustomLog “|bin/rotatelogs.exe -l logs/access-%Y-%m-%d.log 1M” common

# 每天生成一个访问日志文件

#CustomLog “|bin/rotatelogs.exe -l logs/access-%Y-%m-%d.log 86400″ common

linux/Unix下 应该类似。

清除apache的access.log方法

有个客户服务器是用apache搭建的,最近总是感觉站很慢,服务器很慢很卡,有时候甚至网站都打不开,后来经过排查分析原来是里面的access.log和error.log这两个文件要经常上去看,和清理,如果时间忙,忘记看和清理了,过不了多久,这两个文件就膨胀的非常的大,打都打不开了。 下面就跟你说下 清理access.log和error.log这两个日志文件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也怀疑怀疑是有其他的爬虫,明天都在爬我的几个网站。

优化access.log和error.log的方法如下 :

CustomLog “|D:/thridparty-system/java/apache2/bin/rotatelogs.exe D:/thridparty-system/java/apache2/logs/access_%Y_%m_%d.log 86400 480″ common

ErrorLog “|D:/thridparty-system/java/apache2/bin/rotatelogs.exe D:/thridparty-system/java/apache2/logs/error_%Y_%m_%d.log 86400 480″

一切就这么简单,这样这两个日志文件每天都会起一个新文件,就不至于单个文件太大,打不开,而无法看到日志信息了.

解决Apache日志文件ACCESS.LOG日益膨胀的一个办法

将httpd.conf中customlog logs/access.log common 改成

customlog “|c:/apache/bin/rotatelogs c:/apache/logs/%y_%m_%d.access.log 86400 480″ common

重启apache

其中c:/apache/是你安装apache的路径

这样每一天生成一个日志文件

解决Apache日志文件ACCESS.LOG日益膨胀的一个办法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linux 日志